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圣济总录》对消渴的认识*

2017-01-14 13:46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陈博武孙晓燕林倍倍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阴虚病机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陈博武 孙晓燕 钱 晨 林倍倍

浅析《圣济总录》对消渴的认识*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陈博武 孙晓燕△钱 晨 林倍倍

《圣济总录》是国内现存较早的一部由政府官方编纂的综合性医学著作。《圣济总录》设专篇论述消渴,认为消渴主要病因有饮食不节、房劳过度、少服石药、大病体虚,指出其病机根本为阴虚内燥,心火炽盛、肺燥阴虚、胃火亢盛、肾气亏虚均可引发消渴。《圣济总录》对消渴总结、论述全面,对现代中医药研究及临床治疗消渴病有借鉴价值。

消渴 圣济总录 病因 病机 禁忌 食疗 针灸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圣济总录》[2]是北宋徽宗诏令敕撰的大型官修方书,是前人学术经验和临床医学较为全面的总结和体现,列有专卷(卷五十八、卷五十九)论述消渴病。本文以“消”和“渴”分别检索《圣济总录》全文,并摘录其中与消渴病相关的条目,以此为载体浅析《圣济总录》对消渴病因病机、禁忌、特色疗法等方面的认识。

消渴病因认识

《卷第五十八·消渴门·消渴统论》云:“消瘅者,膏梁之疾也,肥美之过积为脾瘅,瘅病既成,乃为消中……复饫肥甘,或醉醇醴,贪饵金石。”总的来看,《圣济总录》对消渴的病因有以下几种认识。

1.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饮酒无度,内热中满而阳气盛,耗伤津液,则发为消渴。《卷第四十五·脾脏门·脾瘅》云:“《内经》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肥甘之过,令人内热而中满,则阳气盛矣。”《卷第一十三·诸风门·漏风》云:“《内经》曰,饮酒中风,则为漏风……久而不治。转为消渴。”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热蕴于中焦,消谷、伤津,故易饥、口渴。《素问·奇病论》亦有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2.房劳过度

房劳过度,真气耗惫,肾虚精耗,虚火内生,灼伤阴津,终成消渴。《卷第五十九·消渴门·消肾》云:“消肾者,由……房室过度。”《卷第五十九·消渴门·渴利》云:“消渴小便利多随饮而出,故名渴利,此盖……房室过度。”正如《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所论述:“凡人生放恣者众,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百病滋生……或渴而且利,日夜一石;或渴而不利;或不渴而利,所食之物皆作小便。此皆由房室不节所致也。”[3]

3.少服石药

年少起服用温燥之石药,燥热内生,耗津伤液,营卫损伤,精血不足,终致消渴。《卷第五十九·消渴门·消渴后成痈疽》云:“消渴则随饮而出,皆作小便,由少服乳石所致。”《卷第一百八十三·乳石发动门·乳石发渴》云:“石性沉下,服之归肾,若发动则腑脏生热……久则变为三消之证。”

过服丹石,精血虚竭,易致肾水燥涸、肾体受伤,引发“消肾”,即现代糖尿病肾病。《卷第五十九·消渴门·消肾》云:“消肾者,由少服石药,精血虚竭,石势孤立,肾水燥涸,渴引水浆,下输膀胱,小便利多,腿胫消瘦,骨节酸疼,故名消肾。”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述:“少时服五石诸丸散,积经年岁,石势结于肾中……。”[4]此外,石气增炽,随附经络,易在消渴日久形成痈疽之并发症。现代虽已不存在服石药之风,但长期服用温燥之药物与久服丹石类似,亦可导致燥热伤阴,继发消渴[5]。

4.大病体虚

素体阴虚,五脏虚弱,是消渴病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卷第五十九·消渴门·虚热渴》云:“人因劳伤腑脏,或大病后未复……故渴而引饮。”[6]《灵枢·五变》亦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消渴病机认识

1.八纲辨证

消渴的基本病机可概括为阴虚内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口渴多饮、消谷善饥等主要症状均与阴虚内燥的病机有关。《卷第五十九·消渴门·虚热渴》云:“人因劳伤腑脏,或大病后未复,营血不足,阴虚于内,则生内热,热则津液燥少,故渴而引饮,饮不能多,多则腹满不消,气虚不胜于水故也。”阴液亏损、津液不足,则口渴多饮;胃阴耗损、脾阴不足,阴虚、胃火盛则消谷善饥。

