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2016-12-27 00:24左宝霞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教学启示

摘要:翻译教学的中心工作是对学生的整体翻译能力加以培养,而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则将对翻译本质与翻译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作为重点内容,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该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并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实施全方位的培养。本文就在简要分析当前我国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以及这一翻译观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良好开展提供特定的支持。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英语教学;翻译教学;启示

认知语言学是上世纪80年代逐渐被提出并兴起的重要语言学科,也是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重点研究问题。90年代后,在中国翻译研究者的重视下,认识语言学理论逐渐被引入到中国翻译工作中,并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中,翻译研究工作一直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认知语言学中翻译观已经基本得到明确,认知语言学下的翻译研究也逐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较少涉及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以及翻译教学具体操作方面的内容,相关研究也缺乏系统性,因此本文基于高校英语教学需求对认知语言学对于中国翻译工作的启示作用进行合理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翻译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支撑。

一、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从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角度进行分析,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视角中,英语翻译工作表现出一定的体验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下面本人就基于认知语言学研究视角对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体验性特征

著名理论研究者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体验哲学研究理论明确指出人的认知和人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对概念和意义等问题产生的理解以及人的语言构成都受到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经验的影响,而英语翻译工作就是基于这种认知影响来完成的,因此翻译工作必然带有一定的体验性[1]。一般来说,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英语翻译的体验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作者的认知以及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其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受到其体验性活动的决定性影响,并且在这种体验活动的基础上,作者用特定的语言完成了对文本的创造。其二,译者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感知也受到他们体验活动的决定性影响,并且只有借助体验活动二者才能够对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思想形成深刻的认识。

(二)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互动性特征

从认知语言学研究角度进行分析,英语翻译工作往往将多重互动作为基础的一种认识性活动,在这种认知活动中作品的作者、读者和译者都需要进行一定的互动,也就是说认知主体与作品源语世界的互动、认知主体与目的语之间的互动以及三个主体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英语翻译实践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桥梁作用,完成了对源语世界和目的语世界的有效沟通,只有译者协调好各部分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够促使翻译工作获得成功,翻译作品也才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

(三)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特征

翻译具体来说就是译者借助相关语言的认知活动将源语转变为目的语的过程,并且在对目的语进行合理建构的过程中,译者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对翻译作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翻译也往往会反映出译者的个性特征和创造性特点。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翻译人员必然会产生差异性的理解,因此翻译作品质量也不尽相同。这也就是说,翻译工作不可能将源语语言完全转变为目的语语言,翻译正是借助创造性的认知活动才获得一定的价值,才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

二、当前我国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愈加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工具性语言其应用价值更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社会背景下,为了保障英语翻译教学能够满足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发展过程中对翻译人才综合的需求,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重点教育内容。众所周知,英语翻译工作的开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因此翻译教学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当的关注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近几年由于翻译学科逐渐兴起,翻译教学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程度日渐加强,在高校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英语翻译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适当的将学生综合翻译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并将这一科学的翻译教育思想贯穿于高校翻译教学的始终,促使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得到逐步的强化。现阶段,受到教育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影响,各地区都存在一部分教师高度重视英语翻译教学工作的研究,并基于中国特色的翻译哲学思想以及翻译价值观念等对中国独有的译论体系加以构建和完善,为更为深入的研究英语翻译教学提供相应的支持。但是尽管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发展成效,然而从整体上进行分析我国英语翻译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翻译教学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2]。一方面,我国英语翻译方面的理论研究将研究重点放置到对西方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方面,没有取得个性化发展和进步。西方翻译研究工作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已经形成了诸多相对系统的翻译流派,翻译大家也相对较多,翻译思想、翻译方法和翻译理念等都能够随着时间的发展得到相应的更新,理论研究工作更为系统和规范。但是我国翻译理论研究将重点放置到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分析方面,没有结合本国翻译文化构建特色的翻译理论,翻译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相对缓慢。另一方面,我国翻译理论研究成果无法有效应用于大众教学中。现阶段我国一线教师在翻译理论方面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感性的感悟方面,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常规性课堂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教学设计合理性不足、教学步骤也不够清晰,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对英语翻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对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王寅先生在研究中指出,一般来说认知语言学的翻译模式基本包含多个主要的观点,即翻译的体验性、创造性和互动性等,因此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英语翻译教学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重点加以把握,还可以促使教师将教学重点向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方面转移,进而保证翻译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也可以得到相对普遍的强化,为学生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一)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的翻译教学目标

