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2017-01-18 03:37罗显洪张绪涛贺正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冠脉

罗显洪,张绪涛,李 雪,贺正波,周 俊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罗显洪,张绪涛,李 雪,贺正波,周 俊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C)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3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设同期因胸闷胸痛症状而入院的非冠心病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病人的血脂、肌酐(Cr)、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CysC水平。所有病人随访1年,记录不良事件(ACEs)发生情况。结果 AMI 组和UAP组的血清CysC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水平与年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hs-CRP、Cr、UA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3、0.564、0.686、0.722、0.682,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62,P<0.05)。随访1年,共有31例病人发生ACEs,ACEs组入院时血清CysC水平为(2 433.94±734.30)ng/mL,明显高于NACEs组的(1 487.56±533.63)ng/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CysC水平是冠心病病人ACEs的独立预测因子[OR=2.736,95CI(1.579~4.232), P=0.008]。结论 CysC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对冠心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

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物,其可以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的产生,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从而保护细胞不受内源性或外源性蛋白酶不适当的水解,在细胞外基质生成和降解的动态平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研究发现,Cys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有关,提示其可能在冠心病的病程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2]。本研究探讨CysC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冠心病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38例作为观察组。冠心病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中男116例,女22例,年龄(62.13±12.26)岁;按照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设同期因胸闷胸痛症状而入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人均排除心肌病、瓣膜病、肝肾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传染性疾病。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人均签订知情同意书。4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生化指标检测 抽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 mL入抗凝管内,以3 000 r/min离心,取上层血清,采用日立N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及肌酐(Cr)、尿酸(UA)水平 ;采2 mL静脉血入促凝管内,分离血清,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2.2 CysC检测 抽取入院第2天晨起空腹肘静脉血4 mL,AMI病人为入院即刻抽取肘静脉血4 mL,置入抗凝管内,30 min内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层血清,置于-40 ℃冰箱中待测。采用美国RnD公司生产的DTX880多功能检测仪,以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试剂盒由美国RnD公司提供。

1.2.3 随访 以电话和门诊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ACEs)的发生情况,包括AMI、顽固性心绞痛(IAP)、血运重建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及心源性猝死(SCD)。将病人按照是否发生ACEs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组(ACEs组)和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NACEs组)。

2 结 果

2.1 各组CysC和hs-CRP水平比较 AMI 组和UAP组血清CysC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病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4组CysC和hs-CRP水平比较(±s)

2.2 CysC与其他指标相关性 血清CysC水平与年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0、hs-CRP、Cr、UA水平呈正相关(r=0.513、0.564、0.686、0.722、0.682,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62,P<0.05),CysC水平与BMI、FBG、TC、TG及LDL-C无明显相关性。详见表2。

表2 CysC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分析

2.3 随访结果 随访1年,观察组中共有31例病人发生ACEs,其中AMI 4例,IAP 11例,PCI 10例,CABG 4例,CSD 2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ACEs组和NACEs组病人在临床基线特征和用药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Es组入院时血清CysC水平为(2 433.94±734.30)ng/mL,明显高于NACEs组的(1 487.56±533.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CysC水平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OR=2.736,95CI(1.579~4.232),P=0.008]。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始动因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涉及多种危险因子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源于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泡沫细胞沉积于内皮间隙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等多种病理过程[3]。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3种病理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参与了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血栓形成等重要的病理环节,并且在维持斑块及其纤维帽的稳定型、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4]。同时研究发现斑块纤维帽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合并细胞外基质减少及蛋白酶,尤其是半胱氨酸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增加,是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主要内在原因[5]。

胱抑素 C 也称为γ-后球蛋白或γ-微量蛋白,体内有核细胞均可产生[6]。CysC以一种低分子量、碱性分泌性蛋白质存在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中,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的产生,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是CysC的主要生理学功能之一[7]。另外,CysC及其降解产物也可对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趋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参与到炎症反应的过程中[8]。刘荣静等[9]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ysC含量低于正常血管,而组织蛋白酶S及K等具有促弹性组织离解特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却过度表达,提示血管壁中蛋白水解酶及其抑制剂的失平衡,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不稳定的病理机制之一。

本研究结果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UAP和AMI)病人的血清CysC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存在正相关,说明CysC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过程,此过程涉及调节炎症反应。研究发现冠状动脉中炎性反应,炎症介质过度激活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组织蛋白酶S及K等,并在动脉弹力蛋白损伤处过度表达,促进粥样斑块纤维帽变薄破裂,从而导致急性冠状综合征的发生,在组织蛋白酶S及K过度分泌的同时,血管损伤处的CysC呈反馈性升高,导致血液中CysC浓度升高[10]。本研究同时发现ACEs病人入院时血清CysC高于未发生ACEs,病人血清CysC水平是冠心病病人ACEs的独立预测因子。hs-CRP水平与斑块破裂数量呈正相关,HDL-C水平降低可诱发易损斑块发生[11]。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血清CysC水平升高代表了hs-CRP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两者协同作用促进了斑块破裂易损,导致ACEs发生。Ruiz-Salas等[12]研究发现血清CysC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呈正相关,CysC水平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危险分层,CysC水平升高提示更为复杂的冠脉病变及不良预后,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CysC参与了冠心病的发展,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血清CysC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ysC可作为冠心病病人ACEs的独立预测因子。但CysC促进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冠脉发生病变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1] 王俊,王邦宁,王安才,等.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4):475-477.

[2] Ito R,Yamakage H,Kotani K,et al.Comparison of cystatin C-and creatinine-based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to predic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obesity and diabetes [J].Endocr J,2015,62(2):201-207.

[3] 徐志强,曹宾,王骏,等.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2):1290-1292.

[4] 付敏敏,周炳凤.胱抑素C及肾小球滤过率对冠心病的评估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1):23-26.

[6] 孙磊,杨志健,贾恩志,等.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12):1024-1028.

[7] 徐慧,龚开政,张昕,等.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胱抑素C、载脂蛋白A、脂蛋白a与GRACE评分的相关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761-765.

[8] Svensson-Färbom P,Almgren P,Hedblad B,et al.Cystatin C is not causally related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PLoS One,2015,10(6):265-269.

[9] 刘荣静,梁新荣.胱抑素C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3):429-431.

[10] 葛长江,任芳,吕树铮,等.血浆胱抑素C对冠心病的临床预测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3):273-276.

[11] Negrusz-Kawecka M,Poręba R,Hulok A,et al.Evalu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ystatin C levels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Adv Clin Exp Med,2014,23(4):551-558.

[12] Ruiz-Salas A,Cortés-Rodríguez M,Alegre-Bayo N,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ystatin C and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cardiovascular risk [J].Med Clin (Barc),2014,143(12):535-538.

(本文编辑王雅洁)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湖北丹江口 442700),E-mail:luoxh577@126.com

引用信息:罗显洪,张绪涛,李雪,等.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2930-2932.

R541.4 R256.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24.026

1672-1349(2016)24-2930-03

2016-01-19)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蛋白酶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酶法水解杏鲍菇谷蛋白制备抗氧化肽
关于麦芽中蛋白酶的分解研究
思乡与蛋白酶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纤维素酶及其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复配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