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辩证思考和实践

2017-01-16 00:32段佳丽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民办高校

段佳丽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民办高校的主要构成环节,也是促进民办高校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所在。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与接受。并且,民办高校在学校管理与理念方面产生了很大的转变。本文主要从辨证思想角度,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践,以此为民办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辩证思考

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其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得社会对民办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管理,以此为社会发展提供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确保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管理和自身建设

有人认为学生管理和自身建设并不相关,只要具有工作经验与能力,无论自身形象怎样,均可做好管理工作[1]。事实上,此种认知是不正确的,辨证思想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而联系又是多种多样的。管理者的工作能力、水平与自身素质本来就是客观联系的,经验与能力固然重要,但自身建设也是增加经验与提高能力的重要条件,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格内涵,才可以在学生心中获取管理资格。

学生管理工作就是以相关规定为依据,对学生思想行为予以规范,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然而,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非常重视主体意识与自我价值,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与抗管理性,在此形势下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光是坚持大胆管理的意愿是不够的。实际上,不同管理者在实施相同管理、给予相同要求的时候,学生反应也是大不相同的,管理结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作为管理者,在受到学生信任的时候,即便要求违背了学生的心愿,他们也会认真考虑;反之,不被学生信任,尽管你的要求是正确的,他们也会忽视,这就是“主体意识”[2]。从此角度分析,学生取舍依据并不是要求的正确与否,而是管理者的为人,虽然这体现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不足,但也说明管理者自身形象在学生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管理者要想管理学生,就要获得学生的认可,这样才可以得到学生的配合,以此顺利落实管理工作。所以,管理者在大胆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也要重视自身建设,从知识、品质、思想、风度、气度等方面塑造自己,丰富人格内涵,用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从而自觉接受管理。

二、行为管理和思想疏导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人的思想与行为是互为表里的,其关系就是源与流、本与标[3]。一些思想均是通过行为予以展现,一些行为总是受到思想支配。如果一个人缺少集体主义观念,也就不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经常诉诸武力,表面而言只是脾气不好,实际是缺乏法制观念,是恃强凌弱的思想表现。在管理工作中,行为管理是主要内容与直接目标,而思想疏导是完善思想工作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想实现行为管理与思想疏导的结合,就要将目标放在学生行为管理上,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思想疏导上。在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打架斗殴、考试作弊、旷课等问题,但处理方式不应仅为处分决定,而是需要通过组织帮助、个别谈心、家访等形式,开展思想教育,让违纪学生认知自己的错误,进而心悦诚服的接受处分。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使学生更加积极进取、遵纪守法。所以,民办高校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学生积极进取人生观的培养,做好思想疏导工作,以此保证行为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理性说服和人情感化

缺乏理性说服,也就缺乏教育深度;但只有理性说服,缺少人情感化,又很难在学生思想中扎根。民办高校学生个性突出、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在师长面前很少“言听计从”,在面对苦口婆心的说教时,经常存在明显的抵触心理。在此形势下开展管理工作,如果一直是千篇一律的理性说服,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感,以此降低了管理效率。所以,管理者在正面理性说服教育的基础上,还要加大情感投入力度,以情带理,寓情于理,情理并重,逐步感化学生,使其自觉接受管理。

在投入情感的时候,人才是关键所在,必须充分了解、理解、尊重与同情学生[4]。黑格尔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人的行为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即便错误行为,也有其内在逻辑性。”所以,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可简单的给予谴责与否定,应进行设身处地的思考,让学生知道自身的错误所在,从而加以改进。通过这样的时候,不仅实现了理性说服,也充分融入了情感教育,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群体教育与个体工作

任何事物均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只有正确认知与处理二者的关系,才可以做好工作。管理工作对象是整个群体,少则几十个,多则成百上千,要想在集体中产生共识,实现行动统一,必须落实以讲台为主的常规教育,并且不断开展思想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此顺利传达上级要求[5]。所以,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开展以群体为对象的会议、报告等活动,还要落实以个体为对象的家访、谈心等活动,这样才可以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不仅承载着个人与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为此,在民办高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的落实,加强学生管理和自身建设、行为管理和思想疏导、理性说服和人情感化、群体教育与个体工作,以此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振鹏,任艳.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229-230.

[2] 袁磊.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难点及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上旬),2013,2(08):62-64.

[3] 高小阳.探析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6):234-234.

[4] 高琼.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03):136-137.

[5] 王国庆.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4(11):145-145.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工作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几个基本着力点探讨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几个基本着力点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