2.脏腑辨证

心火炽盛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心火炽炎,血气消烁,津液枯竭;或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火不济,终成消渴[7]。《卷第四十八·肺脏门·肺消》云:“心火受邪,传之于肺,是为逆……宜去其寒邪,使不得乘心火而移害于肺。”《灵枢·五变》有云:“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对心火炽盛的消渴病人治疗上应以清心降火、滋养心肾为主要原则。

肺燥阴虚 肺热阴虚,津液失于滋布;肺燥伤气,气不化津,化为消渴。《卷第四十九·肺脏门·鬲消》云:“《内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心火既炽,移以烁金,二脏俱热,熏蒸鬲间,而血气消烁也。”《素问》王冰注:“心移热于肺,久久传化,内为膈热,消渴而多饮也。”[8]对肺燥阴虚的消渴病人治疗上应以清燥润肺、生津止渴为主要原则[9]。

胃火亢盛 胃为多气多血之腑,易化火生热,从而灼伤阴津。邪气郁结于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使胃肠俱热。胃热偏盛,则消谷善饥;火热内盛,耗伤津液,发成消渴。《卷第五十九·消渴门·胃热渴》云:“胃气实则生热,热则土气内燥,津液不通,咽膈烦满,故渴而引饮。”《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足阳明胃经第三》云:“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内经》中将胃热作为消渴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和核心环节[10]。《金匮要略》亦曰:“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饮,大便必坚,小便则数。”[11]胃火盛,致脾虚加剧,脾胃功能失调,故虽受纳充足,但水谷精微无以输布,肌肉无以滋养,日渐消瘦。对胃火亢盛的消渴病人治疗上应以清胃火、健脾滋阴为主要原则。

肾气亏虚 肾主水,主藏精,司开阖。肾气亏虚则固摄无权,水液下泄,肾水燥涸,终成消渴。《卷第五十八·消渴门·消渴统论》云:“热气熏蒸,虚阳暴悍,肾水燥涸,无以上润于心肺,故内外消铄,饮食不能滋荣。”《卷第五十九·消渴门·渴利》云:“致肾虚精耗,热气独留,肾为之燥,故渴而引饮,肾虚不能制水。”气虚日久导致阳虚,肾阳不足,无以化气行水,水液代谢失司,津不上承则口渴喜饮,膀胱气化无力则小便频数。肾气虚损,开阖失司,开多阖少则尿频尿多,开少阖多则少尿浮肿[12]。有研究认为,肾精亏损是消渴发病的内因,阴损及阳是消渴发病的病程变化,肾虚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肾为病机的关键[13]。对肾气亏虚的消渴病人治疗上应以补肾为主要原则。

消渴患者之禁忌

《圣济总录》中认为,为防止疾病迅速进展,患有消渴之疾者须明确消渴的禁忌。《卷第五十九·消渴门·久渴》云:“消渴之病……宜知慎忌,凡忌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又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当忌灸刺,若灸刺则疮上漏水,变成痈疽矣。”因此消渴患者主要有以下四项禁忌:一是不可饮酒;二是不可行房事;三是不可食用咸食、面食;四是当患消渴达百日以上,不可灸刺,否则易疮上漏水,变成痈疽。

消渴特色疗法

1.食治消渴

《圣济总录》中提到多个食谱以治疗或缓解消渴症状,如羊骨汤、绿豆汁、粱米粥、地黄花粥、麦豆饮、盐豉饮、粟米炊饭、大麦仁炊饭、青小豆粥等。对于消渴伴随特殊症状者也有不同的食疗方。如突然患消渴且小便利数者可饮用田螺饮;消渴伴心闷者可饮葵齏汁;渴口干者可食用菇蒋根羹,也可使用将蒸熟之鹿头加酱醋同食;当消渴口干伴胸中伏热、心烦躁闷时可食用葛粉饭,伴心中烦热可饮藕蜜浆;消渴伴烦躁狂言目眩者可用藕实、薄荷、莼菜三味加豉汁为羹。以上食疗方充分体现了饮食调养在本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也为现代家庭防治糖尿病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2.消渴灸法

针灸疗法对消渴也有一定的治疗意义。据《圣济总录》记载,足太阳膀胱经之中膂俞穴可治疗“肾虚消渴”;足少阴肾经之太溪穴可治疗“溺黄消瘅”;督脉之水沟穴可治疗“消渴饮水无度”,兑端穴可治疗“舌干消渴”。在《卷第一百九十二·针灸门·治消渴灸法》中记载多种专用针灸治疗消渴的方法,穴位涉及足太阴脾经的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阴陵泉以及足少阴肾经的多个穴位。其中提到“胃脘下俞”,为消渴之经验效穴,“消渴咽喉干,灸胃脘下腧三穴,各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寸间灸之。”

