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影响因子研究

2016-12-29 12:23
当代经济 2016年36期
关键词:国际化留学生教育

(海口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高等教育国际化影响因子研究

唐浩元,王常华

(海口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国际化程度是衡量和评估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教育国际化同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标准,也是各国教育的追求目标。高等教育受外部的全球化、竞争和科技等因素以及大学内部文化和组织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政治、传统和政府也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因子。

教育;国际化;大学;全球化

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定义,大概要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大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缩写为IAU)的界定,依其意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际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育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又有自下而上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这一概念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把跨国际的、跨文化的观念(维度)与氛围融入大学主要功能的过程。

本文认为,教育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并且在国家教育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配置,各国国际交流合作频繁的情况下,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交流、竞争以及激励的过程,这个过程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等方面不仅仅满足于本国、本土的要求,还要适应国际化产业、贸易分工的经济全球化互补的需求。

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包括教学思想、手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与国际接轨。通过增设有关国际内容来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2)科研的国际化。表现在科研的创新性,科研的选题要立足于当下的国际学术前沿,科研方法向国际前沿看齐以及成果的前瞻性;人才的培养要掌握现代文化与科学技术的思想与研究方法,具备国际竞争力。

(3)管理的国际化。表现在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科学有效的决策过程等方面。

(4)教育合作的国际化。教育合作的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包括联合办学,课题的合作研究、共同研究,学术会议以及主题研讨等。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留学到教育发达国家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接纳他国留学生也是借鉴它国经验的良方。

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1)打开高等教育的国际视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面向世界,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研究方法、教育经验,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竞争性的人才。

(2)更有助于融入世界发展的大循环之中。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的,其活动离不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的循环。建立在融入社会的基础上解决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其走向,并制定我们应有的对策。

(3)有利于学术的交流以及文化的融合。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本身离不开教育的实质,教育资源的全球性自由配置能够让学术交流碰撞出更璀璨的思想火花,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让教育思想、研究方法等具有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情况

(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纵观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史,随着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复兴,欧洲成为最早的高等教育的源泉,随后的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集中地,到现在为止,教育资源仍集中在发达国家手中,发达国家成为了学术的前沿阵地和晴雨表。

(2)管理模式的有效化。由于发展中国家现代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在教育的国际化管理方面仍有着很大的不足,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系。而发达国家由于历史问题,都有着自我的一套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并且教育延伸到了经济方面,将教育的国际化演变成了一种产业途径。

(3)教育的差异化。所谓“教育”不外乎两个作用,“教”就是教人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历史和自然的内在规律;“育”就是教人修养个性、唤起兴趣、鼓舞精神、培养自尊和品质,在这点上东西方都一样。但东方的“教”重在授予知识,西方的“教”重在授予方法;东方的“育”重在育做人,西方的“育”重在育精神。正是东西方不同的教育经历和教育方式才产生了今天东西方如此迥异的教育结果。

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规模

(1)国际留学生规模在不断上升。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EE发布《2015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赴美留学生总人数稳步持续增长,与去年相比,2014—2015年度总人数同比增长10%,创近35年来的增长新高,达到974956人。然而2008年2月,在韩外国留学生人数为44,668人,2009—2011年先后增至74,687人、82,458人和90,593人。但2011年以后,外国留学生人数开始出现下滑,2011—2013年先后减少至89,128人、86,463人和85,230人。

(2)赴欧美国家留学比赴亚洲国家留学多。2011—2015年,全球著名媒体USNews 发布了2011—2015年全球750所大学排行榜,哈佛大学排名稳居榜首。全球顶尖的前10位大学是: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可以看出,前10名之中美国占据了8席,英国占有两席。同样在世界前50名之中,美国占据了其中的36席,中国、日本、新加坡各占据一席,其余皆为欧洲国家。可以看出欧美院校和亚洲的高等教育院校的规模存在很大的差距。

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济效应

(1)直接效益。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主要的留学生输出和输入国,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转型国家是重要的留学生输出国。能够为当地的学校带来直接的可观的学费收入。

(2)间接效益。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服务业、餐饮业、制造业等的发展。《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显示,中国年出国留学人数在2000年仅3.90万人,到2011年增长约8倍。《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指出,2009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消费约为245亿元(人民币,下同)。2011年《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0—2011学年外国留学生为美国创收210亿美元。当年在美国入学的中国学生约占国际学生总人数的22%,即中国学生2011年在美国消费近50亿美元。

