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防动员潜力有效性的变量因素分析

2017-01-01 13:20周乐钧刘占原
国防 2017年9期
关键词:动员潜力国防

周乐钧 刘占原

国防动员潜力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动员可以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的各类资源的总和①任民:《国防动员学》[M],126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是准备和实施国防动员的物质基础,其分散在社会各行业系统,涉及全体公民、法人和党政机关、社会组织的权利义务,数量庞大种类繁杂。搞清楚哪些是真正有用、可用和能用于国防建设和保障战争需要的资源②本文所指的国防动员潜力是由战争潜力等概念引申而来的。战争潜力的概念,在《战争动员学》(谭冬生、雷渊深主编,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中界定为“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或政治集团通过动员能够用于扩充武装力量,满足战争需要的一切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称”,然而精神资源是一种很难具体量化的动员对象,在动员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意义的是可供动员的物质资源,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国防动员潜力中的物质资源潜力。,是进行国防动员潜力管理的首要任务。通过研究发现,在社会资源的生产、流通、仓储、消费等诸多环节中,客观存在一些关键性变量因素,决定着国防动员潜力资源的数(质)量及分布情况变化。加强这些变量因素的研究分析,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国防动员潜力资源的有效性,对平时做好精细化管理、战时实施精确化动员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出有效国防动员潜力概念的现实意义

在人们的习惯意识里,往往认为所有的社会资源都可以动员起来满足战争需要。事实上,在整个社会资源中,有些资源可以经过动员转化为战争实力,有些则不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哪些是适合动员、可以动员起来投入战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分辨,避免单纯看总量、不注重内在变量因素考察的思维误区。从这个意义上说,树立有效国防动员潜力的理念非常必要。一是有利于高标准做好战争动员准备。信息化局部战争对作战资源有着较高的标准要求,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必须始终把“质量”摆在首位,强调动员潜力资源的有效性,无疑是提高战时动员质量的首要前提。二是有利于统筹保作战与保民生的需求。“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们这支军队不仅历来重视依靠人民打胜仗,也重视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这是我军区别于旧时代军阀、法西斯独裁者军队的最大不同。在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筹划国防动员潜力资源使用问题时,充分考虑战时社会运转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是践行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政治要求。三是有利于统筹好备战与生产的关系。始终关注社会资源总量的分布和消耗情况,把国防动员备战工作融入社会资源生产、流通、消耗全过程,能够实现备战与生产的相互促进、相互适应,既有利于战时保持持久作战能力,也有利于平时推进军民融合协调发展。四是有利于精细开发国防动员潜力。紧盯有效国防动员潜力资源,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手段,落实战略储备、编组后备力量,不断满足军事需求,对于有效挖掘战争潜力,整合军地资源,服务战时动员具有明晰目标、缩短路径、提能增效的作用。

二、影响国防动员潜力有效性变量因素的初步认识

从生产源头入手,贯穿流通、仓储、贸易、消耗全程进行跟踪考察,影响国防动员潜力有效性的变量因素主要有5个方面。

(一)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生产方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这是考察国家国防动员潜力大小的首要变量因素。这个变量越大,相同时间内社会产出的资源就越多,相对的国防动员潜力就越大,战时实施国防动员的基础就越强。美国学者施莱辛格对生产能力与国家实力有过这样的描述:“可以允许生产快速扩张,以便在全面战争中满足军事需求、战争支援、基本民用和出口的能力。”①【美】詹姆斯·R·施莱辛格:《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学》,32页,韩亚军等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生产能力变量可以延伸出实际生产能力、饱和生产能力、全要素生产能力等概念,是研究国防动员能力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大国对我实施封锁,我国不得不走上自力更生之路,因而发展起了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工业体系,形成了近乎全要素的生产能力,这构成了我国特有的战略优势。考察生产能力,不仅要看平时生产能力,还要考察战时应急状态下的饱和生产能力;不仅看单要素生产能力,还要特别重视综合生产能力。

(二)市场流通量

社会资源的配置有其客观规律,在经济学领域通常以考察市场流通为主要线索。产品从工厂生产出来,根据各地区需求形成不同方向、不同数量、不同时效的配置过程,这是我们考察潜力分布的一个重要变量。对该变量进行考察,掌握国防动员潜力资源的实际分布,对有针对性地做好战略物资储备和快速动员价值重大。调配使用国防动员潜力资源,要求各级国防动员部门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计划调配资源这只“有形的手”,与市场自身配置资源这只“无形的手”有机结合,尊重市场规律,实现社会资源配置与国防动员需求的深度契合、内在适应。事实证明,战争动员需求与市场消费需求在种类、区域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比如,防寒服、高原特种装备、抗高原反应药品等,这些物品如果在作战地区保障作战方面需求量大,则在该地区保障居民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量也大。研究市场流量,有利于我们从生产源头出发,以市场流通为主线,顺藤摸瓜,迅速搞清社会物资的流向流量,以及流通过程中的权属主体等详细信息,可以有效避免潜力找不到、拿不来、用不上的问题。

