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全观视域下海外基地转型重塑的影响及启示

2017-01-01 13:20
国防 2017年9期
关键词:安全观基地

谌 力 汪 丽 韦 政

海外基地,是指一国在海外公地、领地、属地、海外省、海外托管地以及在他国土地上驻扎一定数量的武装力量、进行特定军事活动、建有相应组织机构和设施的地区。长久以来,海外基地一直是大国投射军事力量、干预地区事务、维护海外利益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强的霸权主义性质。然而,随着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旋律,海外基地必然面临着性质功能的转型与重塑。新形势下,我国政府通过观察全球发展大势,紧紧把握亚洲安全形势,开创性地提出了“亚洲新安全观”,并借此将一种全新的安全理念通过亚洲辐射全球,将彻底改变以往基于霸权主义的旧安全理念。因此,“新安全观”的诞生,不仅将引领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的变革,而且对我国的政略战略和外交政策也会产生深刻影响,特别会对当前我国海外基地建设起到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新安全观的提出与内涵

“安全”,是一种没有危险的状态;“安全观”,是人们对安全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国际关系领域的“安全观”,则是一个国家对其自身安全利益及其在国际上所应承担的义务和所应享受的权利的认识,是对其所处安全环境的判断,同时也是对其准备应对威胁与挑战所要采取的措施的政策宣示。工业革命以来,主导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一直追求把自身安全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基础上的绝对安全,从而导致了长期以来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横行,严重摧毁了人类信任与和平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伴随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民族独立的浪潮,国际社会出现了诸多新的安全概念和安全理念。总体趋势是,对旧安全观进行批判,并提倡一种能够关照发展中国家利益与诉求的新安全理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人类社会正逐渐连接成为一个存亡与共的整体,“求和平、谋发展”成为各国共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作为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从人类共同命运和整体利益出发,创造性地对“安全观”问题进行了重新诠释,于世纪之交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其实质是超越单方面安全范畴,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这种摒弃以对抗求安全的冷战思维的新型安全理念,很快赢得了各国认同和广泛赞誉。

在此基础上,我国借鉴国际安全理论合理因素,紧跟世界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着力推动中国安全观念创新发展,不断赋予中国安全理念以新的时代内涵。2014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安全委员会首次会议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这一观念,他在亚信峰会上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深刻解读“亚洲安全观”,不仅对于亚洲的和平与稳定,而且对于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共同安全。西方传统安全观以本国安全利益为先,首先关注的是个体安全,即使组成政治或者军事同盟,且盟国之间相互承担安全维护的义务,但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本国安全利益,并极力获取地区或者全球的权力优势乃至霸权利益,是一种典型的利己主义安全观。而“亚洲安全观”,虽然立足于亚洲,但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论基点,彻底抛弃已脱离时代的单边思维与零和博弈,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交融与安危与共,倡导相互理解与尊重差异,致力于建设普遍、平等、包容的安全,即习主席所指出的,必须“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不能出现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

综合安全。安全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军事安全,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领域的安全,与西方传统安全观过于聚焦军事安全不同,“亚洲安全观”根据时代特征,拓展了安全的外延,把民族冲突、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都纳入了考虑的视野,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通过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安全问题,又要统筹谋划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合作安全。西方传统安全观把政治干预、武力干涉与意识形态控制作为维护安全的主要手段,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引发世界动荡的“颜色革命”和愈反愈恐的“反恐战争”即为最佳的例证。“亚洲安全观”汲取其中的深刻教训,坚决反对单打独斗、迷信武力和把意识形态强加于人,强调在坚持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平等的、渐进的、多渠道的对话与合作而非武力与意识形态控制的手段来解决分歧与矛盾,最终实现和平共处与共同繁荣。

可持续安全。安全与发展具有辩证关系,只有充分实现发展才能带来持久的安全,也只有持久的安全才能为人类发展营造有利环境。传统安全观视野下,西方强国把自己的绝对安全凌驾于他国的发展利益之上,其结果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与互不信任,埋下了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和恐怖主义的祸根。与此相反,“亚洲安全观”将发展引入安全视域中,强调发展与安全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一个整体,只有发展才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强调必须通过国际合作下大力解决贫困问题,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共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才能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总之,“亚洲安全观”摆脱了西方传统安全观的旧思维,立足新视野,设计新思路,追求新目标,实现了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它的提出不仅有助于改变亚洲国家的安全思维,而且对全世界安全观念的转变也有着革命性意义,理应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安全观。

