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需求若干问题

2016-12-29 12:23
当代经济 2016年36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贫困地区养老

(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需求若干问题

佟 雪

(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目前,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养老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当前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满足他们的养老服务需求,国家提出并实施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老农保”,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变迁,这一制度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对于养老的需求。所以,要从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现状出发,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来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以期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需求;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凸显,使得国家、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于养老问题有了更多关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以及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保证我国居民养老没有后顾之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均已建成并实施了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辅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但是在那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贫困地区,其养老保障问题依然严峻。所以,各地区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关注力度,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养老保障经验,以期为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现状提供有力支撑。

二、我国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人数已达到了1.94亿人之多,这一数据占全国总人口的14.3%。其中,仅农村老年人人数就有1.12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7%,也就是说,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家庭的空巢率在2011年初就已累计达到38%,留守老人的数量更是积累到4000万人,使得农村老年人口中的37%都成为空巢老人。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截止到2012年,能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仅有32787个,已收养老人200万人,这就说明还有一亿多农村老年人需要依靠其他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比如自我养老、社会养老以及家庭养老等。面对这一现象,急需国家以及社会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以保障农村老年人,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

目前,我国大力推行养老保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所有老年人,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对该地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有一个充分了解。通常情况下,贫困地区农村的广大老年人对于养老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物质生活的基本保障需求。由于当前贫困地区农村的老年人大多为留守老人或者是“光棍”老人,其经济收入很难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求。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经济能力也会大幅地降低,这就大大缩减了他们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老年人的经济具有较强的刚性特征,也就是每月或者每日都要进行必要的日常生活消费,有些老年人还需要消费大量的医药费,这些开支就对他们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需求提出极大挑战。

第二,对日常生活照顾的服务需求。目前,对于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农村的老年人而言,满足其日常生活照顾服务需求已成为该群体的“共性需求”。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不断退化,许多年轻时可以独自完成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修理损坏物品等行为,常常需要他们协助才可完成。另外,贫困地区农村的老年人中也不乏失去行动能力的人员,这部分人不仅日常生活存在巨大障碍,有时连基本的行走都不能完成,由此可见,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对满足这一需求的期盼。

第三,对医疗卫生的服务需求。目前,生活在贫困地区农村的老年人,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样很重视,并且对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据统计,60%左右的老年人对上门看病的服务需求较大,且23%左右的老年人希望当地的村卫生所能为其提供“疾病或大病救助”,8%左右老年人渴望当地村委会或者政府能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而6%左右的老年人急需“家庭病床”,由此可见,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是多么热切,这也是当前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基本需求之一。

第四,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贫困地区,尽管很多老年人并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其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不容忽视,比如自尊、亲情以及期待等方面的需求。在贫困地区的农村,老年人精神层面的满足主要来源于日常人际交流、养老活动设施、休闲服务项目、学习环境以及健身场所等,通过参加相关活动,可以慢慢减弱老年人的孤独感,从而提高他们晚年生活的质量。

三、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现状及其原因

通过调查走访可以发现,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主要来源于物质以及精神两个层面。但是相较于城市老年人而言,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总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得不到满足,甚至于还会被忽略,并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其中,我国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难以充分满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受经济因素制约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差甚远,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老年人生活得更加窘迫。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迅速下滑趋势,由1978年的2.37:1下滑到1985年的1.72:1。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从1985年开始,城乡居民收入比又迅速提升,从1985年的1.72:1上升至1999年的2.65:1,再到之后2000年的2.80:1、2003年的3.24:1、2008年的3.36:1,其绝对差距甚至超过万元。到了2009年,这一比例为3.33:1,如果再加上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因素,城乡居民收入比可达5.16:1。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很多贫困地区农村的老年人一生都在为生计操劳,“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是无从谈起。与此同时,尽管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超过城镇居民收入,但是其生活支出也在不断增长,让很多农村家庭的经济水平始终得不到显著提高。由此可见,经济因素是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难以满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受家庭因素制约

在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几十年间,家庭结构也较过去有了很大改变,一些传统的“大家庭”逐渐被“空巢”家庭所取代,而这种变化也给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带来一定影响。从经济方面来看,有大约27.47%的有子女无老伴的老年人会选择依靠自己的劳动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有58.95%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统统依赖子女供养;如果子女老伴俱在,则有43.36%的老年人会依靠自己维持生计,而完全依赖子女供养的老年人仅占其中的23.91%。这就充分体现出,大多数老年人对待养老问题上,还是比较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劳动来减轻子女的负担,而贫困地区农村的老年人由于生活水平较差,再加上老年人的家庭以及社会地位的日益下降,很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将很难得到满足;从精神需求方面来看,家庭结构的变化会给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带来很大影响。具体来说,如果老年人的老伴健在,他的精神需求满足程度就要远远高于其他失去老伴的老年人。与此同时,由于子女会过多的将精力以及时间放在自己的家庭、工作以及照料孩子上,有时会忽略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使得老年人很难在子女陪伴下满足精神需求;从日常生活照顾方面来看,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而言,有选择时他们更倾向于老伴的陪伴以及照顾,由于贫困地区农村的经济较为落后,家里的青壮年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使得老伴成为老年人唯一的依靠。如果老伴过早离世,这些老年人就需要依靠子女来满足其基本生活照顾需求。但是现实是,很多农村老年人很难与子女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这就让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乃至精神生活需求都得不到满足。

