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刍议

2017-01-01 13:20
国防 2017年9期
关键词:预备役编组现役

黄 川

实行常备军和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当今世界各国加强国防建设的最佳选择。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党中央把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方针,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现役部队建设全面转型的新形势下,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的军事训练,提高完成平时和战时各项任务的能力,是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呈现的特征

为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推进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我军现役部队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整体转型推进,其转型建设的成果将成为预备役部队发展建设的有力依托。随着转型改革的深入,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职能任务决定预备役部队发展的方向。国家安全需要是确定预备役部队职能任务的基本依据。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成为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基本形式,为现役部队提供作战支援将成为预备役部队的基本职能任务。同时,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因素日趋多元,恐怖袭击、民族分裂活动、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重大自然灾害等引起的突发情况,都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预备役部队必须能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结构布局影响预备役部队力量的构成。结构决定功能。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形式,使得军兵种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陆军为主的预备役部队结构,已难以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求。因此,需要在数量规模上压缩步兵规模,增加通信、电磁频谱管理、工兵、防化和后勤、技术保障等预备役部队;在军兵种结构上减少陆军比例,多组建海军、空军、火箭军等预备役部队;在编组布局上兼顾战时需要和均衡地方负担,适当减少非重点方向、地区的编制,调整并增加重点方向和地区的预备役部队。

编组模式关系预备役部队胜战的能力。“战时需要什么就编什么,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编”是编组的基本原则。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预备役部队具有力量运用不确定性强、装备信息化程度低、资源覆盖广流动快等特征。因此,未来预备役部队的编组模式,将更加注重由合成化编组向模块化编组拓展,更加注重依托地方信息化装备进行编组,更加注重由依托地域编组向依托行业编组拓展,形成内部要素齐全、比例结构恰当、功能完善互补的力量结构,按任务需求实现功能聚合,大大提高胜战能力。

军民融合支撑预备役部队的组织形式。预备役部队,本身就是军民融合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军预备役部队建设将进入一个军民融合深化拓展的时期。借助国民教育优势和地方科技优势,将计算机、医学、科技等军民通用的优质人才吸纳到预备役部队,实现人才融合,能提高预备役部队人才队伍的质量。采取军用与民用科技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方法,提高军民技术的通用性、兼容性,在融合式发展中实现科技融合,能为预备役部队遂行任务提供强大和高效的科技支撑。

二、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发展的趋势

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活动自产生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战争形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认识和研究这种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深化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调整改革,使之更适应新形势下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军事训练体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历来是国家武装力量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斗争已由单一的军事斗争转向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竞争。为保证国家长远发展利益,争夺未来战略对抗的主动权,控制和压缩现役军事力量规模,增强预备役部队军事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国防发展战略的共同选择。随着预备役部队军事力量在国防实力中地位的提高,其军事训练活动的地位也凸显出来。

更加注重与现役部队进行联合训练。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组织形式,与军事训练的目的、内容、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进程短、强度高、爆发突然,预备役部队在战时不仅要承担传统的后勤保障、警戒支援等任务,还将作为联合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各种形式参战,这样势必要求其通过与现役力量的联合训练达到联合作战的要求。

依托社会科技资源提高训练的质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预备役部队平时以潜在的形式存储于社会,在吸收社会力量以提高预备役人员专业素质上有现役部队不可比拟的优势。高新技术含量高、高科技人才密集、管理手段科学先进,这些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蕴藏于民间。未来社会化分工和动员需求的进一步细化,将使社会科技资源在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发掘和运用这些潜在资源,对于提高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质量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训练的核心要求是打赢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突发性、快速性、精确性、系统性,势必要求作战力量通过战前严格的训练达到实战的目标。战时,预备役人员不仅要直接补入作战部队,还要单独使用,并在支援、保障、维稳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可见,预备役部队已成为信息化战争整体作战实力的构成部分,其训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联合作战整体力量的增强。

三、加强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几点思考

当前,预备役部队正在加快转型发展,总体呈现整体转型和复合式发展的特点。预备役部队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国家、军队和地方政府,而且涉及众多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在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宏观筹划、加大物质投入、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抓好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几个重点与难点。

新兵训练纳入预备役部队训练体系中。根据我国现行兵役制度,在老兵退伍后,新兵补入并形成战斗力之前,现役部队的兵员并没有得到及时补充,部队作战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新兵补入后也不能及时形成战斗力。如果将新兵训练纳入预备役部队训练体系中,通过在预备役部队半年的基础训练,待老兵退伍时补充至现役部队,不仅在部队员额上不会出现“空档期”,而且新兵可以直接进入专业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部队战斗力的稳定。

以战略方向任务牵引预备役部队训练。战区成立后,五大战区分属不同的战略方向,各战区的预备役部队在提供作战支援时因所在战区不同而承担不同的任务。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求,必须以不同战略方向的任务为牵引,通过基地化训练、与现役部队联合训练,使其总体训练水平基本达到战区内现役部队标准。

深化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理论研究。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的不断深入,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理论研究,将是一项全新的工程。新的战争形态需要新的军事理论,新的训练实践也迫切需要新的军事理论,并牵引其进行深入的改革调整。这种改革调整绝不是对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要在全新的训练理论的引导下,对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适应战争的需要。

猜你喜欢
预备役编组现役
灵活编组动车组网络实时显示系统设计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多编组智轨电车高速工况下的稳定性能研究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的历史沿革
基于灵活编组的互联互通车载电子地图设计及动态加载
一种自动生成某型部队编组ID的方法
中国空军最新主力战机亮相珠海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