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从常变,阐扬运气
——黄元御运气学说浅析

2017-01-14 07:23柳成刚
中医药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黄氏少阴厥阴

柳成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学 术 探 讨

主从常变,阐扬运气
——黄元御运气学说浅析

柳成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浅析黄元御主令从化学说的源流及内容,其从五运阴阳之间的转化,阐述四象阴阳的升降浮沉,以土为阴阳升降之枢轴,并将从化思想应用到《伤寒论》六经的解释,认为《伤寒论》以六经立法,统于六气,从气化学说解读六经辨证,把十二经及五脏六腑功能都纳入六经辨证,从而深化对六经辨证的理解,拓展了其临床应用,梳理了该学说对黄氏医学体系构建的影响,并由源及流对黄氏学派后人著作中略而未详处进行阐释。

黄元御;主令从化;彭子益

黄元御,名玉路,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为清代著名医家[1]。其“少负奇才,聪明过人”,因被庸医所误,致左目失明,于是弃举子之业,攻岐黄之术,终成一代医宗。究其学术思想,一气循环为体,运气生克制化为用[2-3]。其中“六气主令从化”之说更能洞彻精微,于运气学说大有裨益。

1 黄氏主令从化学说内容

黄元御的运气学说有鲜明的特点,且一以贯之,自源及流,有条不紊。现将其源流简述如下:

1.1 五行六气的化生

黄氏在《四圣心源》中阐释了五行六气的生成:“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4]而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气之魄。”黄氏之说以中气统摄阴阳、以阴阳提挈五行六气,所谓“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除脾外的四脏,气、血、精、神之病皆从中气升降立论,创立了独特的黄氏升降理论”[5]。这种生、化、分、合的思想为古人所常有,医书中对于六气分别命名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热)、少阳相火(暑)、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以厥阴风木为例,“厥阴”为化生五行六气的阴阳,“风”为由阴阳所化在天之六气,“木”为由阴阳所化在地之五行。可知,黄氏五行六气的化生学说与此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黄氏“博极群书,尤邃于《易》,诸子百家,靡不精熟”,除医书十一种(《玉楸子堂稿》已佚)外,黄氏尚对《道德经》《周易》进行注释而作《道德悬解》《周易悬象》。儒家及道家的宇宙生成观及天人观对其医学思想深有影响。这种由中气化生阴阳,由阴阳化生五行六气的思想,与儒家“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以及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化生观有神似之处。

1.2 脏腑主令从化现象

人与天参,为天地之中,秉于天之六气而生六腑,秉于地之五行而生五脏。所以五行六气皆备于人身。黄氏认为人体虽有十二经(分别为: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手少阴心、足少阴肾、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手太阴肺、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但天人同气,十二经统于六经,于是人体的六对手足同名经中有主有从、有显有隐。比如,六经中的厥阴风木在人体合于心包和肝,心包五行属火其气为热,肝五行属木其气为风,但是厥阴显现出的却为肝的风木之气,心包的火热之气却退隐而不显。同时,心包既命名为厥阴,说明其中亦有风木之气,即在人体手足厥阴这一同名经中,心包亦显现出肝的风木之气。这种现象,黄氏命名为“主令”“从化”。在厥阴风木之气中肝为主令,心包为从化。同理,在少阴君火中手少阴心为主令,足少阴肾为从化;少阳相火中手少阳三焦为主令,足少阳胆为从化;太阴湿土中足太阴脾为主令,手太阴肺为从化;阳明燥金中,手阳明大肠为主令,足阳明胃为从化;太阳寒水中足太阳膀胱为主令,手太阳小肠为从化。

1.3 主令从化现象之解释

六经中的厥阴、太阴、少阳、阳明,其手足同名经脏腑所属五行之间均为相生关系,也即母子关系,即:足厥阴肝木生手厥阴心包(相)火,足太阴脾土生手太阴肺金,足少阳胆木生手少阳三焦(相)火,足阳明胃土生手阳明大肠金。黄氏认为强者主令,弱者从化,即“母气用事,子弱未能司权,则子从母化,子气用事,母虚不能当令,则母从子化”。在太阴、厥阴中,母强子弱,故足太阴脾主湿土之令,手太阴肺从化,足厥阴肝主风木之令,手厥阴心包从化;在阳明、少阳中,子壮母虚,故手阳明大肠主燥金之令,足阳明胃从化,手少阳三焦主相火之令,足少阳胆在从化之列。

六经中的少阴、太阳,手少阴为心火、足少阴为肾水,手太阳为小肠属火、足太阳为膀胱属水,其手足同名经脏腑所属五行均为水火,但有阴阳之差。“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人体阴阳水火当交不当离,且阴阳互根、水火互化,所以阳、火在上当降而化阴、水,阴、水位下当升而化阳、火,所以阳火(小肠)下潜化为水,故足太阳膀胱主寒水主令,手太阳小肠火从化;阴水(肾)上腾化为火,故手少阴心火主令,足少阴肾水从化。

