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6-12-22 05:25王志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维生素

王志强,曹 贤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1.输血科;2.检验科 017000)



·临床研究·

维生素D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王志强1,曹 贤2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1.输血科;2.检验科 017000)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62例SLE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维生素D、红细胞沉降率(ESR)、双链DNA(ds-DNA)、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ESR、ds-DNA、IL-6、CRP、WBC间的相关性。结果 经两样本t检验分析,维生素D在SLE活动组、稳定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维生素D与SLEDAI评分、ESR、ds-DNA、IL-6、CRP呈负相关(r=-0.492、P<0.05,r=-0.345、P<0.05,r=-0.368、P<0.05,r=-0.352、P<0.05,r=-0.336、P<0.05)。结论 维生素D的降低与SLE疾病本身及疾病活动有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维生素D; 免疫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好发于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现认为与感染、免疫、雌激素等有关,可出现多器官脏器损害,病程长、致残率高、预后差。维生素D除了参与钙磷调节外,其免疫作用日趋受到重视,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对维生素D的免疫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通过检测SLE患者外周血的维生素D、炎性相关指标及自身抗体等,探讨维生素D在SLE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组为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来本院就诊的SLE患者,共计62例,其中男4例,女58例,年龄16~53岁,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分类诊断标准,按照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将试验组分为SLE活动组和稳定组,活动组SLEDAI评分大于或等于5分,共44例,稳定组SLEDAI评分小于5分,共计28例。同时选取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为1∶14,平均年龄19~53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近期合并感染、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近3个月服用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者。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红细胞沉降率(ESR)使用枸橼酸钠抗凝专用真空管采集,其他项目取空腹肘静脉血3 mL,3 5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后,立即检测。

1.2.2 检测方法 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IL-6)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购自Roche公司。ESR采用仪器法测定。

1.2.3 仪器与校准品、质控品 ESR检测使用意大利Vital全自动ESR仪,其他项目使用Roche公司产Cobas 6000系列和Cobas 8000系列。所有检测均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校准品、质控品均购自Roche公司,维生素D可溯源至LC-MS/MS15,随之可溯源至NIST标准。其他定标品可溯源至国际标准物质。室内质控指标的批间差异和批内差异均小于10%。

2 结 果

2.1 不同组间检测项目水平分析 经两样本t检验分析,活动组维生素D、IL-6、ESR、CRP、白细胞计数(WBC)、双链DNA(ds-DNA)与稳定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维生素D、IL-6、ESR、CRP、ds-DNA、WBC结果统计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与稳定组比较,#P<0.01。

2.2 维生素D与相关检测项目间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维生素D与SLEDAI评分、ESR、ds-DNA、IL-6、CRP呈负相关,见表2。

表2 维生素D与SLEDAI评分及相关指标分析

3 讨 论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为类固醇激素的前体物质。早前人们的认识停留在它是钙、磷代谢的重要调节物质上,近年来其免疫活性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证实。维生素D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发生免疫介导作用,从而影响细胞或组织的生理活性,实现其免疫功能。由于人体的细胞和组织均含维生素D受体,其分布广泛,因此维生素D可对多种疾病产生影响。有许多研究者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维生素D明显缺乏[1-3],SLE患者缺乏较类风湿关节炎、强直强脊柱炎、干燥综合征更为明显,而低维生素D水平对SLE发生和疾病发展有影响作用[4-6]。

维生素D主要由皮肤经光照后产生。维生素D本身无生物活性,必须在肝脏和肾脏相继接受两次羟基化才能生成具有生物活性1,25-羟基维生素D。SLE患者由于光照可加重病情,大多数患者会选择尽量避免光照,而有活性的维生素D的合成离不开光照,此为SLE患者维生素D 减少的原因之一,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是维生素D的减少原因。本研究表明,SLE患者不论是稳定组还是活动组维生素D水平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疾病的活动维生素D水平下降。与梁子光[7]的研究一致,另有学者认为,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的活动和肾损害密切相关[8],由于活性维生素D的羟基化位点在肾脏,当肾脏受到损害时,进一步抑制了羟化维生素D的产生,导致其水平降低。

SLE患者的发病和疾病活动与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当SLE患者疾病活动时,由于体液免疫增强,球蛋白分泌增加,ESR会增加,而WBC计数不同患者有不同的反应性,当自身抗体攻击骨髓造血系统时,会导致WBC的降低,而当患者合并感染时WBC则会上升。有研究者认为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在SLE疾病活动中起重要作用[9]。另有学者认为Th1和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失衡是加剧病情的重要因素[10],而维生素D能够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并降低其对成熟的刺激反应性,使初始反应性T细胞不能激活,自身抗体的产生减少,降低病情活动度[11]。本文研究显示维生素D与ESR、ds-DNA、IL-6均呈负相关,印证了以上学者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维生素D在SLE的发病和疾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LE患者适量的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改善预后。

[1]赵中建,蒋理,张巧娣,等.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3):3168-3170.

[2]吕成银,谈文峰,张缪佳.维生素D与自身免疫病[J].江苏医药,2013,39(13):1563-1566.

[3]闫慧明,安燕,张雪.维生素D与结缔组织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4):1588-1590.

[4]李明,宋红梅.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42(3):284-287.

[5]齐海宇,段婷,刘瑞霞,等.1,25(OH)2D3的免疫调节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J].实用医学杂志,2015,29(17):284-287.

[6]张永锋,郑毅.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和维生素D抗体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2,16(10):661-664.

[7]梁子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意义[J].医学信息,2015,28(3):85.

[8]邹原方,罗碗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31):10-12.

[9]郭培霞,汪国生,周晶晶,等.SLE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相关性研究[J].中国疾病控制杂志,2014,18(8):748-751.

[10]李晓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细胞因子异常[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5,15(1):50.

[11]Asou H,Koike M,Elstner E,et al.Vitamin D(3) and its synthetic analogs inhibit the spontaneous in vitro immunoglobulin production by SLE-derived PBMC[J].Clinical Immunology,2001,99(1):82-93.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3.041

A

1673-4130(2016)23-3341-03

2016-06-06

2016-08-26)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系统性维生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