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雨高湿季甘蔗重要病害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控策略

2017-01-13 05:55李文凤单红丽黄应昆张荣跃仓晓燕尹炯王晓燕罗志明
中国糖料 2017年2期
关键词:感病种苗甘蔗

李文凤,单红丽,黄应昆,张荣跃,仓晓燕,尹炯,王晓燕,罗志明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99)

多雨高湿季甘蔗重要病害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控策略

李文凤,单红丽,黄应昆*,张荣跃,仓晓燕,尹炯,王晓燕,罗志明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99)

7—9月多雨高湿季,既是甘蔗伸长大拔节奠定产量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甘蔗重要病害并发为害高峰期。为防止甘蔗病害大面积爆发流行、为害成灾,确保甘蔗后期安全生长,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紧扣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植物病害爆发流行三要素,分析探讨了多雨高湿季甘蔗重要病害的发生动态;并根据其流行特点,结合甘蔗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思路和技术措施。

甘蔗病害;多雨高湿季;发生动态;防控思路;技术措施

甘蔗属无性繁殖宿根性作物,多年来轮作区域少,长期连作,导致病虫日趋积累而加重;多种病虫混合发生,扩展蔓延迅速,甘蔗受损极为严重,每年造成减产20%以上[1-2]。2015年、2016年我国蔗区雨季来得早且持续时间长,阴雨天多、日照数少、气候温凉、多雨高湿,为甘蔗病害发生流行创造了极其有利条件,呈现多种病害爆发流行、为害日趋严重趋势。尤其7—9月更加多雨高湿,此时既是甘蔗伸长大拔节奠定产量关键时期,也是甘蔗锈病、褐条病、梢腐病、叶焦病、黄点病、褐斑病、眼斑病等多种重要病害并发为害高峰期。各地应根据不同病害典型症状和发生流行特点及防控技术措施,加强田间巡查,密切监测感病品种病情动态,切实做好辖区内甘蔗病害的监测与防控工作,防止流行性甘蔗病害大面积爆发、为害成灾,确保甘蔗后期安全生长,为甘蔗提质增效提供有效支撑。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紧扣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植物病害爆发流行三要素,分析探讨了多雨高湿季甘蔗重要病害的发生动态,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控思路和技术措施。

1 多雨高湿季严重影响甘蔗生产的重要病害及其发生流行动态

1.1 甘蔗锈病(Sugarcane rust)

甘蔗锈病是多雨高湿季最常见病害,主要发生于广西、云南湿润蔗区,雨多、露水重、湿度大极易流行。选蔗3号、桂糖15号、桂引9号、P44、台糖86-1626、粤糖60号、德蔗03-83、福农1110、柳城03-1137、云蔗06-407等易感病;ROC10、ROC16、ROC20、ROC22、ROC25、粤糖86-368、粤糖93-159、粤糖00-236、粤糖00-318、桂糖02-467、桂糖29号、云蔗03-194、云蔗05-49、云蔗05-51、福农36号、福农38号、柳城05-129、柳城05-136、柳城07-536等较抗病。2015年、2016年云南蔗区雨季来得早且持续时间长,阴雨天多、日照少、温凉高湿,再加上高感品种粤糖60号和德蔗03-83具有一定规模且连片种植,为甘蔗锈病大发生流行创造了极其有利条件。感病品种遇上适宜气候条件(多雨高湿)导致锈病在云南版纳、普洱、临沧、德宏等多数蔗区大面积爆发流行、为害成灾,并存在日趋严重趋势。为此,甘蔗锈病是广西、云南湿润蔗区目前乃至今后要重点监测和防控的病害。

1.2 甘蔗褐条病(Sugarcane brown stripe disease)