二、“新安全观”视域下海外基地的性质转变与功能拓展

“亚洲安全观”,实现了对国际安全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将成为在国际社会具有引领作用的“新安全观”。而在“新安全观”的视域下,具有西方传统安全观色彩的海外基地也将面临转型与重塑,逐步实现性质转变与功能拓展。

“新安全观”视域下海外基地的性质转变。根据“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理念,海外基地的自身性质将会在以下4个方面发生转变。

从扩张争霸工具向维护共同利益转变。海外基地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历史上的殖民主义需求,是资本主义列强实现领土扩张和军事霸权的重要工具。冷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峙,为了获取绝对武力优势和地区霸权,各自在全球各地建设了数以千计的军事基地,其中,仅美军设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的军事基地就一度达两千多个,其结果是极大损害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危机。然而,在“共同安全”理念的作用下,海外基地将逐步淡化霸权色彩,弱化控制与干涉的作用,转而将成为解决人类共同危机与安全困局、实现人类共同利益的有效手段。

从纯粹军事用途向军民两用转变。海外基地又称“海外军事基地”,其目的是用来进行海外军力部署和海外军事行动支援,军事用途显著。如美国庞大的海外基地网络,主要就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巨大战争需求逐步建设构成,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和战后的霸权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在“综合安全”理念的作用下,海外基地不仅将在军事安全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还将涉及公共安全、民事安全、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安全。比如,打击海盗和跨国犯罪、维护海上通道安全、保护本国海外利益以及支援抢险救灾、医疗服务等等,从而充分实现功能的拓展和为和平发展服务的目的。

从自建自用向合建共用转变。海外基地,由于其具有军事性、保密性等特征,因此,早期的海外基地往往采用“自建自用”式,即基地通过军事占有方式获得和通过协议租赁并获得完全自主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建立国能对基地具有高度的控制权和管理权,但缺点是花费巨大且容易引发驻在国的反对和周边地区的警惕,不利于行动开展。而在“合作安全”理念的作用下,海外基地将会在尊重彼此主权的基础上,成为有共同利益需求的各国合作的产物,即驻在国与东道国或其他国家对基地共同建设共同使用,这一模式不仅可以节省费用,还能利于各方加强合作、协调行动,共同维护地区安全。

从广泛布点、频繁调整向重点部署、长远建设转变。海外基地源于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世界上广泛布设海外基地,意图凭借庞大的海外基地网络争夺全球霸权。冷战结束后,美国急速收缩海外基地,仅1991~2005年就进行了4次调整,关闭或调整军事基地378个;俄罗斯则在苏联解体后几乎关闭了所有的海外基地,调整十分频繁,不利于长期建设。随着“可持续安全”理念的提出,未来海外基地的建设将改变广布式特征,主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利益分布来精心选址,依照“点线结合、控制咽喉、依托城市、重在长远”的思路,逐步构建精干高效的海外基地支撑体系,为本国力量投射和地区安全维护发挥可持续性作用。

“新安全观”视域下海外基地的功能拓展。随着自身性质发生转变,海外基地除了会继续巩固军事功能之外,还会在政治、经济、民事、文化等领域进行拓展,实现用途的多功能化。

维护和平功能。当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凸显,能否提供以及能提供多少国际安全公共产品,成为衡量大国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标志。因此,海外基地功能拓展上所面临的首要课题就是要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为人类发展保驾护航。这些方面包括保护国际贸易顺畅、打击海盗与跨国犯罪、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维护海上安全、保证主要航道通畅,等等。如目前各国在非洲东海岸吉布提设立的海军基地,其主要目的便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

人道主义功能。人道主义服务,是海外基地功能拓展的另一重要方面,这其中包括搜索救援、医疗服务、减灾救助等,并在实践中发挥愈来愈引人注目的作用。如在多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中,美军都利用其海外基地及时出动力量实施救援和搜索。其中,仅“3·11”东日本大地震,美军最多时就出动1.8万余人参与救灾和医疗服务。显然,如果没有美军驻日基地的支持,这种规模的救援能力是很难形成的。此外,在叙利亚战争期间,俄罗斯利用其驻叙境内的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明空军基地,向战乱地区的叙利亚民众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义援助,缓解了人道主义灾难,这同样也是海外基地救援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