3、受思想观念制约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解放,但是在一些生产力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农村,封建思想仍然会影响到当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这些区域的老年人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很深,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情感需求。举例来说,很多老年人在失去老伴后,通过会选择孤独终老,很少有老年人再婚。这是因为有些子女不赞成老年人再婚,还有些是因为老年人自己受思想观念制约,无法接受再婚。这就让很多丧偶老年人生活更加悲凉,也就谈不上精神需求的满足了。

四、充分满足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几点建议

1、大力推行农村经济建设,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想要构建一个完善、长期且有后劲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用以满足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险服务需求,就必须有强有力的经济做支撑,而这也是新农保政策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的受新思想以及新理念的冲击,并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经济以及县域经济的稳定增长,很多农村地区的农民不仅思想观念得到升华,其经济收入也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在那些贫困地区,由于受到恶劣自然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交通闭塞、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使得很多贫困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潜力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再加上当地领导干部素质的参差不齐,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在无形中影响到新农保的落实。基于此,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发掘经济发展潜力,努力搞好农村经济、县域经济,积极探索和开发经济发展新模式,以此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其中,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为进一步激发当地农民的参与热情,当地政府可以适当的给予财政上的倾斜,从而弥补地方财政的不足。针对财政补贴,各地政府应该结合本地实际,将集体经济合理的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及补助标准,进一步规范集体补贴,以期扩大筹资渠道。

2、宣传和推广传统美德,发挥居家养老积极作用

在我国的很多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宗族或者家族的作用不容小觑,且在家族内部承担着养老育幼以及相互扶持的职责。家族内每一分支代表着一房,如果某一房无子嗣传承,可以从其他子嗣较多的一房中过继一名给该房,由这一房将孩子抚养长大,并由他还担负起这一房的养老职责。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宗族或者家族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削弱,再加上村里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使得空巢老人数量也逐年增加,很多老年人受传统思想观念禁锢,不愿意进入敬老院养老,认为这是一种给子女脸上抹黑的行为。面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应该鼓励和倡导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附近亲属来承担起他们的养老职责,使老年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各种养老服务,这不仅仅可以满足老人对于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时在亲属的陪伴以及照料下,老人的精神需求也能得到满足,从而充分体现出居家养老的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宣传和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地政府可以就这些老人亲属的行为给予适当的物质以及精神嘉奖,以此来教育更多的人尊老敬老,并且确保老人亲属不会因赡养老人而导致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降。

3、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在众多养老服务需求中,医疗卫生需求是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晚年关注的重点。然而现实是,就医难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民面临的“共性”难题。为充分满足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第一,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支持力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能否贯彻落实,需要足够的资金予以支持,而对于那些贫困地区而言,资金筹措难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情况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大多来源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以及个人三方,且地方财政中的省、地、县通常会按照3:3:4的比例出资,但是对于那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县、乡,其财政往往难以到位。基于此,可以适当的调节出资比例,逐步降低个人与县级政府的出资比例,以确保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充足;第二,提高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新农合能否顺利实施,离不开定点医疗结构的支撑。作为与广大农民患者直接接触的重要媒介,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准以及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身心健康,而这也是提升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前提条件。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积极引进私人机构,并确立严谨的收费标准以及处罚措施,以期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另外,还可以与省内的高等医学院等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培育机构达成协议,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需求来有目的的培养人才,同时在卫生人员就职后,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其进行在职培训,从而提高整个贫困地区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近年来,新农保的提出、试点、推广以及逐步覆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但是由于农村老年人人口众多,仅靠新农保满足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是不现实的,应该有效整合养老资源,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将传统的以及新兴的养老方式统统纳入其中,以保障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目前,很多贫困地区农村的老年人仍然依赖的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再加上这些地区大多自然条件恶劣且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很多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以及生活保障都依赖土地。然而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依靠土地养老以及新农保已经难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所以,当地政府可以鼓励有条件以及经济实力的农民购买商业保险,以此来补充贫困地区农民的养老需求。另外,在条件允许时,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福利、农村社会救助,加快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业、建设相关保障机构、完善助老服务体系等社会保障方式的发展,使多种养老保险方式相互融合又相互作用,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满足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作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怎样解决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对于农村经济以及县域经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应该从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现状出发,对阻碍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得以满足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大力推行农村经济建设,发挥居家养老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以此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1] 赵小水.贫困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以河北省涞水县Z村为例[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 王俊文,文杨.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江西赣州的调查[J].江西社会科学,2014(9).

[3] 熊吉峰,谭运进,孔繁荣.贫困地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J].当代经济,2011(21):30-31.

[4] 孔倩文.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基于内蒙古卓资县的调研[D]. 兰州大学,2012.

[5] 母赛花.贫困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以昆明市东川区为例[J].求实,2014(S1):177-180.

[6]王芝兰.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机构养老服务初探——以海南省A县为例[J]. 智富时代, 2015(9):115-116.

[7]内蒙古民政厅农村养老问题课题组. 贫困地区的农村养老途径探析—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为例[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2(8):46-51.

[8]张玉, 李雄平, 李业荣. 贫困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基于昆明市东川区的数据调查[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22):57-61.

[9]刘华强, 殷月星. 多元主体社会治理视角下“三工联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 15(12):193-194.

[10]龙滢滢, 雷娉. 完善贫困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基于茶陵县实地调查[J]. 对外经贸, 2014(2):145-146.

(责任编辑:高 博)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贫困地区养老
养老生活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