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01-16 10:43姜诚
东方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政治

姜诚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总结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状况

文化基础较弱。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地域的差异、习俗的影响,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相对其他学生会呈现明显的不适应性。加之语言障碍,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交流较少。再由于在升学过程中,因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倾斜,使得原本基础不太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了升学的机会。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大多返回原籍就业,因此在就业压力上相对轻于其他学生,导致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多重原因交织,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竞争意识较弱: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来自经济较为不发达、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地区,所以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由于市场经济下的大学生整体就业的难度增大,相应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的信心不强、主动性不够等不良情绪的累积就会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导致就业意识和开放意识相对滞后,大大弱化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该有的锐意进取的竞争意识。

宗教意识偏差: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民族大家庭。由于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地区发展和民族发展的差异,所以各种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于各个领域,因此,国内外敌对势力接力妄图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网上流传的十条禁令中第二条、第三条都明确的写出要利用宗教传播和宗教迷信来制造民族矛盾,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分裂意识。可以看出,敌对势力已将部分宗教意识不够成熟的青年学生作为他们拉拢腐蚀的重要范围,那么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宗教信仰相对与汉族学生的差异,成了各种反动势力开展各种妄图危害民族统一活动的契入点。

心理健康意识较弱: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源地基本都是在贫困落后的地区,这种特殊的地理背景,决定了他们在心理素质方面同那些相对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有一定的差异,在思想意识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保守、散漫、封闭、自我意识强等特点,并不自觉的滋生出许多负面情绪,比如自卑、嫉妒、不满、抵触等,少数学生没有忍耐力、爱冲动、易狂躁,感情脆弱,加之少数民族对烟酒有其本民族风俗特点,所以少数学生极易酗酒,酒后滋事,来宣泄不满情绪,不但损害大学生形象,而且也影响学校常规的学生管理。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现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加上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全面客观综合的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相关各种背景情况,简单照搬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没有顾及学生的特殊性质,常常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的不良后果。经验化的教育是没有办法达到与时倶进、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我们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教师要从宏观的历史背景和微观的各民族学生特点,以科学发展的角度把握教育方向和尺度,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管理更加人文化发展、人本化发展、人性化发展。

原因分析: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概括的总结起来有两点:第一,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不能兼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具有特殊性的这一特点。第二,目前我国社会的环境与过去对比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制度多元化的发展,网络对所有人生活的冲击等等,较大的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使他们产生了很多问题:由以往的民族聚居地的佼佼者变成了现在的需帮扶的特殊学生群体,而且由于地缘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可利用的社会人脉稀缺,不利于将来择业、就业;人际交往面较为狭窄;潜意识里的强烈维护的民族自尊不断被日益复杂化的人际关系链条撞击。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总结

(一)完善在民族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教育缺失

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把握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要充分了解各民族的本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等,以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高度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安定工作。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感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良好认知。

(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他们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树立反对民族分裂的决心、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培养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等。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展览、民族知识答题竞赛、以及各民族的文艺演出等各种民族主题活动,增强各民族学生对五十六个民族的了解,对中华民族的整体客观认同,也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了解,使各民族文化传统在最大范围内得到更好的交流与分享,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建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三)加大理想信念教育

要着力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学校要有规划的制定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定期总结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做有效的工作分析,总结经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的特殊问题。学生院长和辅导员要扎下心来深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耐心、爱心、真心、悉心、责任心”的“五心”原则,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四)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升学的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本民族文化环境来到非本民族文化环境,这使得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并出现孤独感、压抑感、无归属感等不良的情感体验。所以,各类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除需开展常规的心理咨询工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常的心理卫生普及教育之外,还要系统的研究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点,与辅导员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努力针对有特殊问题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分层规划,逐步教会他们掌握自我调节和驾驭自己心理的知识,增强自身抵抗能力。

(五)拓宽创业和就业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依赖于该地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就要求我们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定比例的二级学院,要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筹计划为依托,加大少数民族学生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归纳,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使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少数民族学生处;提前做好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遵循自身特点,提早培养职业责任感,有助于毕业后顺利就业;积极探索各种教育模式,例如讲座、报告会、专场招聘等形式,多角度的实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帮扶。

(六)强化舆情激化事件中的思想教育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具有自己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他们对所见所闻的一些不理解或误解,因而导致了一定范围内的群体性情绪波动以及较为激烈的言行反应,使原本的小矛盾扩大,进而导致非理性行为发生的事件,我们将其定义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舆情激化事件。舆情激化事件的应急对待是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点难题,这就要求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消除舆情激化事件的根本原因。第二,灵活选择政治教育的载体,积极消除舆情激化事件的现实因素。第三,创建较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分析舆情激化事件存在的内在因素,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从根本上预防、杜绝、消除各类突发事件的隐患。

(七)提升校园文化渗透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校园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建设,将国家对于大学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理念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宗旨彼此渗透结合,营造出适合民族精神培养的文化氛围,创造适合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特点,积极利用各种学生活动平台,尤其是文艺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在音乐、舞蹈方面的特长,自信的融入到集体之中,更好的加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大融合。

(八)加强生活中的人文关怀

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的申请工作。对少数民族的“三困”学生,要做好帮扶工作,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参加以勤工俭学为目地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奖助学金的评定,也要本着倾斜照顾的原则,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来自学校的人文关爱和来至国家政府的深切关怀。与学校教学机构沟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分槽饲养”。对于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程起点低、提高难度大的特点,组织相关授课教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制定授课计划和合理的安排学分学时,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小班补课,结对帮扶,帮助他们按时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冯静.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政治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