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实践的个案分析

2017-01-16 00:35蒋慧琼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大学生

蒋慧琼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因此,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本文将结合个案,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机统一的关系,以期为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指出:“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中,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习总书记这一讲话精神,给我们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现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我们切实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就业指导虽然解决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工作的问题,但在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前提下的就业指导将更加科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和学校相结合,在对学生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科学测评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训练的一个过程。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不可或缺的、科学的基础条件。下面,笔者将结合一个个案,呈现就业指导的几个环节,阐述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目标的过程。

一、个案介绍

来自山东的顾同学平时较为低调,但群众基础好,经常为同学服务的举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顾同学选择先就业,但对于工作他却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他一直想进入公务员队伍,但觉得考试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于是,我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顾同学从自身特点出发,加上合理的思想政治引导,为他提供合理的就业建议,最终实现了他的职业理想与目标。

二、综合因素分析

我对顾同学的个人及所处环境、政策形势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而后判断适合他发展的就业方向。

1、性格因素。顾同学平时较为内向,我运用布莱格斯与迈尔斯MBTI心理测评工具为他进行测评。结果显示,顾同学是“INFP”的性格类型,其特点是“忠于自己的价值观及自己所重视的人。适应力强,有弹性;如果和他们的价值观没有抵触,往往能包容他人”。适合的职业倾向为咨询服务、写作等。因此,我判断他比较适合从事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行政工作。

2、家庭因素。顾同学是家中独子,父母亲都是普通工人。家庭背景较为单纯。对于顾同学的就业问题,父母亲比较开明,没有给他施加压力,而是支持他的任何决定。顾同学想进入公务员系统也得到了父母的充分认可。

3、政策因素。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顾同学所学专业也不热门,他可申报的公务员岗位也不多,并且,考试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也增加了考试风险。所以,通过公开考试进入公务员系统的难度比较大。现在来看,应该研究就业政策,曲线就业。我分析了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中有“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这些政策都是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良好举措。

三、就业指导过程

综合以上因素的分析,我和顾同学进行深入谈心,为他明确就业目标、帮助他了解政策并最终成行。

首先,在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中,我们关注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它的扶持力度比较大,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西部地区从事为期1~3年的科教文卫以及基层青年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同时,该项目有许多优惠的配套政策,特别是西藏专项,除了有基本的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险以及年假制度之外,2年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志愿者即可报考定向考录职位,也可报考其他职位。顾同学的条件比较适合这个项目。

其次,通过毕业生班会和毕业生座谈会的形式在学生中宣传基层就业信息。由于大学期间我们利用不同的思政教育载体帮助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顾同学是党员,应该站在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高度,不畏艰苦,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将美好的青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我的鼓励之下,顾同学马上响应到基层就业的号召。

再次,获得顾同学家长的同意,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帮助他们分析当前就业的利弊,以及利用好现行就业政策,帮助顾同学坚定信念,下定决心到基层就业。

最后,按照选拔程序,向相关部门极力推荐,为顾同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他义无反顾地踏上西部、奉献青春的光荣征程。

四、结论

大学生对职业、对前途的迷茫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分析当前政策,采用积极鼓励教育的方式,是对学生就业行之有效的方法。

1、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合理运用测评工具,掌握大学生阶段发展的规律,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划指导,可以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应在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阶段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其中。不能仅仅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停留在技术层面,应辅之以思政教育,做到早引导、早结合,共同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2、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基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就会失去方向。因此,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应该紧紧围绕思政教育这个中心。同时,还应及时读懂、用对相关政策,把人才培养上升到国家发展的高度来抓,确保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

做到“人职匹配”是从学生个人生涯发展角度考虑的,而“把优秀大学生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从祖国发展、民族复兴的角度去考虑的。我们工作的目标就是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结合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系列专业知识和方法,为祖国建设培养更多的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亚.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强化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7(2).

[2]武林. 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4).

[3]夏金元等.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的弱化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7).

[4]崔 勇等.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扮演,[J]出国与就业,2011(7)

[5]黄海明等. 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出国与就业,2010(5)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