2 主令从化学说的应用

2.1 阐释脏腑病机,发挥伤寒六经

人体疾病或生于有形之形质,或生于无形之气化,而无形统有形,所以黄氏的医学思想首重气化,认为“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其主令从化理论体系对脏腑正常气化及异常病变的解释尤为独到。

在正常状态,人体十二经主令者六、司化者六,总统于六气。六气调和,则无风寒暑湿燥热的变现。病理状态,则各擅其政或交互错见,“或见司化者之本气,或见从化者之本气,或司化者而见从化之气,或从化者而见司化之气。”

以厥阴风木为例,此经足厥阴肝木主令,手厥阴心包火从化。肝木以生发为性,若肝木抑郁,生意不遂,则本气(风)发动,疏泄大作,乘于脾土,则病腹痛下利、汗出血脱等证。手厥阴虽化为风木之气,而本气为火,常则风静火谧,变则厥阴本气之火亦发。所以厥阴为病,“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

黄氏更将此理论扩展到对仲景《伤寒论》的解释,认为《伤寒论》以六经立法,统于六气,医生首须知六经之性情形状,而后知六经之证。其解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厥阴之经,以风木而孕君火,肝藏血,心藏液,病则风动火郁,血液伤耗,而合邪刑金,肺津枯燥,于是消渴生焉。肝心子母之脏,气本相通,病则木气不疏,郁勃冲击,故气上冲心,心中疼热也。木郁克土,脾陷则胃逆,故饥而不欲食”[6]。其理论核心即是六经的主令从化,以及脏腑气机之间的生克制化。其余如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等皆在此例。

笔者临床受此理论启发,如根据足厥阴肝木主令,手厥阴心包火从化。将《伤寒论》厥阴病篇中之方剂乌梅丸大量应用在各种心脏病的治疗中大多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又如据少阴君火中手少阴心为主令,足少阴肾为从化,应用《伤寒论》少阴病篇中之方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遗精等疾病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2 辨析主令从化幽微,梳理先贤后贤源流

后人尊黄氏之学者不乏其人,而有所发挥者不多,唯清末民国年间白族医家彭子益不仅洞悉黄氏学术幽微,且推陈出新、随时说法,著有《唯物论的系统医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书,先后修正30余次,曾作为部分地区中医教材20余年,惠及两千余人。在沉寂多年后,由李可先生发掘和推崇,使彭子益的“古中医学”重见天日。彭氏认为科学青年学习中医,当“由科学而认识阴阳五行的所以然,进而得着中医学根本上极大功效的学术”。所以,本黄氏《四圣心源》,从当时已知的气象学、生物学等科学的角度对阴阳五行六气等问题进行诠释。但由于其中的某些问题难以用当时所知的科学解释清楚,彭氏只是点而未破。对于六经的主令从化现象,彭氏在《唯物论的系统医学》中说,“脾与胃属土,脾经称太阴,胃经称阳明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脾经病湿,胃经病湿,又病燥故也。此戊土从化于庚金也。”此处将主令从化的问题从略,只要求学习者如公式一样记住应用,使诸多学者不知所云。若对黄氏主令从化理论有所了解,以上文字即容易理解:脾胃相表里,五行均属土,土气湿,二者本气均为湿,所以“脾经病湿,胃经病湿”,但足太阴脾主湿,手太阴肺从化;手阳明大肠主燥,足阳明胃从化,(即“此戊土从化于庚金也”,戊土即足阳明,庚金即手阳明。)于是胃既病本气之湿,又病所化之燥。所以说“胃经病湿,又病燥”。若能对黄氏运气之说有所了解,诸如此类问题均可迎刃而解。

由上可知,黄氏所发扬的运气学中的主令从化学说,从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临床的实用性等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可惜的是,由于该学说从气化立说,容易给人以脱离实际而空谈学理之嫌,且义理深邃不易让人理解,所以研究者甚少,本文仅对该学说进行粗勒勾画,精微之处有待同道进一步发掘。

[1] 韩晶,吉中强,安佰海,等.黄元御《四圣心源》治疗瘀血学术特色[J].中医药信息,2015,32(2):73-74.

[2] 陈芸,杨东东.黄元御对于情志类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思想初探[J].中医药学报,2013,41(6):9-10.

[3] 陈赐慧,花宝金.黄元御“培中气、重升降”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浅识[J].中医药学报,2012,40(5):1-3.

[4] 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89.

[5] 林晓峰,王欣彬,陈延滨,等.黄元御与张景岳学术思想的比较研究[J].中医药学报 ,2010,38(5):71-73.

[6] 黄元御.伤寒悬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40.

2016-10-20

2017-04-28

柳成刚(1977-),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方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

R226

A

1002-2392(2017)04-0001-02

猜你喜欢
黄氏少阴厥阴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百年黄氏,传续经典
刍议俞根初对厥阴病证治的认识与发展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上)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中)
厥阴病篇再论
论少阴“三急下”
狐生子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