“参与课堂”需要教者的教育觉醒

2016-12-21 09:43周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长方体

周艳

“自然地、整体地成长”是无锡市厚桥实验小学一直践行的教学理念。三年前,《参与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为厚小人谋求课堂教学变革开拓了新的思路。在教、学、研中,学校积极建构“参与课堂”标准,即:课堂要有“生动、深刻”的境界;学生要有“自主的学习、自律的表现、自然的生长”的状态;教师要有“亲切地教学、科学地引领、灵动地组织”的能力。这样的“参与课堂”,需要教师有一种教育觉醒,具备教学的系统视野。试以数学教学为例来加以说明。

一、补补“缺口”——从本体知识中“醒来”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郑毓信教授指出:应当努力实现“高观点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从更为广泛的角度去思考“现代数学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因此,“参与课堂”要达到“深刻”的境界,教师就要做到“深入”。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仅要系统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跳出小学视域对几何学、代数学、概率论等有所了解;不仅要知道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还要能明了知识的杨心思想、来龙去脉与教育价值,从中获得教学的启示。

[案例]

1.在比较中初步认识长方体。

出示长方体实物。

师:平常我们见到的物体有许多不同的形状。这个纸盒是什么形状?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隐去实物图案、色彩等,抽象出长方体。

师:图1中右边的长方体与左边的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

图1

生:左边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师:图2中的两个图形也是立体图形,长方体与它们相比有什么不同?生: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2.在操作中探究长方体的特征。(略)

3.在变式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出示长方体立体直观图,说出各个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

师:如果擦去长方体的一条棱,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原来的样子吗?为什么?如果再擦去几条棱,你还能想象出原来的形状和大小吗?

(引导学生发现最少保留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这三条棱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认识长、宽、高)

三条棱长短继续变化,认识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正方体。(略)

4.在开放中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请你在材料袋中选择合适的小棒,搭1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并算算小棒的总长度是多少厘米。

海德格尔说,“教师必须能够比他的学生更可教”。作为参与课堂中的教师自身要有学习的欲望,身体力行,要把围绕一节课的本体上位知识与小学数学紧密结合,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探探“究竟”——从学生思维中“醒来”

马克斯·范梅南说:“看待学生其实是看待可能性,看待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参与课堂”的价值指向就是让数学教学回归教育的本体——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基于自身经验,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参与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即要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还原学生的一切,基于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

[案例]

错误原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因此在做题过程中就容易受到相近题目的干扰,产生负面的思维定式。

教学启示:一题多练,变式训练。在掌握分数运算的方法以后,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题目,让学生练习。如:

2.一个数的60%是120,这个数的40%是( )。

错例:60%x=120×40%

错误原因:学生将方程思路和列综合算式解答的思路混为一谈:把60%x=120误认为是求出未知数的第一步,并直接在方程的右边乘40%,得出这个数的40%。

教学启示:厘清思路,避免干扰。初学方程时,学生往往受算术思路的影响,将方程解法与列综合算式的某些步骤混淆起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辨方程思路和算术思路的区别,帮助学生正确建构方程思路。

聆听学生的发言,推敲学生的作业,直面学生的数学经验方式、思维方式、认知倾向等,细腻地、科学地去剖析、研究;去明确学生成长的关键点,明晰学生认知的发展线,明辨学生发展的立体面,让数学伴随学生发展、陪伴学生成长。

三、扩扩“三维”——从教学空间中“醒来”

“参与课堂”主张的教学空间不是闭塞的,而应是开放的;教学过程不是线性的,而应是立体的;学生学习的数学不应是数学知识的简单汇集,而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原味解读、数学学习的原态发生、数学思维的原质提升,构建出具有数学教学意义的立体空间。通过拉升长度(研究的实效性)、拓展宽度(学习的延展性)、提升高度(数学的思想性),构建出独富数学特质的“长宽高”三维教学空间,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

[案例]

[教学片段1]圆柱圆锥单元教学第1课时。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圆柱、圆锥的特征,根据以往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经验,接下来你对圆柱、圆锥的哪些知识感兴趣?

生1:我想知道圆柱圆锥表面积是怎样的?怎么算?

生2:它们的体积也可以研究。

生3:我总感觉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有联系,但又不确定。

[教学片段2]圆柱圆锥单元教学第7课时。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圆锥的体积正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三分之一。

生1:老师,我还有困惑。在学完表面积后,我就拿了你那的圆柱、圆锥,和小组里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按照我之前的猜想,我觉得这个圆锥的体积应该是圆柱的二分之一,但实验结果是三分之一。我觉得自己的猜想很有道理,但为什么和实验结果不一致呢?你看——

圆柱可以看成由这个长方形旋转而成,圆锥是这个直角三角形旋转而成,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半,那就相当于会转出两个同样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不就是圆柱的二分之一吗?

师(绘图)想一想,这样旋转后真得到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吗?

生2:不对,应该是这样的组合体。(索性跑上讲台,把实验器材圆锥倒放入圆柱)。

教师提供研读材料《旋转的三角也疯狂》。

[教学片段3]《旋转的三角也疯狂》实践活动。

(师出示蛋糕,从圆心出发切一刀,学生想象切面是长方形)

师:30个这样的长方形叠加呢?

生:长方体?

师:如果这30个长方体绕着一条宽依次旋转叠加,还是长方体吗?

(切蛋糕演示)

师:观察这块蛋糕长方形切面,对角线将这个长方形分成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那沿对角线切开,两块一样大吗?

(动手操作,观察感悟)

师:可见,像昨天提出的用面的方法来思考,是不周到的。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参与课堂”不应只关注眼前的数学教材,而应是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多了——除了探究,还有了研读;学习的时间更长了——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的范围更广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内外沟通进一步涉及;学习的程度更深了——知识有了拓展、延伸或深化。

参与课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变革。在追寻“参与课堂”教学的本真意义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位教师必然要觉醒起来,从系统视野出发,用我们的教学勇气、教学智慧、教学胸怀,努力让我们的理想不虚化,教学不固化,学习不矮化,学生不物化!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拆拼长方体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拆拼长方体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