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战时兵员调整补充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7-01-01 13:20金宇鹏
国防 2017年9期
关键词:预备役退伍军人动员

吕 森 金宇鹏 任 昊

未来联合作战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武器装备先进、兵种编成齐全,做好战时兵员调整补充工作,对于保证参战部队齐装满员、具备连续作战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应着眼快捷、精准、高效的目标,扎实做好平时准备、准确把握主体对象、周密制定方案预案、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在战时科学统筹、灵活配置、高效实施兵员调整补充,为参战部队提供坚强可靠的力量支撑。

一、扎实做好战时兵员调整补充准备

精准掌握现役部队兵员和预储后备兵员的数(质)量底数,是确保战时兵员调整补充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一方面,要精准掌握现役部队兵员数(质)量底数。目前,现役部队兵员统计工作主要依托《军务综合信息系统》开展,对兵员的统计内容还停留在简单的数量和人员基本信息上,侧重于兵员平时管理,对于与作战关系密切的士兵素质、作战效能评估等方面内容还比较缺失。因此,为确保战时兵员调整补充计划科学可行,作为兵员管理部门,在平时工作中,应着力突出“战”味,更加关注兵员专业岗位、训练水平、心理素质、人装结合效果等问题。要打破传统思维桎梏,转变以往缺一补一、简单粗糙的调整补充方式,建立与训练、政工、后保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探索对兵员训练水平、实战心理、人装结合效能的综合评估,构建从数量到质量、从专业到能力、从兵力到战力的全方位统计体系,精准掌握各类部队兵员数(质)量底数。另一方面,要严密组织后备兵员登记储备。加强部队兵员部门和地方征兵部门的沟通协调,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士兵征集入伍、服役表现、退役管理的全程统计管理系统,实施征兵、服役和退役数据共享,提高后备兵员登记储备效益。同时,积极协调省军区系统做好“三个登记一个储备”。即现役部队预编预备役人员登记、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技术人员预备役登记和预备役专业技术兵储备区建设。人武部要与地方公安部门形成实质性协作机制,准确掌握后备兵员的去向、身体及心理现状,实施精准管理,为战时兵员调整补充提供准确的人员信息,做到一有战事,能迅速按岗补充到位。

二、准确把握战时兵员调整补充重点

兵员调整补充在平时主要体现为兵员调动和年度征接兵工作,在战时则来源于未参战部队、人民武装动员和战时征兵工作三个层面。其中,人民武装动员是战时兵员调整补充的主要来源。我们认为:在战时兵员调整补充主体上,应以退伍军人为重点。退伍军人熟悉部队环境,了解部队规矩,退役不久的退伍军人还掌握武器装备技(战)性能,战时补充到部队,自然能够很快适应部队生活和作战需要。所以,退伍军人应成为战时部队兵员调整补充的主体。在退伍军人群体中,应以近3~5年内的退伍军人为重点。要在普遍搞好退伍军人预备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近5年内的退伍军人,特别是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退伍专业技术兵的预备役登记工作,以适应未来局部战争兵员补充的需要。具体讲,作为部队兵员部门,要准确掌握近5年退伍兵的姓名、专业岗位等信息,一旦需要,就能立即把这个名单交给动员部门,迅速提出需求计划;作为动员部门,也要了解和掌握这批人的具体情况,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怎样联系、多长时间可以征召到位,真正做到登记好、核对好、管理好。在近3~5年内退伍的军人中,应以其退伍前所在战斗岗位和能力水平为重点。部队兵员部门要配合省军区系统,进一步完善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统计信息,可在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统计系统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信息给予更多关注,如士兵退伍时所在部队,曾经操作使用过的武器装备名称、型号,在该武器装备的什么岗位上担负什么职责、工作了多长时间、能力素质如何等,要细而又细、准而又准,切实摸清潜力底数,确保战时兵员调整补充精准高效。