(三)社会仓储量

战略物资储备是为了应付战争和其他意外情况,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国防需求,国家在平时有计划建立的一定数量的重要物质资料的储存或积蓄①《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战争动员分册),第102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就社会资源的情况看,虽然市场动态性流通表象复杂,但无论如何流动,在各级市场之间、生产者与中间商之间的各个环节,都存在时间或长或短、数量或多或少、品质或高或低的仓储环节。这为我们以仓储为节点,将战略储备需求与社会资源供给有效对接提供了可能。加强对社会各类资源仓储量的考察,搞清其储存资源种类、数量规模、质量状态、更新周期、点位分布,进而依托大型制造企业、销售商、终端用户,以市场仓储量替代由国家和军队单独进行的实物储备,既有利于降低储备成本、提高储备质量,也有利于生产企业、销售商减轻仓储压力,实现规模适度、储存安全、调用方便、定期更换的目标。从动员的角度来说,考察社会仓储量,对实施定点动员、成规模集中动员,提高动员效率也很有必要。海湾战争以来的一系列高技术局部战争典型战例已经证明,“打常备、打准备、打储备”成为现代战争的一大特点,重视社会仓储变量研究,可以为我们做好战略储备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四)社会消耗量

潜力资源在市场流转中,首先用于满足社会正常运转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只有扣除社会消耗后的市场余量才是我们可以动员的部分。这就使得社会消耗量成为影响国防动员潜力资源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变量,只有基于社会消耗评估出的动员潜力,才对战时动员具有真正意义。同时,考察社会资源消耗量,也有利于我们从非作战区域调配资源保障作战区域社会运转和居民生产生活,维护作战地区社会稳定,在更大范围内保持战争张力,这是战略层面必须考虑的问题。另外,由于社会资源供给、消耗与国防建设需求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对称性,搞清社会资源日常消耗水平,对我们选择不同的时间窗口、方法手段储备各类物资装备,具有风向标作用。当一种资源的社会消耗量大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国防储备可以错开社会消耗高峰进行;当生产量大于消耗量时,市场消耗出现疲软,可以增加国防储备,更新旧的储备物资,平抑社会生产富余能力。

(五)质量标准变量

战争中,综合国力的较量最终体现为交战双方动员社会资源投入战争的能力较量,其评价依据除了数量更在乎质量。在信息化局部战争条件下,技术、性能、功能成为一切资源有效性的关键词。一种社会资源,在设计生产环节,本身就存在能不能满足军事需求的问题,再通过仓储、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其质量状况又不可避免地经历逐渐衰减,最终能不能动员投入战争使用,需要我们对其设计标准、质量变化进行量化考察。由于顶层设计缺失的缘故,我国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两套体系、相互独立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企业之间各自遵循自己的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验和生产,造成科研能力、资源能力快速转化服务战争的能力有限。军民技术标准不兼容、质量不统一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的一道技术壁垒。做好国防动员潜力管理,只有从源头抓融合,全程关注资源质量变化,才能真正把握好动员潜力的有效性,为未来作战提供有效潜力支撑。

三、国防动员潜力有效性变量因素的实践应用

国防动员潜力有效性变量因素的研究成果应用,无论是在地方经济建设,还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都具有广阔的空间。具体到国防动员工作来说,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完善国防动员潜力种类目录的重要依据

国防动员潜力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我国经济始终保持较高发展水平的情况下,新产品、新技术、新平台日新月异、广泛分布。确定国防动员潜力种类,不仅要从需求端进行梳理,还要从社会生产端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社会上“有什么”和作战“需要什么”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基于军事需求和社会能力形成科学的国防动员潜力目录清单,为做好潜力资源调查统计、平时开发、战时调配提供准确依据。

(二)加强动员潜力信息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科学实施国防动员潜力管理,核心要求是量化分析、智能决策,关键支撑在于掌握大量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提高国防动员潜力数据信息的广度、深度、准度,有待于数据信息来源渠道的大力拓展,数据管理方式的有效改进。从研究影响国防动员潜力有效性的变量因素入手,优化数据采集内容、改进数据采集方式、拓展数据来源渠道、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是我们推进国防动员潜力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三)创新国防动员方法手段的理念牵引

国防动员工作重在对现有社会资源的调配使用,而不是重新生产研发。搞清楚社会资源生产、流转、消耗全过程真实情况,采取有效办法,提高动员效率,是国防动员工作研究的最终任务。加强影响国防动员潜力有效性变量因素研究,从市场端、生产方、流通线上研究分析潜力资源情况,为准确、快速、高效、低成本实施动员行为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推进国防动员需求与动员潜力的无缝对接提供了数据支撑,将引发国防动员方式革命性变化。比如,依托社会仓储机构,采取以仓储量、市场流通量替代专门的实物储备,不仅战略储备成本下降、储备质量提高,而且社会仓库成本也将随之下降,地方承担战略储备任务的积极性也将大大提高。再比如,从生产端出发,采取以各级市场经销商为主体的方式,调查统计各类社会资源的流向、分布情况,相比传统从社会末端进行调查统计的方式,无疑效率更高、精度更准、信息量更大,更有利于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管理动员潜力。

(四)统筹国防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准确把握和正确运用国防动员潜力,对平时协调国防和经济建设发展、战时统筹前方作战和后方生产生活、提高国家应对战争的耐力和韧度十分关键。此外,深入研究国防动员潜力有效性,对于制定国家发展战略、进行产业布局意义也很重大。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我国国家利益将逐步向外拓展,也将带来一系列安全压力风险,要求我们适应发展需要推进海外军事能力建设,这其中,搞清国外国防动员潜力的真实情况,据此谋划“一带一路”产业布局,能够更好地实现发展与保护同步、经济与国防融合。

猜你喜欢
动员潜力国防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艺术的纯真潜力
科比:写给17岁的自己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