结 语

《圣济总录》是国内现存较早的一部由政府官方编纂的综合性医学著作,全书200卷,分66门,载方近2万首,约200万字。课题组通过对《圣济总录》的研究分析,发现书中出现的与消渴相关的病名涉及消渴、消中、消肾、消瘅、肺消、鬲消、食亦等,其中消渴出现177次,消肾、肾消共16次,消中14次,书中涉及消渴病治疗方225首,灸法13条。内容涉及消渴的前期病症,如“故单阳为瘅,其证口甘,久而弗治,转为消渴。……治脾瘅口甘中满,兰草汤方”,以及消渴的并发症,如“治消渴后虚热留滞,结成痈疽,栝蒌根丸方”。

据《圣济总录》所载消渴相关内容概括消渴的主要病因有饮食不节、房劳过度、少服石药、大病体虚。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司,热蕴于内,消谷、伤津,导致消渴发生;房事不节,肾精亏损,肾水燥涸,则发为消渴;久服丹石,燥热内生,阴津亏耗,终致消渴;大病体虚,气阴不足,阴虚内燥,而发成消渴。《圣济总录》所载消渴病机为阴虚内燥,阴虚与内燥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反之,燥热愈盛,则阴愈虚。心火消灼阴血或心火刑金,肺热津伤;或胃火亢盛,阴津不足;肺为娇脏,肺因燥热而伤,则水不化津,直趋下行,入膀胱则小便频数而量多,肺不布津则口渴多饮;肾藏元阴元阳,为人阴阳之根本,肾之阴阳失调、精气亏虚可致全身各脏的阴阳失调。《圣济总录》所载消渴病的治疗中多有食疗方和灸法治疗。饮食疗法用药安全,使用方便,可作药膳用于日常生活的饮食,本课题组后期将就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整理。灸法优于口味不佳的药物,并且疗效佳,可为消渴病治疗的有效方法。

本文对《圣济总录》中所载消渴病因病机、日常禁忌和食疗、针灸疗法的整理和分析,为后人诊断、治疗消渴病提供了更广泛的方法,对后世研究消渴病、开拓临床思路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27.

[2] 宋·赵佶.圣济总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70,594,716-738,1137,2216.

[3] 唐·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53.

[4]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48.

[5] 赵志玥,刘波玲,张亚军.消渴(糖尿病)病因病机古文献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1):126-128.

[6] 吴童.古代文献中消渴病的主要病因[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0):717-719.

[7] 张冀秋,金曦,南红梅.糖尿病从心肝论治管窥[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10(43):7-8.

[8] 唐·王冰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306-307.

[9] 李同新.消渴从肺论治之我见[J].陕西中医,1990(10):478.

[10] 雷顺群.对《内经》论消渴病重在胃热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6):10-12.

[11]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

[12] 马会霞,柳月娟,高秀娟,等.从肾论治糖尿病[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280-281.

[13] 王自润.肾虚在消渴发病中的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7):1403-1405.

Prelim inary Analyses on Diabetes in Sheng Ji Zong Lu

CHEN Bo-wu,SUN Xiao-yan,QIAN Chen,LIN Bei-be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Sheng Ji Zong Lu is one early comprehensive nationalmonograph with official edition.There has been special articals on diabetes on itsmain causes of disease including dietary disorders,indulgence in sexual activity,take-in of stonemedicine,weakness of body.And pathologicalmechanism of diabetes was rooted in yin deficiency with dryness,hyperactivity ofheart fire yin deficiency with lung oly dryness,excessive exuberance of stomach fire and deficiency of kidney qi.This book gives an over-all discussion to conclude the diseases of diabetes,which offers references on modern research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and clinical therapy.

diabetes;Sheng Ji Zong Lu;causes of disease;pathologicalmechanism;contraindication;dietary therapy;acupuncture

R255.4

A

1006-4737(2017)01-0010-04

2016-07-14)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资助“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建设与优化”(编号:J1103607);上海市大学生科创项目“《圣济总录》消渴文献研究”(编号:2015KCS09)

△通讯作者,E-mail:15000263628@126.com

猜你喜欢
阴虚病机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核心病机及用药规律
针刺、中药、直流电联合治疗“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的中医病机思辨与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指标述评
张西俭辨病机结构论治学术思想探讨❋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