此病是多雨高湿季、湿润蔗区最重要的流行性病害,土壤瘦瘠或缺磷少钾和雨多(长期阴雨天气)、湿度大的蔗区,7—10月最易爆发流行。桂糖11号、ROC20、桂糖02-761、云引3号、桂糖31号、云蔗03-194、福农0335、柳城03-1137、黔糖3号等易感病;ROC10、ROC22、ROC25、粤糖86-368、粤糖93-159、粤糖00-236、粤糖00-318、桂糖02-467、云蔗05-49、云蔗05-51、福农15号、福农38号、福农39号、柳城05-129、柳城05-136、柳城07-536、黔糖5号等较抗病。褐条病近年来发病区域更广,发生频繁,也是大生长期各蔗区要重点监测和防控的病害。

1.3 甘蔗梢腐病(Sugarcane pokkah boeng disease)

各蔗区均有危害,2000年以来随着ROC1、ROC10、ROC16、ROC25、ROC26、粤糖93-159、福农91-21等感病品种种植区域广、面积增加,时常发生流行,为害成灾。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偏施氮肥等有利此病发生流行,7—10月极易发生。ROC1、ROC10、ROC16、ROC25、ROC26、粤糖93-159、桂糖02-901、桂糖31号、云蔗99-91、云蔗03-258、云蔗05-49、云蔗08-2060、福农91-21、福农1110、福农0335、柳城03-1137、云瑞06-189、云瑞07-1433等易感病。感病品种,发病严重,常使大量蔗茎枯死,造成减产减糖。

1.4甘蔗叶焦病(Sugarcane leaf scorch disease)

是危害甘蔗叶部重要病害之一,严重时整块蔗田似被火烤过一样,产糖量损失25%以上。近年来气候复杂多变,叶焦病在滇西南蔗区和广西、广东局部蔗区时常发生,危害成灾,严重威胁着甘蔗生产。夏季高温多雨有助于病害传播和发展,6—9月最易爆发流行。桂糖11号、闽糖69-421、ROC10、粤糖93-159、粤糖96-86、云蔗03-258、德蔗03-83、桂糖04-153、福农30号、福农03-35、闽糖01-77、赣南02-70等易感病。

1.5 甘蔗黄斑(点)病(Sugarcane yellow spot disease)

滇西南湿热蔗区最常见病害,高度感染品种枯叶面积达25%~35%,蔗糖损失25%~30%。多雨高湿最易爆发流行,土壤及空气湿度大,常严重发生。选蔗3号、垄垦80-27、元江76-14、粤糖55号、桂糖31号、云蔗99-596、福农0335、赣蔗07-538等感病,粤糖86-368、粤糖93-159、粤糖00-236、桂糖02-467、桂糖29号、云蔗99-91、云蔗01-1413、云蔗05-49、云蔗05-51、福农15号、福农36号、福农38号、福农39号、柳城05-129、柳城05-136、柳城07-536及新台糖系列等较抗病。

1.6 甘蔗褐斑病(Sugarcane brown spot)

该病是近年来滇西南湿润蔗区发生较普遍的叶部病害,发生严重时,一眼望去似“火烧”状,甘蔗生长受抑制,减产减糖严重。阴雨天多、日照少、温凉高湿有利病害流行。感病品种遇上适宜气候条件(多雨高湿),常严重发生。ROC16、ROC20、ROC22、云蔗01-1413、粤糖55号、粤甘39号、粤甘43号、福农07-3206、桂糖06-2081、德蔗06-24、福农1110等较感病。

1.7 甘蔗眼斑病(Sugarcane eye spot disease)

甘蔗眼斑病是一种毁灭性叶斑病,广泛分布于世界植蔗国家和地区,我国各省蔗区均有发生,20世纪70~80年代曾在广东、云南局部蔗区大发生。病菌在有利条件下极易发生流行,发病严重,常造成大面积枯死,为害成灾。感病品种印度419减产33%,糖分减少70%。高温高湿或温凉和雨多易流行,7—10月为高发期。连绵阴雨天、晨露重、湿度高和土壤肥沃或偏施氮肥甘蔗生长幼嫩,常暴发流行。印度419、ROC23、粤糖57-423、云蔗81-173、福农81-745、闽糖86-05、勐蔗92-246、黔糖3号等感病重;粤糖86-368、粤糖93-159、粤糖00-236、桂糖29号、桂糖31号、云蔗05-49、云蔗05-51、福农38号、福农39号、柳城05-136、黔糖5号及新台糖系列等均抗病。眼斑病是甘蔗病害中防控最成功的病害;最关键的是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如印度419、ROC23等)。

