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区群众工作亟待解决的几个现实问题

2017-01-01 13:20刘文宁潘立萍
国防 2017年9期
关键词:战区群众工作

刘文宁 潘立萍

在深入推进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实践中,战区群众工作经历了一个转型转变、重塑升华的过程,无论内容领域、平台载体,还是理论体系、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虽总体呈现向好向上的发展势头,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指导缺依据,现有理论法规与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相脱节;二是运行缺机制,省军区系统隶属关系调整后,战区与地方党委、政府联系的桥梁纽带被“切断”,新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三是手段缺创新,靠感情沟通、关系协调的传统工作方法短时间内难以摒弃,在指挥链上融不进去;等等。这些现实问题,影响制约着战区群众工作的健康发展,亟待深入研究解决。

一、重视联合作战群众工作理论研究,进一步丰富人民战争思想内涵

军事变革,理论先行。此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我军领导指挥体制“四梁八柱”已经搭建,调整组建战区群工联络局是其中重要内容。推进战区群众工作落地落实,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必须从理论上明确方向路径、厘清思路举措。当前,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理论创新。

一是适应主战体制,界定战区群众工作职责范畴。新的领导指挥体制将军队群众工作包含的战时群众工作和援建帮扶、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国防教育(政治动员)5个方面内容,划分给军委政治工作部群工局和国防动员部政治工作局负责管理。从军委群工局职能看,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国防教育(政治动员)已剥离出群众工作内容体系;从联合作战指挥角度看,参战支前民兵和其他人员的政治工作、政治动员属于战时群众工作范畴;从人民战争思想理论看,这些仍然是群众工作基本内容。因此,有必要对战区群众工作的职责范畴进行界定,明确任务内容、研究领域、基本原则,把战区群众工作是什么、干什么等基本问题搞清楚。我们认为,战区群众工作职责范畴应当包括:组织联合作战和重大军事行动中的群众工作,维护作战区域群众纪律,协调解决重大涉军矛盾问题;组织战区拥军支前工作,做好参战民兵和支前人员的政治工作;组织筹划战时政治动员,提报和评估政治动员需求。

二是适应任务转型,探索海上游击战、运动战、麻雀战的新方法。从国际国内形势看,我国未来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打赢海上人民战争是战区群众工作核心任务。海上游击战、运动战、麻雀战不同于陆地作战,其作战样式、战场环境、指挥模式等,都对群众工作组织筹划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在组织指挥上,如何凝聚党政军警民意志力量,形成“五位一体”的联合维权指挥体系;在快速动员上,如何发动海上民兵参战支前,弥补作战舰艇数量质量、作战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在战术运用上,如何发挥我钢质渔船、海警船艇机动灵活的优势,分散分布牵制对手;等等。这些问题,需要逐一解剖,拿出针对性强的对策措施。

三是适应使命拓展,探索境外民事工作路子。目前,我军在参加为数不多的国际维和、撤侨护航和医疗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虽然积累了不少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但从实际情况看,现有经验多为碎片化、浅表化,没有很好地系统梳理和总结固化。今后,随着军队“走出去”战略全面实施,战区群众工作将逐渐从境内向境外拓展,迫切需要搞好境外民事工作预置研究,为高标准做好境外民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应着重研究如何在境外遂行军事行动任务的陌生环境下准确掌握社情民情、积极争取当地民众支持,是否预置民事任务分队进入任务区域、为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怎样安置避战民众、维护作战区域社会稳定等现实课题。

二、构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打通战区群众工作枢纽链路

战区成立后,由于与辖区驻军隶属关系发生改变,以前依靠省军区系统开展群众工作的“拐杖”没有了,平时掌握社情民情动态的渠道不够顺畅。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机制上打通战区与辖区党委、政府及战区军种、省军区系统的工作链路,确保平时联得上、战时转得顺。

