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防控成效斐然

2017-01-17 02:36魏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投药包虫病驱虫

文│魏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包虫病防控成效斐然

文│魏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包虫病也称西部牧区“瘟神”,是由棘球绦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部牧区,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甚至导致农牧民因病致贫返贫,也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包虫病防控工作,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相关指示精神,会同卫生部等14个部门联合下发《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控规划(2012—2020年)》中,包虫病是优先防控的16种动物疫病之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11年开始,牵头组织包虫病流行省区及有关科研院所实施动物包虫病防控模式的建立与推广项目。经过多年实施,项目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根据不同类型地区包虫病流行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包虫病防控模式

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全面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种防控模式。

1.犬投药模式。该模式适合犬管理较好的地区,只对犬投药驱虫,不对牛、羊免疫。具体做法是,对犬月月投药、头头驱虫,使用吡喹酮,用量为1片/头,驱虫后3天内,深埋或焚烧犬的粪便。结果表明,犬驱虫率100%;驱虫后,牛平均感染率由2011年的19.6%下降为8.45%,羊平均感染率由2011年的15.2%下降为2.35%。

2.羊免疫模式。该模式适合羊较多的大型养殖场,羊较易管理,而犬密度相对低的地区。只对羊免疫包虫病疫苗,不对犬投药。具体做法是,8周的新生羊免疫一次,间隔四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年免疫一次,每次免疫1毫升。结果表明,免疫合格率为91.36%,项目区免疫后牛平均感染率由2011年的25.25%降为10.14%,羊平均感染率由2011年的35.23%降为12.41%。

3.羊免疫及犬投药综合防控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羊散养、新生羔羊较容易管理,犬较多且不好管理的地区,多在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对羊进行疫苗免疫,同时对犬进行投药驱虫。具体免疫方式为8周的新生羊免疫一次,4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年免疫一次,每次免疫1毫升,大动物免疫加一倍剂量。犬投药的具体做法是,对犬月月投药、头头驱虫,使用吡喹酮咀嚼片(爱普锐克),用量为1片/头,驱虫后3天内,深埋或焚烧犬的粪便。

二、针对农牧民和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开展生活习惯干预和技术培训宣传

编制科普宣传挂图和明白纸,制作宣传影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到村到户,并广泛发动乡级兽医工作人员、村级防疫员对试点地区的农牧民群众开展包虫病防控宣传。培训基层动物防疫人员使用新型药物,推广食肉动物吞食咀嚼片,提高犬的自吞率,减轻基层兽医的劳动难度和被犬咬伤的风险。培训诊断技术,推广犬粪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该方法简单易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使操作者更安全。通过包虫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使基层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到90%,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试点地区群众包虫病防控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积极通过日常用品宣传,例如在杯子、餐巾纸、挂历等日常用品上印刷防控知识。通过在学校开设包虫病健康教育课,教学《包虫病防控儿歌》等形式,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做好宣传教育,为全国各地开展科普宣传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三、针对犬的流动,加强犬的管理

把犬的管理和驱虫,作为试点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严格落实犬只定期驱虫。规范牲畜屠宰管理,严格家畜病变脏器的无害化处理,杜绝病变脏器直接喂犬。扎实做好新生羔羊免疫,建立免疫屏障。依托“同心同向”活动,将防治工作与寺庙整治相结合,加强对牧民、僧尼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在宗教界人士培训会、座谈会中,增加包虫病防治政策知识内容,提升政策知识知晓率,争取重点人群的支持配合。

包虫病多流行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做好防治工作是保障疫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扶贫攻坚任务的重点内容。2016年8月18日,农业部在青海省召开防治示范现场会,召集全国包虫病疫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现场观摩防控技术应用,推广防控模式。包虫病防控模式的建立与推广项目集成了先进适用的防控措施,积累了工作经验,有力推进了全国包虫病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投药包虫病驱虫
生猪驱虫正当时
养鸡投药十注意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驱虫产品怎么选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青海 打赢包虫病防治攻坚战
包虫病科普课堂:认识它 预防它 根除它
家禽饮水投药应讲究科学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不同年龄组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估
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在老年开腹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