1.8 甘蔗黑穗病(Sugarcane smut)

甘蔗黑穗病是世界性重要种传病害,病原菌致病性和生理小种分化现象普遍存在,带病蔗种是远距离传播主要来源。各植蔗省区普遍发生,并呈日趋加重态势,特别旱地及宿根蔗更为严重。冬春长期干旱而夏季雨水偏多,常暴发流行。长期连作病菌积累量大发病多。桂糖11号、桂糖12号、ROC22、闽糖69-421、柳城03-182、桂糖02-351、云蔗03-103、云蔗06-362、云蔗06-193、福农1110、福农40号、柳城03-1137、Q170等感病;ROC10、ROC16、ROC20、粤糖86-368、粤糖93-159、粤糖00-236、粤糖00-318、桂糖02-901、桂糖31号、云蔗01-1413、云蔗03-194、云蔗03-258、云蔗06-80、云蔗08-2060、福农91-21、福农15号、福农36号、福农0335等抗病。

1.9 甘蔗白叶病(Sugarcane white leaf,SCWL)

首个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新检疫性危险性重要种传病害,通过带病蔗种远距离传播,传播性极强。2012年云南部分蔗区首次发现,扩展蔓延十分迅速,新植宿根均发病。严重田块病株率高达100%,有的第二年因SCWL危害毁灭无收。SCWL是极其危险的一种植原体病害,可造成毁灭性灾害。SCWL扩展蔓延十分迅速,2013年耿马蔗区刚发现、局部零星发生,短短3年,2016年发生区域广泛,病株率高,危害严重,超乎寻常。

2 多雨高湿季甘蔗重要病害防控思路与措施

2.1 新常态甘蔗病害治理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主治重要病害,兼治次要病害,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病情监测,强化技术指导,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害防控专业化服务组织,增强应急防病减灾能力,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注重选用抗病品种,大力推广新型农药,提升装备水平,加快转变病害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科学用药、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害可持续治理体系,实现甘蔗病虫科学防控、农药减量控害、甘蔗提质增效,保障甘蔗生产安全、蔗糖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2.2甘蔗病害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甘蔗品种单一化严重,存在病害生理小种爆发的生产安全隐患。尤其甘蔗黑穗病、锈病病原复杂,病菌致病性和生理小种分化现象普遍存在,甘蔗生产过分依赖某一遗传种质,必然存在病害生理小种长期大量积累潜在生产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甘蔗生产发展。二是蔗农对病害危害性和防治重要性认识不足,防治意识差,缺少有效的预防措施,见病才治、提前预防较少。三是农村劳力缺乏,防治工费高;旱地缺水严重,施药用水困难。四是传统化学防治由小户分散进行,统防统治工作难以实施、推进缓慢,整体防控效果不佳。

2.3 我国甘蔗病害防控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主要差距

2.3.1 世界先进国家执行严格检疫制度世界先进国家在引种、调种环节执行严格病害检疫制度,对个别为害严重、控制困难病害,采取24h报告制度。如澳大利亚依据病害发生情况,将昆士兰划分为8个病害检疫区,各检疫区间调种执行严格检疫制度,有效阻止种传性病害扩散蔓延。

2.3.2 世界先进国家注重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世界先进国家针对蔗区主要病害研究建立了标准化抗病鉴定评价方法和指标、技术体系,多年坚持对常用种质资源抗病性以及重要病害病原变异动态进行监测和精准评价。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对各种病害分别进行抗病性精准评价,品种推广应用前,必须明确其对各主要和次要病害抗性水平并进行合理布局。

2.3.3 世界先进国家长期不懈使用脱毒健康种苗世界先进国家都把建立甘蔗专用脱毒健康种苗圃,推广应用脱毒健康种苗,作为甘蔗增产增糖的有效途径。并十分重视脱毒健康种苗研究、生产和推广,80%以上蔗区长期不懈使用脱毒健康种苗。

