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改变瞬间精彩

2016-12-21 09:50贾琳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康康木板水管

贾琳琳

攀爬区中六个高低不一的人字梯是晨练中孩子们最喜欢的攀爬工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来此锻炼。但一段时间后,热闹的攀爬区逐渐冷清,人越来越少……一成不变的活动材料,对于已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的幼儿来说已不具有挑战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

我尝试利用辅助材料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创新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层次性、科学性,适宜幼儿活动发展的需要才是最好的。

尝试一:我设计了长2m左右、不同厚度(30mm,20mm)、宽度(30cm,20cm)四块长木板、200cm×30cm间距不同的两个单人梯。孩子们会有什么反应和表现,我很期待!

这天,攀爬区里很多孩子都来围观。大家七嘴八舌:“老师,这是给我们玩的吗?”“怎么玩呀?”“这是新材料,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寻找着……我意外地看到了威威的身影,他已有一星期没来攀爬区了,显得特别兴奋。看看这,摸摸那。“呀!板子好像不一样厚。”他招呼了几个小伙伴抬着木板平铺在地上,用手压一压。“老师,这两块一样厚,这两块是薄的。”我笑眯眯地伸出了大拇指。欣欣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我发现了,木板宽窄不一样!”“我们比比吧!”大伙期待地将木板叠在一起“两块一样宽,两块一样窄,四块一样长耶!”个个神采飞扬……自己动手将超大的实物进行厚薄、宽窄、长短等特征的比较还是第一次,他们做得非常好,合作得很愉快,表现特别棒!宽松、愉悦、开放式的教育环境能很好地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品质,今后我要为孩子的发展努力创新。

“老师,这怎么玩呀?”孩子们瞪着大眼望着我。“你们想想,一定会有好办法的!”这时,我看见威威带着几个小伙伴抬着木板走向人字梯,把板子的一头架在了人字梯的横档上。康康迫不及待地走上木板,没走几步就滑了下来,威威煞有介事地说:“不行,不行!这面太滑了。”他指挥大伙一起用力将木板翻了过来(原来他发现了木板的秘密——面光滑一面粗糙)。康康立即往上走,没走几步又滑了下来,很多小朋友也纷纷滑落下来。“不是换了一面吗,还这么滑?”他满脸疑惑,不知所措。我一看木板架在了第二根横档上,坡度当然就陡了。于是,我将木板架在另一个人字梯的第一根横档上。“康康走走看,有什么感觉?”这次康康很顺利地走过了木板。有小朋友大叫了起来:“我知道了,木板架得不一样高!”威威一摸脑袋:“噢!架得越高就难走,低就好走了。”教师适时介入可以降低难度,保持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教师不直接告诉幼儿原因,创设条件让幼儿主动观察,亲身感受事物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方法,陈鹤琴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的教育思想得以运用。有了“坡度”的概念后,木板使用的方法也就推陈出新:有水平的、有上坡的、有下坡的并且坡度不一!上坡的面是粗糙的、下坡的面有光滑的也有粗糙的。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惊人的创造力让我特别开心。

“楼梯是空的,我不敢!”“木板太窄,怕!怕!”“太晃了我怕……”走楼梯的空格需要智慧和勇气;薄木板的上下晃动需要胆量和帮助;窄板则需要更好的平衡和坚持,这些材料的难度会不会太大?我没有把握,为孩子们捏了把汗。“我来帮你”,地面上的孩子牵着胆小孩子的手,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活动区里排起了长龙,孩子们的表现可谓是千姿百态:明明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往前移动,不言放弃;玲玲颤颤巍巍地爬着,有丁点晃动就大喊大叫一脸惊恐,但不甘示弱;燕燕干脆一屁股坐在木板上一点一点挪,却不肯下来;刚刚大步流星地往前走,上下跳动,满脸自豪的模样;洋洋把木板当滑梯快乐地滑着,玩得不亦乐乎。攀爬区中惊叫声、嬉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感受着不同厚度、宽度、坡度、透视度带来的刺激、挑战和快乐,攀爬区瞬间热闹起来。

随着孩子们能力的提升,我想再次尝试改进材料,增加难度(钢化玻璃、竹子、热熔管、不锈钢管),让孩子们感受不同材料带来的乐趣。

尝试二:韧性很强、弹性很大、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竹子、热融管和PVC管组合。要走过凹凸不平的长管,相对木板来说难度增加了很多。孩子们的表现又将如何?难度会不会太大?我忐忑不安。

看到攀爬区的新材料后孩子们特别新奇。“这不是竹子吗?”“水管可以玩?”“谁能发现水管和竹子的不同?”孩子们围着管子、竹子前前后后转了起来。“它们都是空心的。”“长长的。”“圆柱形的。”“竹子是一节节,看不见对面,水管可以看到另一头。”“竹子一头粗一头细,水管一样粗。”“竹子里面是白色的,外面是绿色的,水管里面外面全是白色。”孩子们七嘴八舌,兴奋不已。《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那你们觉得水管、竹管和木板那个更难走?”孩子们说法不一,跃跃欲试。有了之前的搭建经验,孩子们对水管、竹管的搭建已驾轻就熟。孩子说竹子一节节的更好走,所以建在起步的地方,经验的积累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不一会儿,准备就绪,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鹏鹏胆子特别大,率先走上凹凸不平的竹管,两脚不时滑入凹陷处,加上竹子韧性强,上下左右晃动得厉害,他双唇紧咬,两手张开保持平衡,我不远不近地跟着,他单独过去了,回头得意地看着同伴“很容易的,加油”。在他的感召下,孩子们纷纷接受了挑战,姿势可谓是千姿百态:有小心翼翼爬的,有心惊胆战坐在管子上挪动的,还有由孩子们牵着小手颤颤巍巍走的,有走到一半掉下去从头再来的……成功的一刹那,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

孩子们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高难度的活动,个个神采飞扬,满脸自豪。兴趣在尝试中浓厚、毅力在挑战中坚韧、胆量在历练中增强、关爱在合作中激发、智慧在实践中绽放、能力在锻炼中成长,攀爬区的活动也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而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康康木板水管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首席水管工
小赛和水管
康康日记
康康日记
康康日记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
康康日记
马虎的水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