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一带一路”与用“势”

2017-01-01 13:20
国防 2017年9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国家

王 鑫

“势”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内涵深刻。用“势”谋略,是古人治军谋胜重要智慧体现,对当前治国理政同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国家发展的伟大倡议,在推进中,应重视“势”的运用和发挥。

一、理解“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大“势”

《说文解字》中对“势”的解释为:盛力权也,从力,埶声。《新华字典》的解释是:权力、威力;势力、权势。历代兵家对“势”的推崇,大多从求胜的务实角度出发,营造对敌斗争的有利态势,为伐谋、伐交提供支撑和保障。这种兵家谋略思维,在“一带一路”建设筹划部署中同样适用。

结合现实情况,“势”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蕴涵的能量,是事物在特定时空里的存在状态,一旦赋予它某些外在条件,这种能量就会表现出强大的力量而成为势力;把这种能量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就会达成不同的事功。政治和经济上的“势”,就是时代发展潮流,而潮流就是一种强大的能量。政治学者和经济学者常说的要适应世界发展变革的大势,就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当一股潮流到来的时候,不同国家和民族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便能形成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

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发展的大潮,发达地区会聚集起资本和技术,这些高聚集区中雄厚的资本又会大大提高优势产业的产能,并抬高人力资本的价格,势差的存在必然再次发生资本、技术和过剩产能的输出和扩散。从平衡到打破平衡再到平衡,这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区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大“势”所趋。

当前,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个别国家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使世界经济走出困境重回正轨成为最迫切的任务。面对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大势、富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倡导开放共享,互惠共赢,致力于政策、道路、规则的互联互通,把中国发展与沿线各国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间经贸发展注入强大能量,协同各国力量形成不可逆转的大“势”。“一带一路”的推进,标志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即由参与者转变成为主要推动者,引领世界改革发展大潮。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

二、“一带一路”造势应把握“形”“位”“气”“动”

兵学上的“势”,是指运用军事实力及其兵力布局、时间空间条件和部队士气而产生的综合威力。其基本要素有“形”(形势)、“位”(位势)、“气”(气势)、“动”(动势)4个方面。“形”是指有一定结构和布局的军事实力;“位”是指一定的空间位置;“气”是指精神状态;“动”即运动、机动。形、位、气、动的有机结合和动态趋势,构成军事上的“势”。将兵学上造“势”原理运用到“一带一路”建设上,就是要全盘布局和精心筹划,更好地顺应世界发展和国家发展大势,努力开创新的国际秩序,发出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声音,发挥大国责任担当,促进沿线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发展与进步。以此造势,推进我国资本和市场的拓展,实现成果共享、造福各国。

大造“形”势。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相继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经贸区域,如TTP、北美贸易、欧盟贸易、东盟贸易组织等,这些都反映了各国根据不同实际情况构建不同的“形”,从而使得区域内国家间“势”能相互转移和消解。就造“一带一路”发展之“势”而言,造“形”势,就是造“一带一路”建设的布局、格局。这个格局就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之“形”势。“点”是指“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线”是指“一带一路”所经过中心城市的沿线、沿海、沿边地区;“面”是指中心城市所辐射的广大地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支点城市—城市间沿线沿海区域—所覆盖的欧亚大陆大部”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势能释放格局。这就是“形”势。

“位”势举足轻重。《孙子兵法》中对“势”有更为典型的表述,“势”是由形态(方圆)和场位(危安)决定的,“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可见,“位”在形成“势”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所谓“位”,就是空间位置,特指地理位置,是指如何借助有利的区位优势不断挖掘潜能。“一带一路”中“一带”的“位”的优势,主要是依托国际大通道,藉由“古代丝绸之路”结合贸易、投资、金融合作等方式,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跨越东亚、南亚、中东、欧洲以及北非地区,其中包含4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促使其未来可能成为欧亚大陆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而之所以把东南沿海港口城市作为“一路”的支点城市,也是因为这些城市具有“位”势之优。其“位”势之优有三:一可充分利用经济发展优势吸引外资;二有国内市场作依托,既可“引进来”又能“走出去”;三是我国重要的运输港口都云集于此。由此可见,“位”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气”势为精神状态。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具体表现为和谐共赢的氛围营造,在争取认同感和凝聚力上下工夫,重点在于理念的传播,包括和平相处、互惠共赢、和谐发展等。理念是现实的反映,同时理念又反作用于现实,对现实具有指导、调控和改造作用。因此,将我国发展理念向外传播,在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获得认同感越高,越容易达成共识,“一带一路”就越容易推进,经贸、投资发展的势头就越好。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丰硕成果,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进一步凝聚了世界各国、社会各界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也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而大造了“气”势。

