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参赛感想

2017-01-06 00:51孙燕云
物理与工程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物理学青年教师

孙燕云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热爱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参赛感想

孙燕云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第二届“高等教育杯”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全国决赛于2016年7月29日落下帷幕,作者有幸获得了全国决赛的一等奖.回顾整个比赛历程,收获颇丰,感慨良多.本文分别从大学物理教学和讲课比赛两个角度总结了一些感悟,希望能为大学物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略尽绵力.

物理基础课程;讲课比赛;爱上物理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匆忙,感悟总是沉淀得那么缓慢.曾经一度觉得大学物理教师也不外乎授业解惑,不知何时却悟到了我们还可以引领学生品味物理中的“诗和远方”.不再屈从于分数的奴役,不再膜拜权威的点滴,我希望能牵着学生的心灵之手,心平气和地欣赏物理长河中的智慧之光,分享先贤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忧伤,让学生从中汲取养分,陶冶情操,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科学思维以析天地,辨本源.然而,理想总是美妙的,现实总是艰辛的.

1 大学物理教学感悟

学得深刻的前提是深入骨髓的热爱,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燃起对物理的热情,勾起他们对科学痴痴的迷恋,一直是我思考并探索的问题.既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就从展示物理魅力出发,开始学海泛舟.因此,我把每学年的绪论课当做是物理学寄给大学生的一封情书.在绪论课上,物理学优美简洁、和谐自洽、实事求是、睿智隽永、天马行空等等魅力被一一纲举目张.而后,我对学生说:“美人如斯,君复何求”.我希望自从相遇的那一瞬间,物理学的美好便如春风般沁入学生的心神.

恋上物理也许只需要一瞬间,但相爱却没有那么容易,爱情需要建立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因此,需要珍惜学生与物理学的每一次相处的时光.每次上课前仔细雕琢授课内容必不可少,如何能清晰明确地阐释物理思想更是重中之重.如复旦大学蒋平教授所说:“讲概念需清晰无霾深入浅出,说规律当见物有理启后承前”.然而,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备课时桌案上摞起近一尺高的书籍资料已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某些问题还需通过调研外文文献才能获得一点点深层次的认识,还有些问题其实至今还有待研讨.

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调研和自主学习固然重要,但得到高人的指点也非常关键.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直以来就有资深教师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实施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也特意为青年教师开设了教学研修班.在资深教师的悉心点拨下,青年教师能够尽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另外,得到小专业范围内专家教授的提点十分珍贵,可遇而不可求.这次大会安排的风采展示环节中,我特意选择了狭义相对论中的同时性的相对性这一内容,为的是和各位专家探讨,收获宝贵意见.在我看来,仅仅把这个机会当做表演太可惜了.那么多资深物理教育专家在座,有机会学习决不能浪费.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够不使物理学明珠蒙尘,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爱上物理,成为物理学发展的生力军.

我认为,优秀的物理教师能够激起并保护学生对物理学深深的爱意,平庸的物理教师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顺利通过学期考试,不负责任的物理老师则直接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愿我不是后者.一旦学生的热情被扑灭,我们还能指望他们做什么?一碗泡面配游戏,一夜歌唱到天明?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韶华已负丹心已老.

一旦学生爱上物理,我们就事半功倍了.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知识短板,现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如此丰富,教师不一定永远在学术水平上超越学生.但我们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引导几次自主思考,也许就能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思维触角寻觅到真理的那种幸福,让学生迷恋上格物致知的快乐,让学生心有灵犀不点自通.我们甚至还可以期待自己的学生能够发现物理学的那些不完美,愿意用一生为物理学大厦添砖加瓦.就算学生毕业后不从事物理学研究,但物理学的思想也必将影响他的思维模式.我希望我的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爱上物理爱上科学的甜蜜,并与之相扶到老执手天涯.有学生曾和我说以后不上大学物理好可惜,我对他们说只要心中有爱,便是天长地久.

2 讲课比赛参赛感悟

也正是因为对物理学持有的这份深情,我本着学习的态度参加了这次讲课比赛.从未参与过这样级别的比赛,也不知自己的水平在同行间究竟如何,在踟蹰中忐忐忑忑地报了名,随后便慌慌张张地和时间赛跑.从预赛的懵懵懂懂,到复赛的兢兢业业,感觉自己一直在成长.到了决赛,反而释然了.能来交流便是福分,心思太多反令人迷茫.在航站楼等待登机的时候,我翻阅着随身携带的书籍,干练生动的文字令我着迷.也许,授课也该如这本书一般文字优美简洁,才能衬托出思想的芬芳.

比赛的那一天,阳光明媚.会务组的老师们很早就来到了现场.在此感谢他们为这次比赛的辛勤付出.在我备完课准备整理一下到比赛教室的时候,发现门外有一位气质如兰的女老师一直帮我关注着时间.来到了现场,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物理教育专家,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在整个讲课的过程中,随着内容的逐步铺陈,紧张的感觉渐渐离我远去.渐渐地,我仿佛又遥望到了物理学中的“诗和远方”.

这次比赛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其中有非常优秀的青年教师,也有资深的前辈.其实在西南地区复赛的时候,我就有过相同的感触.之前我在物理教学方面接触的圈子很小,仅局限于我们学校,这次出来比赛绝大多数老师都不认识.可是,尽管萍水相逢,但各位老师给我的帮助和关爱远远超乎想象,让我诚惶诚恐.复赛的时候,就有老师主动把他积累的多年的教学素材分享给我,还有老师在关键时刻给予我鼎力支持.决赛的时候,有一些老师主动帮我记录下珍贵的瞬间,还和我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作为大学物理教学领域的晚辈,除了惶恐我已词穷.我只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回报各位老师的厚爱,我也一定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为物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另外,参加了这次比赛还让我感受到了交流的重要性.和物理学教育专家讨论问题总给我醍醐灌顶的感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的提法其实并不严谨,这种情况下作为青年教师的我总是会怀疑是不是由于自己知识储备不够而没有把问题吃透,但有时候就算翻阅手头的大量教材也不能说服自己屈从教材的提法.这次通过和专家交流,专家清晰透彻有理有据的分析终于能让自己心安.有些教材确有纰漏,唯有实事求是才是追求真理的不二法宝.

最后,衷心感谢组织这次全国基础物理课程教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3个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感谢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如此高端的交流平台,感谢对我们事业发展的殷切关怀,也感谢委员会内各位老师对我们的无私指导.祝愿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能发掘和培养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越办越好.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THE LOVE FOR PHYSICS TEACHING—EXPERIENCE ON THE SECOND NATIONAL LECTURE COMPETITIONOF COLLEGE PHYSICS FOR YOUNG TEACHERS

Sun Yanyun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1)

The second national lecture competi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Cup” college physics for young teachers was concluded on 29th, July. In this competition, the author had the honor to be awarded with the first prize. Some thoughts and feelings are shared in this paper, summarized from two aspects including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and teaching competition,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physics education.

basic physics course; lecture competition; love physics

2016-08-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西南交通大学)(2682016CX063);西南交大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504103);自然科学基金(11604271).

孙燕云,女,讲师,主要从事物理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物理.sunyanyun@home.swjtu.edu.cn

孙燕云. 热爱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参赛感想[J]. 物理与工程,2016,26(6):61-62,67.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物理学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点击物理学中的质量
美食物理学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应用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小质量恒星形成理论中的大学物理知识浅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