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规模猪场主要传染病的免疫

2017-01-17 02:36周克才河南省固始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国畜牧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猪体稀释液猪群

文│周克才(河南省固始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农村规模猪场主要传染病的免疫

文│周克才(河南省固始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一、猪场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

1.疫苗防疫注射。疫苗及稀释液质量、免疫程序、接种技术等均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猪群需尽早免疫得到保护,但在母源性抗体较高时接种易出现免疫干扰现象,防疫注射最好根据疫病发生特点和抗体检测情况选定合适时机。

2.猪群营养健康状况。抗体对抗原免疫应答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对疫苗反应强弱也有差异。营养水平也是维持免疫系统功能使免疫活性得到充分表达的决定性因素。

3.早期感染和应激反应。猪体免疫前就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如圆环病毒等免疫干扰性疫病,免疫受抑制,影响抗体的产生。猪体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神经、体液和内分泌调节,在惊吓、冷热、潮湿等应激因素刺激下,加快抗体分解代谢,损伤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4.免疫前后用药和自身抗体水平。疫苗注射前后需注意药物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注意药物与疫苗、疫苗与疫苗的相互作用,不能使用免疫抑制性药物,有些药物如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本身有影响,在免疫期内使用会降低疫苗效价,影响免疫应答反应。

二、重要传染病的免疫

不同猪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及时监督调整免疫对象。

在养猪实践中,拟定免疫计划要分清重点。首先,将常见、多发、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列为必防对象,有些虽然暂时没有发生一旦发病将难以防治的也要列为必防对象,如猪瘟、口蹄疫、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等。其次,因地制宜确定选择性免疫接种病种,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链球菌、肺疫、丹毒、大肠杆菌、仔猪副伤寒、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个别疾病确实历年没有发生可以不进行预防,对外场临时发生的疫病采取紧急预防接种。

三、确保疫苗质量

1.猪场免疫工作要有专人负责,根据疫苗实际效果从正规厂家选购,现用现买,距有效期还有2~3个月的不购买,严格依规定运输保管。

2.疫苗注射前需检查核对,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劣质苗,注射部位、工具认真消毒,做到一猪一针,防止交叉感染。消毒药一般用70%~75%的酒精,以免使用碘酊消毒后脱碘不完全影响疫苗活性。

3.需使用灭菌生理盐水或专用稀释液稀释疫苗,稀释液与疫苗温度尽量相近,避免使用凉开水或者井水,坚持现用现配,药液要轻轻摇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一般在1~3小时内用完。

4.注射时要保定,轻抓轻放,避免过分驱赶造成应激。注射位置和剂量要准确,注射深度角度要适宜,进针要稳,拔针要快,不打飞针,出针时轻压消毒,防止出现肿胀发炎。

四、免疫前后的注意事项

1.免疫接种前需对猪群作全面细致的健康检查,挑出体弱、阉割、有病、体温不正常、怀孕哺乳猪进行隔离,待恢复后再进行注射。接种时间选在空腹时进行,高温季节早晚凉爽时免疫。疫苗除说明书标注可以混用外,一般不能混用,两种疫苗注射时间要间隔5~7天。

2.接种后2天内严格检查猪群有无异常反应,对体温升高、少食、呕吐、发抖过敏现象的猪只,注射0.1%肾上腺素或1%硫酸阿托品等抗过敏药物;对应激反应较大的饮用电解多维或葡萄糖水,减缓症状。

3.完善疫病监测体系,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模式,生猪养殖采用全进全出制。免疫后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其他疾病发生。有条件猪场注射1月后进行抗体监测,效价不高者进行补免。

4.建立药物性预防方案,最好阶段性投入增强免疫力的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包括黄芪多糖、溶菌酶等,功能同疫苗并用。

5.由于猪体与病原体关系非常复杂,免疫效果受多重因素影响,特别是注射由结构易变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后,病原的毒力和血清型容易发生变化,仅仅依靠免疫手段彻底控制疫情是不够的。建议健全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即推行环境卫生、健康营养、查源灭源、防疫治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排除感染发病的威胁,从根本上保证猪场健康生产。

猜你喜欢
猪体稀释液猪群
6种鸡精液冷冻稀释液以及冻后保存条件比较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夏季养猪要做好防暑降温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舍热舒适性评价及夏季湿帘作用下的CFD模拟
不同精液稀释液对海扬黄鸡配套系亲本精液品质的影响
猪应激反应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猪群中暑咋预防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不同缓冲液添加大豆蛋白冷冻奶牛精子试验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