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医联体组织模式

2017-01-12 15:12
中国卫生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日友好医院培训中心儿童医院

江苏镇江模式和广东罗湖模式

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是城市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以1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此类医联体的代表典型为江苏省镇江市的两个医疗联合集团,以及广东省深圳市的罗湖医疗集团。

2009年,镇江市组建了江苏康复医疗集团、江苏江滨医疗集团这两个以三甲医院为核心的医疗集团,分别纵向整合城区二级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上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患者在全面推行康复联合病房模式中实现共赢。

2015年8月20日,罗湖医院集团正式挂牌。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整合了辖区内所有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改变了原有的以医院为中心、服务碎片化、注重服务数量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通过当地医保部门对医保费用实行总额管理、结余奖励方式,建立了以居民健康为核心、通过健康管理实现一体化服务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安徽天长模式

医共体(即医疗共同体),是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重点探索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并与乡村一体化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其代表典型为安徽省天长市的医疗共同体。

2012年,天长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政事分开机制。随后,天长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天康医院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3个医共体,分别与基层医院结对,并试点医共体内人员、经费、资产统一管理。牵头医院负责对医共体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帮扶和监督管理,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连续服务的服务模式。

北京儿童医院模式

专科联盟,是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的联合体,专科联盟的代表典型是北京儿童医院集团。

北京儿童医院在2012年搭建北京市儿科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从2013年开始,又跨省组建了北京儿童医院集团。

经过3年发展,到2016年,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成员已经从最初的9家医院发展为20家,形成服务覆盖华北、华南、西南和中部地区国内规模最大的跨省医疗联动体,通过集团成员之间的专家、临床、科研、教学、管理、预防6个共享,建设远程会诊中心,实现“病人不动,专家移动”的目标。

2014年7月,北京儿童医院集团远程会诊中心开始运行,目前有22个专业,约100名医师为30家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截止到2016年5月底,共完成456例视频会诊,181人次异地会诊,27人次异地手术。2014年,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量为337万人次,到2015年,门诊量下降约20万人次。

中日友好医院模式

远程医疗协作网,是由牵头单位与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远程医疗协作网的典型是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疗网络。

1998年,中日友好医院开始远程医疗,两年后成立远程医学中心。2012年10月,经原卫生部批准,在中日友好医院设立“卫生部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即现在的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以下称“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下对接了2100余家医疗机构,撰写了6个相应的技术标准。根据不同的需求,中日友好医院的远程会诊设计不同的医疗服务项目,包括影像诊断、病理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查房,以及对一些危重症病人的病理讨论。中日友好医院在提升基层医院医生临床技能方面设计了一整套方案,包括专业技术讲座、远程课堂等,同时还开发App等应用软件,帮助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猜你喜欢
中日友好医院培训中心儿童医院
启事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首都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简介
欢迎订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欢迎订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森浦上海展示培训中心
妙手仁心 洞察细微——访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贾立群
更正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二)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