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7-01-16 01:17刘世钦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运动量体育课动作

刘世钦

一节完整的体育课,不管采用三段式教学、四段式教学,还是采用创设情境教学。它都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

在一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虽然不是课内的主要部分,但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质量、安全和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在激烈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准备活动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愿望,准备活动的鲜明节奏、优美动作、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自身肌肉活动的体验,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迅速进入运动状态。所以,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在体育课中怎样处理好准备活动这个环节呢?我认为应该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知道,准备活动是为基本部分教材服务的,是为了把学生的身体机能调整到最佳状态,更好地学习基本内容,以及预防运动创伤,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主教材作铺垫。因此,我们应根据每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安排准备活动,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基本教材是投掷项目,则我们应安排以上肢和腰腹部为主的准备活动,如振臂练习、扩胸运动、臂绕环、腹背运动等,以提高投掷能力。对于危险性相对较大的项目,除了针对主要运动部位做好准备活动以外,还应针对易受伤的部位做好准备活动。如要学习前滚翻项目,则我们应该安排以头部运动、肩部运动、仰卧举腿、膝关节运动、下蹲团身、仰卧团身滚动等活动,以利于学习前滚翻动作的顺利完成。如要学习原地高抬腿跑,其主要运动部位是下肢,我们应通过压腿、摆腿、踢腿、蹬腿等方法把下肢的多关节、肌肉、韧带活动充分,以更好地学习原地高抬腿跑,预防运动损伤。

二、准备活动的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针对小学生喜欢玩、乐、趣等特点,我们在做准备活动时,尽量把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形式尽可能新颖、多样一些。要更多地采纳韵律操动作,注意克服刻板陈旧的做操方式,丰富准备操的队形变化。多种形式的徒手操、轻器械操、肋木操;多种形式的走、跑、跳及活动性游戏,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等,采用多种形式的准备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很快对体育课发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入运动状态。

三、应控制好准备活动的练习时间和运动量

准备活动是为学习基本教材服务做准备。控制好准备活动的运动量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将影响到基本部分的教学。

按照课的结构,我们一般把准备活动的时间控制在8-10分钟。如果时间过短,准备活动没有充分做好,不利于基本部分练习的进行;时间过长,强度过大,学生消耗能量过多,也将影响基本部分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效果。要控制好运动量,运动量太小,则起不到准备活动的作用,反之,则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运动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学生的脸色来判断。适宜的运动量:眼色有神、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反应快,呼吸加快有节奏,动作踏实认真,能按要求完成。否则就是运动量偏小或偏大。

对小学生来讲,准备活动时期的平均心率在110/分左右,最高心率在140/分左右,持续2-3分钟为宜。因为这样可以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一定的痕迹反应,有利于正式内容的学习。

四、要根据学生上课时间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准备活动,使之出现良好的机能状态。

准备活动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准备活动的目的不只是提高机体对剧烈运动的适应性,还应包括心理准备(兴奋、兴趣),为上好课做好充分身心准备。准备活动时,学生注意力要集中,练习认真,动作准确。如果学生的兴奋较低,可进行节律轻快、幅度较大的准备活动,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如果学生的兴奋性过高,可进行缓和而有节奏的准备活动。如果学生刚刚上完课间操,则应突出安排一些专项准备活动。如果学生平时的机能状态较好,准备活动的时间可稍短些。

五、做准备活动要考虑当时的气候条件

在不同气温条件下,在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练习时间和运动量就有所不同。在气温偏低时,人的肌肉和韧带受到刺激后,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粘滞性会增加,弹性和伸展降低,各关节活动幅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协调指挥能力也有所下降。因此,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充分,时间要稍长一些,强度和密度要稍大一些。如气温偏高,准备活动的时间可相对短些,以减少能量的消耗,集中精力学习基本内容。

六、还有一个应该考虑的因素就是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学生人数、性别、学生的个体差异等,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准备活动是每堂体育课不可忽视的环节。它的作用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身体各主要器官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并调节各器官与中枢神经间的协调机能,把主要教材有关的肌群、关节和韧带都充分地拉开。上体育课时,准备活动是否适宜,对学生能否尽快掌握技术动作,防止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水平十分重要。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

猜你喜欢
运动量体育课动作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下一个动作
体育课上的“意外”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讨厌的理由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怎样掌握最佳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