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防动员大数据建设

2017-01-01 13:20王艳勇
国防 2017年9期
关键词:动员国防数据中心

王艳勇

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的背景下,在大数据国家战略的支撑下,加快推进国防动员大数据建设,创新运用全新理念和手段,寻求全新解决方案和实现路径,既是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国防动员建设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习主席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增强打赢新形势下人民战争综合实力的紧迫任务。

一、建立国防动员大数据中心,融合军地各方,聚集数据资源

习主席明确提出,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落实习主席指示,建成这个中心,需要首先建成各地区、各行业的大数据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国防动员作为联系军地的桥梁纽带,本身就是军民融合的主体和载体,建立国防动员大数据中心,不仅对国防动员建设意义重大,也必将在畅通军地资源共享渠道、筑牢军民融合数据技术基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当成为国家大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平台。

国家级国防动员大数据中心,重在聚集存储国家级尖端数据信息,汇总整合各地区各行业平台资源,建立军地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健全军民一体的大数据标准体系,统一国防动员数据分类目录、统计口径、共享接口、数据质量等关键指标,推进国防动员大数据专用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军地各系统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使用方式和权利义务,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战区方向级国防动员大数据中心,重在整合军事需求数据信息,建立数据采集共享机制,健全数据采集分析手段,实时动态汇总、存储、筛选部队遂行日常战备、巡逻执勤、重大演训、国际维和、海空轮战、护航撤侨,以及各类非战争军事任务的需求数据,上至战役军团,下至普通一兵,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全时全域全员大规模数据样本的集合,确保最大限度提高需求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省级和行业系统国防动员大数据中心,重在聚集、存储、管理、维护与所担负的属地动员、行业动员任务相适应的潜力数据资源,突出地区特色和行业特点,突出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的关键要素,充分利用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各领域统计、调查、普查数据资源,有所侧重、实时更新、常态维护,加强数据“保真”“保鲜”工作,为国家级国防动员大数据平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国防动员云服务平台,强化军事应用,挖掘数据价值

云计算与大数据密不可分。没有大数据的信息积淀,计算能力再强大,也无用武之地;反之,没有云计算的处理能力,数据资源再丰富,也难以转化应用,体现真实价值。我国的国防动员,一头连着全世界人口最多、容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一头连着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战场,如何高效分析处理由这两方面汇集起来的海量数据,深入挖掘蕴藏其中的军事、经济价值,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否则就只是保管了一堆“数据垃圾”。应抓紧在军队一体化指挥平台、国防动员指挥系统、政府部门专业信息系统的后台“云端”,建立专门统一的“国防动员云服务平台”,区分人民武装、人民防空、经济动员、交通战备、信息动员、国防教育等各个专业领域,应用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智能分析技术、辅助决策技术等,对大数据进行筛选清洗、分析挖掘和“可视化”处理,完成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智能、从智能到价值的转变,实现国防动员大数据从“聚集”到“决策”的跃升。在具体功能应用上,应结合国防动员的职能任务,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着眼“平时服务”。将军民通用设施、设备、技术、人才等数据信息提取管理起来,以推广大数据应用、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为抓手,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支撑军事斗争准备,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二是着眼“急时应急”。将地方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社会管理功能与国防动员系统在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应急处突等方面具备的共同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共享情报数据、对接动员需求、加强协同指挥,聚力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着眼“战时应战”。将大数据系统无缝对接军事需求和动员潜力,做到无论战场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补充给谁、何时补充、送到哪里,都能自动匹配指标,择优生成方案,快速实施精确直达保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军事角度看,战争最突出的特征是充满不确定性,“战争迷雾”难以驱散。这种“不确定性”,与大数据“非格式化”“高动态性”等本质特征,具有数学上和逻辑上的高度相似性,因而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以及人工智能、模糊数学等前沿科学的原理、方法,提高对战争的预判能力和决策水平,是完全可行的。我们应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更加准确地理解贯彻习主席关于“一定要更新思想观念,善于精算、深算、细算”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

三、开发应用自主可控技术,筑牢防护屏障,确保国防动员大数据安全

大数据的安全问题,已经超越了传统信息安全的范畴,应当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高度,把确保大数据安全提高到与陆、海、空、天、电等多维空间防护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数据泄密事故达1673起,涉及7亿多条数据记录;世界500强企业中,超过半数曾发生过数据泄露事件,60%的案例中攻击者仅需几分钟即可得手。这些都充分反映出大数据建设面临的风险挑战是极其严峻的。国家层面对这一问题极为关注,相关部门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工信部制定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法规文件,都把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作为核心要求提了出来。国防动员大数据涉及军事核心机密、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指标,既要坚持开放共享,又要强化保密安全,必须把国防动员大数据的安全防护摆到特殊重要的位置。

过去,我们对数据加密、传输加密、权限管理等环节和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等领域一直比较重视,但这只是关了“门”、上了“锁”、派出了“管理员”,“仓库”本身是否安全、留没留“后门”、有没有“暗道”,我们完全没有底数,因为几十年来我国数据库的软(硬)件一直使用国外核心技术,实质就是别人建了“仓库”,我们只管把数据装进去,再按别人制定的规则来运行管理数据,因而存在极大的风险。我们必须加紧推进大数据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在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上的话语权,加快国产、军用大数据软(硬)件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应用,特别是芯片、数据库、操作系统、存储介质、传输链路、加密算法等核心关键环节,哪怕暂时成本高一些、效率低一些,也要坚持应用自主可控的技术产品。这是筑牢长城、稳守底线的治本之策、长远之计。

猜你喜欢
动员国防数据中心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国防小课堂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音乐迪斯尼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