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中超然绽放的生命美

2017-01-16 01:08罗敏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莎莉文凯勒海伦

罗敏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育资源,唤醒、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现将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材的解读感悟与大家分享其超然绽放的生命美。

一、诞生之美

世界因为生命而美丽。课文《女娲造人》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开口就喊“妈妈”,由神创造,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二是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大自然更加的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三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女娲还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人类就这样世世代代繁衍下来,诞生之美得以绵延。

二、珍爱之美

生命因为有限而可贵。据“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40多名学生,且青少年轻视他人生命、摧残异类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老师组织青少年对教材选文中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资源的学习,有助于唤醒其生命意识,从而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课文《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因为双腿瘫痪而变得焦躁暴怒,喜怒无常。而他的母亲却默默承受着儿子的发泄,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她会因为儿子同意一起去看菊花而喜出望外,而自己病入膏肓却只字不提,独自承受。正是这样深刻的母爱,让史铁生在母亲离世后得到“要好好活”的启示。而史铁生所说的“要好好活”其实是自己人生态度发生了改变,实际上就是要珍爱生命。所以他和妹妹相扶相持地走下来,带着妈妈的愿望一起好好地活,最终活出自己不凡的人生。

《散步》写的是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的亲情故事。莫怀戚说《散步》的创作,是在发一种“生命的感慨”——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我”之所以要鼓励母亲去散步,是因为母亲生命的力量已所剩无几了,让母亲到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中走走,使她增长生的勇气和力量,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三、创造之美

生命固然是美好的,但生命中并不总是撒满阳光和鲜花,也布满了荆棘与风霜。困难和险阻总是不时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因此,生命教育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享受生命的美好,还要磨炼学生的意志。《紫藤萝瀑布》写于1982年,虽然“文化大革命”结束已有六年之久,但十年浩劫给宗璞一家带来的“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雪上加霜的是,作者此时得知自己的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我”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我”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离了危险。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了,就能化解大困难。

四、死亡之美

生命因死亡而美丽。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在《热爱生命》一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生之本质在于死”,“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亡的苦恼”。可以说思考生命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

《化石呤》里那些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沉睡亿年的化石的存在,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转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一只聒噪不休的《蝉》、一枚毫不起眼的《贝壳》,都蕴涵着生命的意义:弱小的蝉,十七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它启示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不管有多少磨难,只要还有生活的希望,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正是因为死亡,更应该拥有“好好地活过”的纪念。贝壳是一个短暂细小的生命,它的生命很容易终结,但即使它的肉体消失了,它仍要把自己最美丽的壳留在人间。它启示我们:在短暂的生命过程中,应该尽自己所能做好的每一件事,让生命更加丰富和美丽。死亡是生命存在的一个纪念,它以独特的方式成就生命美。

五、重生之美

生命因相遇而美好。“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我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可是,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这是海伦·凯勒与老师的相遇,从此改变了海伦·凯勒的生活,使一个盲、聋、哑的孩子在感受了学习的快乐之后,生出这样的感叹:“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是安妮·莎莉文给海伦·凯勒的第二次成长和学习上的生命,这样的相遇是世界上完美而又让人赞叹的相遇!若没有安妮·莎莉文的善待,海伦·凯勒怎么能从无声、无光、无语的世界中走出来呢?所以海伦·凯勒把安妮·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在盲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通过影子和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概括出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个主题。而影子在帮助盲孩子后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有形有质的孩子,影子最后也获得生命,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材的选文充满作者的生命体悟,饱含作者的生命情感。如第三单元《春》、《秋天》、《风雨》、《济南的冬天》等文章所描绘的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等,不正是人们心中清丽的梦吗?坦然地享受四季,正如享受着生命。又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在感叹人生世事变换之快,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总之,这些选文对于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思考生命的价值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不但可以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获得生命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莎莉文凯勒海伦
名人名言
心别失去方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爱是黑暗中的光明
——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海伦·凯勒的故事
爱之声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