三、周密制定战时兵员调整补充方案

战时兵员调整补充方案预案,是战时快速实施兵员调整补充工作的依据。一要科学制定预案。预案应由参战部队兵员部门会同国防动员系统有关部门共同拟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基本原则、任务、范围和要求,部队扩编的组织形式和所需兵员的来源,落实的步骤、措施和动员的程序,领导机构组成、职责分工等。预案要根据战场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加以调整完善,适应战场需要、适应兵员调整补充工作需要,确保战时能够有条不紊展开兵员调整补充工作。二要明确补充原则。按照“先作战部队、后勤务保障部队,先一线部队、后机动部队,先主要方向部队、后次要方向部队,先伤亡大的部队、后伤亡小的部队,先紧缺专业岗位、后其他岗位”的原则,确定兵员调整补充顺序,参战部队要搞好与上级动员部门和省军区系统的对接,将补充数量、兵员来源、交接方式等掌握清楚,并在方案中对下予以明确。三要区分补充方式。紧跟联合作战进程,合理区分不同作战阶段的兵员调整补充方式。先期准备阶段:立足于参战部队自身,将因平时工作需要借调到外单位的士兵全部召回、将因伤病残等特殊情况造成缺编的士兵岗位全部补齐,通过内部横向兵员调配,确保参战部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齐装满员;可考虑采取沿线机动补充的方式,在各参战部队机动展开过程中,部队机动路线前方的军分区(人武部)系统立即展开动员工作,将后备兵员分片集中在确定的交接地点,待参战部队经过该点时,迅速予以补充;超配部分兵员,实施伴随补充。作战相持阶段:采取划区定向补充的方式,根据作战方向、作战任务等情况的不同,将整个战场划分为若干个作战区域,按照统一计划将后备兵员成建制、有计划地输送到划分的作战区域之内,根据作战进程,随时掌握减员情况,逐级提出补充需求,随缺随补。作战结束阶段:采取分类对口补充形式,根据部队伤亡战损情况,按专业分类补齐,恢复部队编制,做好后续作战准备。

四、健全完善战时兵员调整补充机制

实现战时兵员调整补充的快速、精确、高效,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常态化运转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应着力构建完善三项机制:一是组织指挥机制。在战区联指设立兵员补充指挥机构,由作战、兵员、国防动员、运输投送、物资供应和地方交通等专业部门组成,负责战时兵员补充的计划调控、组织指挥等。可按照任务部队、作战集团、方向联指、战区联指的顺序,自下而上汇总上报兵员调整补充需求,由战区根据部队需求研究提出调整补充意见,并下发方向联指、作战集团执行。二是协调对接机制。战时兵员调整补充工作涉及军队和地方、作战部队兵员部门和动员部门,必须建立顺畅高效的协调对接机制。作战部门与省军区系统搞好对接,明确调整补充兵员的数量、专业、时限等要求;省军区系统与任务部队搞好对接,协商确定兵员前送的时间、地点、输送方式等;各级兵役机关与任务部队搞好对接,准确掌握部队兵员需求和补充节点;战区联指与防空、运输投送等部门搞好对接,确保输送途中安全。三是训练演练机制。在平时,要加强预备役士兵和民兵训练,通用课目由各县(市、区)人武部负责,定时、定期、定量、定人组织登记在册的预备役人员进行军事训练,专业课目由战区军种和省军区负责计划协调。通过训练演练,强化预备役人员军事素质。在战时,根据具体情况由兵员部门依据战时兵员补充计划,提出针对性的训练需求,战区训练部门负责承训,尔后由兵员部门补充到位。要紧密结合作战进程,依据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背景,包括作战企图、敌我情况、决心部署等相关要求,设置兵员调整补充工作演练的具体内容,作战进展到哪一步就要推演到哪一步,哪个阶段有什么明显特点就要重点研究什么问题,切实锻炼和提高兵员部门在复杂情况下对兵员调整补充工作的临机处置能力。

猜你喜欢
预备役退伍军人动员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论退伍军人档案管理问题与优化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的历史沿革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