2.4 科学防控技术措施

植物病害是由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等多方因素配合发生,对于甘蔗病害防治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综合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主治重要病害,兼治次要病害。并重点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切实做好甘蔗病害科学有效防控。

2.4.1 加强甘蔗引种检疫检疫可有效防止危险性种传病害从病区向无病区传播,在引种、调种、繁种工作中,应抓好抓实检疫工作。一是避免从危险性种传病害发生区引种,防止其随引种传入蔓延成灾;二是加强对引进蔗种繁殖中的病情监测,严防危险性种传病害传播;三是认真烧毁砍种残留物,同时选用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或50%多菌灵WP 1000倍液浸种10 min,有条件的可用温水脱毒设备50℃温水处理2 h,以免危险性病害扩散蔓延。

2.4.2 注重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精准评价目前,我国蔗区多雨高湿季多种流行性病害时常发生,甘蔗受损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途径就是注重抗病育种,不断培育和筛选出能抗蔗区重要病害新品种,供蔗农种植。各蔗区根据当地实情,针对蔗区主要病害,可选择推广福农38号、福农39号、粤糖00-236、粤糖55号、云蔗05-49、云蔗05-51、桂糖29号、桂糖42号、柳城05-136等抗病新良种,避免使用高感品种,将含有不同抗病基因新良种进行合理布局,以阻隔病菌传播、延缓病菌优势小种形成。同时,注重优选新植蔗梢头苗做种,从源头上防止病菌传播危害。

2.4.3 大力推广使用脱毒健康种苗—标准化、规范化甘蔗为无性繁殖宿根性作物,极易受到种传病原反复侵染,造成减产减糖。推广使用脱毒健康种苗是防治种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云南相继有15个县(市)22家糖厂建立有温水脱毒设备22间,具备年生产健康种苗2万吨以上能力,为全面推广应用脱毒健康种苗奠定了良好基础。应充分发挥温水脱毒技术优势,建立健康种苗生产繁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大力推广使用脱毒健康种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生产繁殖:种苗播种前采用温水脱毒设备进行50℃温水处理2 h,经温水处理种苗通过专用脱毒健康种苗圃扩繁,为甘蔗生产提供无病健康种苗。

2.4.4 强化田间管理—因时因地制宜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销毁病株残叶;搞好排灌系统,降低蔗田湿度;培肥地力,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强蔗株抗病能力;及时防除杂草,使蔗田通风透气;加强与水稻、花生、大豆等非感病作物轮作或间套种蔬菜、绿肥等,改良土壤结构,促进甘蔗正常生长,增强其抗病能力。

2.4.5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早防早治甘蔗病害一般在雨季发生较多,要加强对流行性病害病情监测,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甘蔗锈病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97%敌锈钠原粉500~600倍液;甘蔗褐条病、梢腐病、叶焦病、黄斑病、褐斑病选用70%多菌灵WP、75%百菌清WP 600~800倍液加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300~500倍液)均应喷雾,1周1次,连喷2次。

[1]黄应昆,李文凤.现代甘蔗病虫草害原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李文凤,单红丽,黄应昆,等.云南甘蔗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与防控对策[J].中国糖料,2013,35(1):59-62.

S435.661

B

1007-2624(2017)02-0075-03

10.13570/j.cnki.scc.2017.02.025

2016-09-0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20-2-2);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

李文凤(1964-),女,云南石屏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蔗病虫害研究。E-mail:ynlwf@163.com

黄应昆(1964-),男,研究员,从事甘蔗病虫害防控研究。Tel:0873-7227017,E-mail:huangyk64@163.com

猜你喜欢
感病种苗甘蔗
烟蒜轮作对易感病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与番茄颈腐根腐病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开发
野生猕猴桃实生后代株系对溃疡病的抗性及果实品质
百合抗尖孢镰刀菌细胞突变系的防御酶活性变化
甘蔗的问题
甜甜的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