译者是整个翻译活动的主体,而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则是整合翻译教学活动的中心,这在翻译领域中已经得到相关研究者的普遍认同。Neubert就曾经在研究中明确指出,在翻译领域中学生的翻译能力一般包含语言、语篇、主题、文化以及转变等几个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的语言转变能力是在前几项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的,不仅是对前几项能力的强化,还表现出对几项能力的统一协调,能够促使翻译者最终顺利完成英语翻译行为[3]。具体而言,在其认知中,翻译能力必然会涉及到译者内部的认知心理的整合与转变,并且这种整合和转变还会受到外部社会规范以及翻译情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对于我国高校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基本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完成翻译学习并参与翻译实践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内部心理认知因素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就更为重要。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研究理论中重点强调学生的翻译体验以及对翻译过程中两个世界的勾画能力,这种思想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将其应用到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学生译者的认知能力,即学生在翻译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自身对客观世界的体验经验来对原文所反映的世界进行理解;其二,学生译者在初步的学习后,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世界的重新构造能力;其三,在翻译实践中,学生译者需要适当的把握翻译效果,并且具备选择恰当翻译方式、翻译目的的能力。因此,高校英语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并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翻译能力能够得到逐步的提升。

(二)在翻译教学中选择合适的翻译材料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在理论中明确指出翻译具有一定的体验性,这一性质的存在要求翻译工作者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丰富的翻译材料来实现对整个翻译过程的掌控。从教材的编写方面进行分析,最为基本和关键的一点就是应该从方法论上明确表现出以翻译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思想。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翻译材料进行选择时,应该以翻译市场上人才需求为依据,选择能够与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材料。一般情况下,教师所选择的翻译材料主要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教师只有将理论和实践材料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获得间接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保证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如教师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将"翻译的语篇性"作为主要参照点,适当选择一些具有一定交流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语言材料编撰教材,并对每一篇英语材料准备两三种译文,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对译文的比较研究中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相关翻译信息并结合自身所学完成对翻译知识的主动构建,对培养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对翻译教学方式进行科学的优化调整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明确指出翻译工作具有鲜明的互动性,并且这种互动性表现在多种层次中。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在实施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翻译潜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逐步发现翻译学习中国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脉络等,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开拓自己的眼界[4]。基于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僵化的教学观念,应该结合高校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完成对翻译知识的探索,促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在高校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并自觉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加以引导,进而让学生能够独立发现最佳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英语翻译学习能力。同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的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并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后以互联网向学生分享相关翻译学习资料,促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为学习效果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教师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探索更为科学、多元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完成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在翻译行业中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四)对翻译教学的评估方式加以改革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明确指出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因此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高校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教学评估,就不应该将学生的期末成绩作为主要的参照对象,而是要探索更为科学的全过程评估方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以科学的评价反馈对学生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提供相应的指导[5]。基于此,高校英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翻译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并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在充分分析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表现的基础上为学生进行打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同时,为了保障教学评估工作的科学性,教师可以尝试将教学评估的内容设置为学生自学状况评估、课堂教学实践表现评估、课后学习态度评估、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估以及阶段性卷面评估等,通过对多种评估方式的综合,向学生提出创造性的教学评价结果,为学生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导。例如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适当的考核和评价后,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进而促使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英语翻译能力得到适当的强化。唯有如此,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指导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学生的整体翻译能力也可以得到适当的提升,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翻译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促使我国翻译工作的开展能够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同,为翻译行业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对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就应该在充分认识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把握,进而结合高校英语教学需求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材料、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进行适当的变革,促使我国英语翻译教学能够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指导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唯有英语教师真正认识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在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果,促使我国英语翻译事业在新时期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丽思.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高校翻译教学的启示[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1):168-170.

[2] 张秀梅,娄琦.认知语言学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几点启示[J].知识经济,2015(3):173.

[3] 余秋兰.大学英语延续性翻译教学探析--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角度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5,29(2):150-152.

[4] 王丹丹.基于英汉对比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汉英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以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5(19):22-24.

[5] 王娜.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翻译教学理论模型的建构与实践--以某大学英语专业为例[J].教育界,2015(36):94-95.

作者简介:

左宝霞,女,硕士,讲师,天津天狮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翻译教学启示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构式语法与句法浅析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