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美文学阅读基础上的大学生英语文学创作研究

2016-12-22 23:11缪佳伊迎
考试周刊 2016年96期
关键词:以读促写英语阅读

缪佳++伊迎

摘 要: 本课题在文献检索、理论研究、问卷访谈的基础上,尝试对大学生英语文学创作的现状得出相对全面且清晰的认识,并对“以读促写”提出一套相对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 英语阅读 英语文学创作 “以读促写”

一、学生英语文学创作的困境

目前国内在校大学生因为缺乏阅读而造成的英语写作困难问题日益突出。在写作内容方面,因为缺乏输入,所以学生写作普遍简单空洞;在写作语言方面,因为缺乏有质量的英语文本输入,所以学生写作语言普遍呈口语化、简单化,缺乏逻辑。

近年来,我校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质量有所下滑。与此同时,在我校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的“学生自主创作”理念颇受学生喜爱。但受以上提到的写作困境所扰,难以展开有效的英语文学创作。纵观国内本科生培养,各院校缺乏对本科生英语文学创作的开发培养,英语“应试文”成了主旋律,模板作文成风,学生写作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因而越来越讨厌英语写作,更谈不上英语文学创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学者Nuttall曾提出这样一个说法:“要想提高外语水平最好的途径就是到该语言人群中去生活、去体验,次之则是广泛地阅读该语言的作品,并经常使用该语言进行写作。”可见在母语非英语的国家学习英语只能采取后者来提高外语写作水平。因此,对于国内大学生而言,英语阅读是英语写作提高的最佳路径。

学者Muthusamy,Chittra表示,当今老师在写作课堂上面临的最常见的难题不是“写什么”,而是如何激励学生写出有趣的、有创意的作品。其在Enhancing ESL Writing Creativity via a Literature 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中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表明基于英语文学的语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写作中开发创造力。

加拿大学者斯温(Merrill Swain)曾表示:“提高写作的最佳办法就是采用一些方法、创造一些条件使语言的输入有效地转化为语言的吸收,并在输入的同时尽可能地进行语言的输出。”就此,西北民族大学水彩琴副教授认为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入方法。她在《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的结合:理论与实践》中指出:文学阅读为写作提供必要的素材输入,写作则可以进一步深化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王曼玲在《文学作品阅读与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众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在母语和外语学习过程中,阅读和写作共同作用于语言学习的全部过程,阅读为成功的写作提供模仿的范本,阅读是写作赖以进行的信息源泉,阅读能激发读者的积极思考,阅读是写作的基本前提。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在我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作为语言应用典范的文学作品更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王婷婷在《论基于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指出了目前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将写作与阅读割裂的现象。她表示:写作教学过分强调写作这门课程的独立性,忽视写作与阅读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密切联系。将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融入英语写作教学是极有必要的。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提高英语写作的兴趣,提高篇章构筑能力,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目前,我国外语写作教学注重于写作技能和形式的传授,忽视写作内容的重要性。许多写作课只强调句型模板和好词佳句的背诵记忆,使得课堂内容略显空洞,学生对写作兴趣渐失,甚至出现畏惧写作的情况。写作课堂往往独立于阅读等其他课程,导致学生写作内容输入不足。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而英美文学阅读则是阅读素材中的精华。然而,英美文学作品作为英语写作的极佳学习与模仿资源,因为常常被认为过于深奥、不易阅读、更不易摹写而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如何将英美文学阅读与大学生文学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突破国内英语写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兴趣,从而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成为此课题的研究方向。

三、“以读促写”理论研究

(一)英美文学阅读模式研究

1.第二语言输入理论

英美文学阅读对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而言属第二语言信息输入。第二语言阅读同母语阅读一样,也是通过自上而下加工与自下而上加工的有机整合,从而达到正确理解的过程。阅读者通过一定的阅读策略,建构性地一步步理解阅读的内容,并主动组织其认知资源来达到最大程度地理解。

2.英美文学阅读桎梏

(1)英美文学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不能进行选择性阅读。阅读者主要把阅读当做解码过程,不能根据阅读目的舍弃干扰信息,提取有用信息来建构文本意义。

(2)自我信念和自我效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行为。相对低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常对自己的能力抱有消极的态度,在完成阅读任务时,他们会对任务的难度形成消极的态度,或对自身所采取的阅读策略产生怀疑,预先形成的信念也会限制学生策略的使用范围和广度。

3.英美文学阅读策略

伊格尔顿称阅读策略是“几乎适用于一切的理论”。作品是一个整体,读者需与作品产生互动,发现潜文本。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恰好能概括这种策略:“作为策略,艺术品属于必然王国,或至少属于必然王国中不那么受束缚的空间,成为象征王国。作为一种娱乐活动,艺术品预示自由王国的到来。”

阅读是让自己与一套策略相联系,目的是理解另一套策略。第一个“策略”是读者采取的阐释方法,第二个“策略”是作者的叙事。阅读是一个动态化过程,作品不是静态的阅读“对象”,而是读者与作品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伊格尔顿倡导文学作品应提供更多阐释空间,读者只有积极投入理解作品这一活动,才能完成认识结构的任务,进入自由王国。

阅读英美文学,读者应更加注重文本内涵。由于读者英语水平有所不同,多数读者在阅读文学原著时不免在文字的解码过程中耗费更多的时间,而这时文本的内涵理解往往被弱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技能有所上升,而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有所不足,不利于自身的写作经验结构的建立。因而,在阅读英语原著时,必要时可参照中文译本,强调自身对文本结构的认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文本阐释。

