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6-12-29 12:23
当代经济 2016年36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 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郑婉怡

(哈尔滨医科大学 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本文旨在探析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通过健全体制机制,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等方面,提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挑战;对策

从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2013年中央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015年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都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积极应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

1、宏观上“交流交融交锋”与“多元多样多变”的挑战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面对“交流交融交锋”与“多元多样多变”的挑战。作为各种社会思潮交汇的高校,这种挑战尤为明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国际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激化和国内多元价值观的交织并存,使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更加复杂和多样,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巨大冲击,不仅使大学生在思想活动方面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也使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艰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占主流,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追求等方面能够分清是非,但是也受到各种社会思潮负面文化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对大学生群体的侵蚀和同化比较突出,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也存在着理论信念淡化迷失、自我辨析能力不强、思想困惑迷茫等问题。如何应对挑战,通过实施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大学生自觉抵制和消除各种负面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2、微观上“自主自由自发”与“空洞空白空泛”的挑战

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总体上是社会上最有活力的群体,正能量是主流,但是也具有“自主自由自发”的特征,一是主体意识强,具有较高的自主性,表现为注重个性化,强调个体利益,价值目标上存在功利化的倾向;二是纪律意识弱,具有较大的自由性,表现为藐视权威和纪律约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三是知行不一致,具有较多的自发性,表现为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在具体行为中存在不为、难为的现象。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没有形成很好的教育合力,社会上诚信缺失、贪污腐化、道德失范、奢靡浮华等现象和媒体的推波助澜,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功利化倾向等,都对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这就使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空洞空白空泛”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上空洞,偏重于单纯的理论灌输和简单说教,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教育手段上空白,侧重于罗列存在的问题,对负面价值观的批判缺乏说服力,没有做到清流朔源;三是教育形式上空泛,活动方式同质化现象突出,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性特点,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理想效果,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3、自媒体时代“快捷快餐快变”和“自封自恋自闭”的挑战

第四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社会进入到了一个“信息高度开放、资源高度共享、信息传播零门槛”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主要表现为“快捷快餐快变”的特征,一是信息传播快捷,具有瞬时性的特点;二是信息交流快餐化,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介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三是信息内容快变,网络热点应接不暇。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大学生在更快地掌握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存在着“自封自恋自闭”的问题,一是部分大学生固步自封,缺乏对国际复杂形势的了解和对国情的客观审视,缺乏对历史基本事实的把握,容易被网络负面信息误导;二是部分大学生过于自恋,缺乏辨识能力,不加判断地接受、转载和传播鱼目混珠的信息;三是部分大学生自我封闭,以间接的“人机交流”代替现实的人际交往,缺乏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网络的迅猛发展使教师的权威被逐步消解,高校教育工作者和传统教育方式面对自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缺乏新的有效手段与之对接,必然会冲击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威胁价值观教育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自媒体时代下,如何提高网络等新媒体运用能力,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成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分析

1、健全体制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健全体制机制,一要加强党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领导,确定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协调教务处、学生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等各相关单位,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形成教育合力。二要加强机制建设,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保障机制,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人员、经费支持和保障,建立健全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监督、考核、反馈和奖惩,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实行意识形态工作一票否决制。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包括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发挥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政治导师的作用,强化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加强专职学生党务干部、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懂教育的政治家”的要求,优化专职学生党务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结构,强化党务党部和共青团干部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导者地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造就一支能成为学生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辅导员队伍,强化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领路者地位。

2、转变教育理念,提供思想导向,坚定理想信念

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一要树立责任担当的理念,加强教风建设,在教师中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和立德学者计划,使每一位教职工都自觉承担起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二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学风建设,通过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改变在学生中存在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价值标准不清晰的问题,正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学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要树立和而不同的理念,科学审视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理性面对大学生价值选择的多元多样多变,实现对多元价值包容性与批判性的统一,过程性与目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比较中确立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四要树立系统教育的理念,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系统中去研究和思考,做到政府牵头、媒体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化的有机统一,避免出现教育“两层皮”、“两张嘴”的现象。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明灯,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能激发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更加刻苦的学习知识与技能,更加积极的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的充实自我,完成个人理想与推动社会进步的统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我们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需要科学理论的武装,理论武装的越彻底,理想信念就越坚定,行动就越有力,就越能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同时,自觉地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自觉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融会贯通地学,学立场、学方法、学精神实质,原原本本地学,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真切地理解其信仰追求,真实地体会其理论关切,真心地领悟其百姓情怀,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逐渐深入人心,赢得人心。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3、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教育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是体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要在宏观上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的结合问题,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小见大,通过讲述小故事阐述大理论、张扬小人物体现大境界、分析小细节折射大问题、联系小个体反映大环境,找准反映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性问题,分析个体在价值观上的错误认识和危害,使教学过程史料丰富、形象生动,避免生硬说教、内容空洞的问题,增强大学生的内心认同感。二是把课堂教学、专题辅导与主题宣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规范。三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教育新渠道,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厂矿等,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公益主题活动等形式,使大学生在丰富社会阅历的同时,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品质。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和主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在氛围营造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通过在教室、实验室、寝室等公共场所和利用宣传板、电子大屏幕、广播站张贴和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挂图等方式,让大学生时刻受到熏陶和感染,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活动,依托大学生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寝室文化节等文化品牌,精心策划教育主题活动,如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对春节同福、清明感恩、端午爱国、中秋和谐的文化认同,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中开展“三条底线”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守住法律底线、规则底线、道德底线,引导学生注重修养,筑牢防线,遵规守纪。三是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科技学术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功能,增强大学生对大庆精神教育的认同感。四是通过党员先锋论坛、班长论坛等形式,将大学生中的优秀人才有机组织起来,有效发挥同辈群体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思考理性爱国、培养创新精神、养成诚信意识、协调人际关系。

5、有效利用新媒体,打造教育新平台

自媒体时代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对高校而言,教育工作者要有效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创新,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主阵地。一是高校要推进微信公众账号建设,通过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转发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好文,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有关价值观方面的话题,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二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专职学生党务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等应主动开设微信公众账号,积极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博客等网络新媒体建设,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发布信息,通过评论、对话等形式实现与大学生的线上平等交流,发挥教师主导功能。三是发挥同辈群体教育功能,通过选树和宣传“十佳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形式挖掘大学生身边的典型,以院系、班级为单位建立自媒体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等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和载体,讲好校园好故事,弘扬校园好榜样,传播校园正能量。四是加强专业教师网络团队建设和学生网络信息员、评论员队伍建设,并做好舆情信息的整理、研判和反馈,以第一时间掌握舆情信息,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地应对措施,引导大学生增强对错误思潮的辨析能力、对社会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的正确认识,发挥信息监测和舆论导向功能。

[1] 范洁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高教探索,2014(2):168-171.

[2] 陈铭彬.再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困境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194-196.

[3] 韩文乾.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路径和关键环节[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25-129.

[4] 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0(5):22-24.

[5] 周海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104-106.

(责任编辑:戴国际)

黑龙江省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大学生大庆精神教育研究”,项目编号:DSGB2016185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