“动”势即动态趋势。“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带一路”建设是动态发展之路。从国际经济市场角度来说,资金、技术、人才等在不同国家间流动,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商品经济的市场走势。通过“一带一路”,我国将产能、优势技术、充裕资金输送出去,同时输回沿线国家和地区优质资源、先进技术和产品等。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同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等方面广泛的交流合作,传播和吸收各民族文明进步的成果;而且可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我国资源配置的效率,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增长,使国家又好又快发展。

“形”“位”“气”“动”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形”是结构、布局,“位”是地理位置,“气”是精神状态、思维理念,“动”是动态趋势,表现为经济要素的流通。“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势头就取决于结构布局、地理位置、思维理念和经济要素流通。布局合理、位置有利、理念认同、流通顺畅,“一带一路”推进的势头就大,否则就小。“一带一路”倡议推进3年多来,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其专项基金、贷款项目陆续设立,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实施,“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逐步被沿线国家和地区接受认同。可见,“形”“位”“气”“动”诸方面的相互关联和有机统一,制约着“势”的优劣。4个方面优势明显且联系紧密则势强,反之则势弱。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用“势”方略

兵学上非常强调用兵要“知势”“造势”,还要会驾驭“势”,最终克敌制胜。驾驭“势”,就是善于利用“势”,即孙子所说的“任势”。如果说,“造势”是巧妙指挥、周密部署,造成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态势的“聚能”过程的话,那么,“任势”则是利用既已形成的客观态势,形成“势”能的释放过程。不管是“造势”还是“任势”,都蕴涵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重视加强方略的使用以及顶层的规划设计。

首要前提审时度势。范蠡认为:“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其道理是显见的,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审时度势,注意把握客观规律、观察分析时势、抓住时机机会,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对策。“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全球经济变化走势、沿线国家渴求发展、期望搭“中国发展便车”的大势,制定调整相应决策和部署,加快“一带一路”推进和布局,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占得先机。在具体“形”“位”布局中,应注意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特别是经济发展规律,加大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地缘位势、发展潜力、优势力量等的研究力度,科学选择境外支点城市,合理调配资源,注重提高海外项目建设效益,重视调解沿线国家和地区与我经济、文化、宗教等的矛盾;最大限度发挥既定“形”“位”优势及总体效能。

重点把握势险节短。孙子说:“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险”是指优势的积累达到很雄厚的状态,形成高低势差,造成对敌的绝对优势;“节短”是指对敌攻击行动的速度迅疾,令对手猝不及防。“势险”是我方优势和能量的聚集和积累,而“节短”则是对优势和能量的集中释放。“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性的动态推进。当前,我国对外密集频繁的商品贸易、货币交换、人员流通、技术引进、国际投资、基础建设等行为,都体现出“势险”与“节短”。例如,加强沿线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对于形成“势差”至关重要。通过大量境外路上高铁的架设和海上航线的开辟,以我为主把沿线各国和地区顺畅联通起来,形成“势险”,再针对各国不同需求特点,使我优势“力量”(产能、商品、技术、人才等)分批次有方向地集中释放,制造“节短”,以期在既定时间内达成计划目标。也正是这种开放的动态的释放,才能体现出“一带一路”建设生气勃勃的活力和生命力。

实施关键择人任势。用“势”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择人任势。《武经总要》说:“大将受任,必先料人,如其材力之勇却,艺能之精细,所使人各当其分,此军善政也。”《虎钤经》中也说:“兵家所利,随气长短而用之也。”“一带一路”建设是百年工程、千年大计,涉及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众多领域,特别是以我国为主导的“走出去”战略推进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亟须注重择人是用、量才授任、攻坚克难。针对实际情况,应重点吸纳两方面人才:一是运筹帷幄的宏观管理型人才,对“一带一路”推进施以全局调控;二是智谋高超的专业人才,在各自领域贯彻“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落地实施。同时,还应向其他国家学习涉外经验常识,如国际法的运用、境外经贸常识、处理不同宗教问题,等等。

[1]《孙子兵法》

[2]《国语》

[3]《武经总要》

[4]《虎钤经》

[5]《说文解字》

[6]《中国历代边疆》

[7]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安邦大略:中国历代国家安全战略思想论析[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

[8]薛小荣.民族国家视野下中国近代国防的重构[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9]张世平.史鉴大略[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10]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11]任力.孙子兵法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国家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