三、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发展经验

我们着重选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历史,这三个国家是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三个成功的案例,同时这三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历史背景、战略和评估方面有着相同的经验。

1、思想自由的推动

澳大利亚属于英属联盟的一员,而美国原来也属于英国殖民地,所以英国的思想影响很大,英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世界最早的一批国家,思想的高度解放为学术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就像美国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教育的对外交流有益于个人的教育需要,能够充实自身。在三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自由学术思想一直贯穿着整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始终,士气高等教育保持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生命力。

2、政府的支持

纵观三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史,政府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大力拨款扶持教育的发展,例如澳大利亚1974年取消了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留学生不用缴纳学费。当时教育机构的收入90%来自政府的资金注入。美国更是在为解决公立高校的资源分配任务,公式拨款应运而生。

重视研究人员的交流合作,即英国大学邀请外国学者来访问、讲学或派本国学者出国留学、访问等。支持推动学者积极参加国内外组织各种学术活动,进行学术思想的交流,以保持国内学术氛围的活跃和研究成果的前沿性。

3、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中后期,高等教育以市场导向机制为指导,以反哺政府对教育的前期投入,保持教育的活力以及高等教育的竞争力。澳大利亚更是认为高等教育是一种出口产业,海外留学生开始全额缴费。同时受到当时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政府引导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利用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开始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学校政策的制定通常受到校董和其他管理层的影响,其责任的承担成为了一种内部激励力量。作为机构变迁的主要影响着,整个大学社群不仅仅创造着他们的制度化,也同样塑造着国际化的实施过程。

4、政治因素

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都离不开政治因素的影响,政治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为了满足国家的政治需要,各国的高等教育政策也在不停的变动。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思想的解放

欧洲作为思想解放运动的排头兵,思想的自由交流为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活的灵魂。高等教育脱胎于文化和社会,就必定不可能脱离社会和文化,当时欧美国家经历过思想解放运动,思想文化的解放,让当时欧美的思想文化交流频繁,各种文化流派轮番上场,营造出文化交流的盛景。

2、增强区域一体化来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人员的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加强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能够极大的促进区域内的各国的联系和人员流动。能够为高等教育国家化提供一个经济保证和门户开放的前提。就世界范围看,国家间通过双边协议或国家政策鼓励学生交流,考虑的基点是国家政治外交的地缘、文化、历史等角度,基本上延续了把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作为国家间外交政策的一部分来推动的工作思路。能够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加强政策保障

一方面,各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要吸收借鉴高等教育国际化成功国家的经验,取长补短,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创造一个校园国际化环境,保持高等教育的开放状态,加强师资以及学生的流动,提高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结合国情选择一条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建设的途径。还应制定促进国际交流措施,加强同世界高等教育合作组织的交流合作,为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做准备。

4、深化教育改革

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借鉴成功国家的体制变革经验,发展学科综合化,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面向国际化,引导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文化、民俗、地理、科技、政治、经济。把自己的教育环境放到世界环境中去,在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中去审视自我,发展自我。

[1] 阳荣威.论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J].复旦教育论坛,2003(6).

[2] 陈思,王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

[3] 周远清.中国留学论坛讲话[Z].2010.

[4] 宣树青.改变教育现状,重铸教育思想——由东西方教育差异想到的[J].教书育人期刊,2010(10).

[5] 韩国法务部出入境外国人数据统计[EB/OL].韩国亚洲经济中文网,2015.

[6]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美国门户开放门户报告[R].2016.

[7] 2016年高等大学世界排行榜[EB/OL].百度数据文库.

[8]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R].2012.

[9] 肖凤翔,王光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10] 王建慧,沈红.美国高等教育公式拨款的演进与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14(10).

[11] 杨军.全球高等教育境外招生竞争激烈[J].英国教育简评,1999(1).

[12] 刘晓亮,孙小平.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运行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

[13]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Initjatives(2002).The brave new(and smaller)world of Higher Education:Transatlanticview.Washington,DC;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Retrieved on

[14] 肖凤翔,王光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责任编辑:戴国际)

海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项目编号:QJY1251544。

猜你喜欢
国际化留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聚焦港口国际化
题解教育『三问』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