(二)基于英美文学阅读的文学创作研究

1.第二语言输出理论

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思维中呈现第一语言思维和第二语言思维的竞争态势。在写作过程中,母语和目的语思维系统的竞争和博弈使得第二语言学习者以中介语的形式呈现其写作文本。在描述同一件事件时,二语学习者在修辞风格、时间、空间叙述等方面会与本族语者有所不同,而母语的认知影响在第二语言写作中也容易展现出语言的不得体。

2.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文学创作结合的理论基础

读者反映批评论的文本阅读观认为,阅读的焦点是读者的经验结构。阅读过程是读者对文本不断做出反应——产生期待,不断地打破期待,不断地得出结论,又不断地推翻结论的——动态过程。文本是读者阐释的产物,读者通过阅读与文本发生交互关系。文本阅读过程是语言输入过程,文本意义的创造是语言输出过程。读者的活动是文本阅读和文本意义得以实现的关键。

英美文学阅读过程是输入目标语(英语)的过程,关键是文本的理解和阐释。学生的经验结构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追寻答案、抓住主题、理清思路的阅读体验中得到建构的。英语文学创作关注的是思想/意义的准确表达。在英美文学课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把阅读过程中形成的经验结构转化为书面语言,可以实现语言学习从输入经由吸收加工到最终输出的动态循环。

四、“以读促写”实践调查研究

(一)“以读促写”问卷调查研究

本课题组根据课题方向制定了仔细的问卷设计与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人数共188人。大多数人认为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对写作有一定帮助,但是平时有阅读经典英美文学作品的习惯的占23.4%,没有该习惯的占76.6%。有阅读习惯的人中,喜爱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占61.7%,喜爱现代文学作品的占38,3%。10.64%的人表示大概总阅读过10本以上的英美文学原著,而从未阅读过原著的人占31.91%,绝大多数人只看过不超过5本的原著。关于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34.04%的人只是局限于大学英语教材和报纸杂志上的文章,21.28%的人对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有一定理解。大学英语老师一般选择一些课外补充材料或与大学四六级考试相关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对写作的兴趣一般,只有极少数的人对写作感兴趣,但是这些对写作有兴趣的学生的目的是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和提升英语水平。在写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表示语言口语化和词汇量不足是最大的困扰,其次缺乏逻辑性也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的大学老师常常以限定写作主题和文体作为主要教学模式,强调模板背诵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真正运用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方法的老师寥寥无几。很多大学老师在写作前不习惯提供阅读材料,所以以读促写很难实施。只有极少数老师会给学生布置创新性文学创作,如写诗歌、剧本等。在此现状下,教师需要吸收更多的有利理念。本课题小组认为,本课题项的研究成果会有效提高英语写作的教学效率。

(二)基于英美文学阅读基础上的大学生英语文学创作教学改革研究

1.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

虽然目前大学英语老师普遍学历较高,但由于研究方向不一,教师文学素养和底蕴参差不齐。许多教师由于自身对文学文本的理解不深,作品选读则成了精读或故事梗概介绍,很少或基本不涉及文学批评或欣赏,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效果令人失望。因此,应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在教学时产生积极的示范性影响。

2.教师教学形式的改进

英语文学创作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应尽早接触英美文学,慢慢去欣赏英语文学的魅力。在进行有关英语文学授课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作品主题、行文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实现对文本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让学生融入对文本的阐释活动中。

3.学生自我学习模式革新:

英语文学创作的提高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欣赏文学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创造出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使之在文学学习中得心应手,而非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五、“以读促写”的具体方法研究

(一)分析与概括

要了解文章的内涵,就要通过分析与概括,找出事物的本质。可以说,分析与概括能力是学生进行迁移与发散的前提与基础。

(二)联想训练

联想是一种使概念相对接相联系的能力。通过联想,阅读所得能更好地为学生所用,使他们激活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更高层次的迁移。

(三)定向迁移

通过联想使原有的知识结构与现在的结合后,再进行系统的整理。

(四)对应发散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可能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

六、结语

本课题通过“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从“读”和“写”两个方面的技能培养入手,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基础上培养文学创作能力,同时对其进行文学和人格熏陶。在“以读促写”理念下,教师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组织“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并潜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Eagleton.Terry.The Event of Literature.New Haven:Yale UP,2012.

[2]Krashen,S.Bilingual educ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D.Schooling and language—minortity students:A theoretical framework(2nd ed)Los Angeles:Evaluation Dissemination and Assessment Center,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1994.

[3]Muthusamy,Chittra.“Enhancing ESL Writing Creativity via a Literature 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Studies in Literature & Language,2010.1(2):36-47.

[4]Swain.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Studies in honour of H.G.Widdows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5]江涛.朗读问题和外语教学策略.考试周刊,2007,39:53-54.

[6]李晋.“结构化”文学阅读策略——评伊格尔顿的《文学事件》.外国文学,2013,02:154.

[7]水彩琴.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的结合:理论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Vol8:108-113.

[8]王曼玲.文学作品阅读与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硕士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6.

[9]王婷婷.论基于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学理论,2015,02:170-171.

[10]杨永林,董玉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体验英语”视角下的教学模式新探.中国外语,2010,Vol7,1:13-21.

基金项目:本文系温州医科大学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6R413053)和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239)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伊 迎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英语阅读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以读促写”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培养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