经济辐射功能。全球化时代,海外基地在促进经济共同发展方面的功能愈发显著。一方面,通过设立海外基地,设立国可以更好地保护本国的海外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进而直接促进本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海外基地一般依托驻在国的大中型城市建设,无论是基地本身的建设维持还是驻扎人员的消费娱乐,都能带动基地周边乃至一定区域内的工农业以及建筑、商业、物流、运输、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客观上也为驻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展示传播功能。海外基地,既是一国在海外的力量投射,同时也是一国对外的形象展示和文化传播平台,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一方面,海外基地驻扎人员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设立国的国家形象和驻在国群众的情感,一旦忽视这一功能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如美军驻日和驻韩的军事基地,由于扰民和恶性刑事案件频发,引发了两国人民的强烈反感和不满,抗议示威不断,严重影响了美国在韩日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通过海外基地这一平台可以更加便捷地与驻在国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思想传播,增大自身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在世界的辐射面积,从而不断扩大“软实力”影响。

三、海外基地性质功能转型重塑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长期奉行“不结盟、不称霸”的和平政策,受到全世界的广泛欢迎。但伴随着国家的不断崛起,我国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同时需要担负保护我海外利益的任务,这就迫切要求我国军事力量更好更快地“走出去”,在更广阔的范围和空间遂行使命、维护和平与发展。这其中,建立海外基地能为军事力量“走出去”提供最为有力的战略支撑,也是我们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必然选择。当然,在新形势下运筹建立海外基地,必须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为指引,充分展现出和平与发展主题下的新风尚。

尊重国际法原则和驻在国主权及国内法。我国设立海外基地,是出于国际责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是为了防止战争冲突和本国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犯,并不是为了对别国进行干涉、争夺霸权。因此,在设立海外基地的战略运筹上,必须以国际法基本原则为基础,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平等协商、友好协作,在双方都认可接受的前提下方能设立基地,力争取得双赢局面,切忌给驻在国强加不平等义务,为自己谋求非必需的政治经济军事特权。而在具体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海外基地驻扎人员则要特别注意遵守驻在国的国内法律规范,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做到平等相待,以诚对人,切忌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避免引发驻在国的反感和对抗。

合理设计,科学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是国家的中心任务,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多与军费供应量相对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海外基地的建设不能贪大求全、广泛铺开,更不能追求一次到位。而必须根据国家需要和战略需求,结合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缜密筹划,慎重择点,合理设计,做到通过控制规模、适度建设,达到既满足需求又节省经费的目的。在实际建设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系统功能,克服短板效应,优化配套建设,注重分步推进,重点是保证海外基地能够短期见效、长期运作、不断完善,在边建设边使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切实维护好本国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我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既有保持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有担负国际责任和义务的要求。因此,我国建立海外基地,必须首先为维护自身的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服务,要为保护国家的海上交通线畅通、保护海外投资安全、保护在外侨民安全提供有效的力量支撑。此外,应以海外基地为依托,广泛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在维持和平、远洋护航、医疗救护、救援减灾、撤离人员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尝试,努力将为国际社会提供安全产品、公共服务与拓展我海外利益空间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全人类利益的双赢局面。

传递“软实力”,彰显中国气象与中国气派。“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相比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它的影响更为巨大和持久。从这点上来讲,我国建立海外基地,绝不仅仅只是设立“军事桥头堡”,而是为自身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布设“前沿阵地”和“展示橱窗”。因此,在海外基地建设中,必须充分融入中国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印记,通过营区的建筑、景观、环境和人员的管理、作风、举止等等方面彰显中国气象与中国气派,向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人文内涵以及精神风骨。此外,海外基地不能闭门自守,而应经常性地邀请当地民众参观交流、展开互动、进行文化展示,这样不仅能增进相互了解、拉近双方心灵距离,还能有效传递国家“软实力”,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和认同感。

[1]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22.

[2]丁玲,李晓凤.世界主要国家建立海外基地的情况与特点[J],空军后勤,2015(6).

猜你喜欢
安全观基地
理与路: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秘密基地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若干思考
我的基地我的连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