一是认清国防动员与拥军支前两套体系之间的差异,把握战区群众工作新内涵。国家层面既有国防动员委员会,又有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说明两者缺一不可、不能互相取代。尽管国防动员与拥军支前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都是运用蕴含在人民群众中的战争潜力服务备战打仗,但两者之间又各有侧重。首先,对象不同。国防动员主要面对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拥军支前范围更加广泛,包括一切可以动用的政府力量和社会团体。其次,内容不同。国防动员重在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层面,拥军支前偏重民心、民意、民气等精神层面。再次,方式不同。国防动员主要依靠国家行政手段和政策法规组织实施,拥军支前则注重启发群众自发自觉地支持战争。厘清拥军支前与国防动员的职能边界,能够更好把握战区群众工作新内涵新特点,促进二者补位配合,发挥更大功能作用。

二是贯彻平战一体原则,构建战区群众工作新机制。战区群众工作协调军地、关联战建,既有主战链的工作,又有牵引建设链的责任,平时不联系,战时联不上。需要进一步统筹战建工作,对接战时需求和平时建设任务,用需求牵引建设,确保紧紧围绕服务应急应战建机制。可借鉴战区联指中心等级部署做法,设立相应响应级别:三级部署对应平时状态响应级别,主要任务是提报、更新社情民情数据,并与组织支前方案对接;三级部署加强时对应三级响应级别,即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够实时提报当前社情民情态势,修订完善支前工作方案预案。二级部署对应二级响应,即危机状态,重点是同步筹划支前计划,做好服务应急应战支前准备。一级部署对应一级响应,即战争状态,主要任务是根据作战进程和需求,组织拥军支前行动。

三是发挥省军区系统牵头协调作用,形成战区群众工作新格局。目前,战区双拥办只是一个协调机构,采取的多是以地方为主、直接协调战区的工作模式,协调起来难度较大且效率不高。必须在国家层面出台政策赋予地方权责的基础上,发挥省军区系统牵头驻军双拥工作的职能,建立战区群工联络局、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与省级双拥办事机构合署办公制度,细化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把军地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切实形成“战区主导、双拥部门主责、驻军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跟上信息发展步伐,倍增军民合力制胜的系统威力

当前,战区新版指挥信息系统,颠覆性改变着传统作战指挥理念和指挥模式,数字化描述活动、流程化组织协同、精确化计算分析,成为联合作战筹划的特色亮点。群众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多方思维导图、策略博弈分析、作战环境影响分析、目标价值分析等系统工具,提高军民合力制胜的系统威力。

一要使群众工作提报数据“活”起来。数据是系统的血液。过去,战时群众工作较多关注作战区域经济、社会、人文、宗教等基础性静态数据,对动态数据掌握不够,不利于战场环境分析。需要更多关注实时动态数据,见微知著,从中分析矛盾、找出规律。比如,从重要交通枢纽人口流量变化,研判民众对战争的态度;从主要生活必需品销量、价格变化,研判社会恐慌程度。利用大数据系统,通过走势线、柱状图等形式,把战区社民情直观真实反映出来。

二要使群众工作流程“转”起来。筹划控制工作应遵循流程牵引,基于流程展开。战区群众工作必须与联合作战政治工作筹划控制同频共振,不能搞自我设计自我循环。应依据筹划控制主流程,对各阶段各步骤群众工作目的任务、主要工作、系统工具、过程信息(产品)、交互关系等进行分解,列出工作矩阵图,嵌入政治工作要素各环节,使其与政治工作一体联动、顺畅运转。

三要使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快”起来。战区群众工作关联军地、影响面广。可通过拥军支前协调机制建立“小核心、大外围”力量布局,即以战区支前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战区联指中心政治工作要素——群工联络席的后台支撑,构建以要素席位为小核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大外围的拥军支前指挥协调体系。这种编设方式,一方面,要打通前台后台信息链路,在确保信息交互安全前提下,战区指挥信息系统预留信道,实时对接地方社(民)情动态信息,实现点对点传输。另一方面,要根据响应等级,派出拥军支前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加强后台值班,减少指挥层级和协调环节,实现短平快高效指挥。

猜你喜欢
战区群众工作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流评价模型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