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脑微出血的ESWAN定量研究

2017-01-18 03:38王效春秦江波郝晓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丘脑基底节皮层

王效春,闫 蕾,张 辉,谭 艳,王 乐,秦江波,郝晓勇,李 丹

高血压病人脑微出血的ESWAN定量研究

王效春,闫 蕾,张 辉,谭 艳,王 乐,秦江波,郝晓勇,李 丹

目的 应用ESWAN测量高血压病人脑内脑微出血(CMBs)的校正相位值(CPV),分析CPV与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探讨CPV应用于CMBs定量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筛选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CMBs的病人63例,采用ESWAN序列扫描,测量脑内CMBs的CPV,分析其大小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结果 所有病灶CPV的取值范围-1.45 rad~0.52 rad,均值-0.99 rad±0.28 rad。皮层-皮层下区CMBs平均CPV在年龄、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危险分层分组中差异明显(P<0.05),并与年龄、高血压病程呈负相关;丘脑/基底节区的CMBs平均CPV在年龄、高血压病程的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年龄、高血压病程呈负相关;幕下区的CMBs病灶的平均CPV在各个分组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不同高血压危险分层病人的皮层-皮层下区、丘脑/基底节区CMBs的CPV有一定变化规律,测量CMBs的相位值能够为CMBs的病理改变、临床进展及预后情况研究提供依据。

高血压;磁敏感成像;脑微出血;校正相位值

高血压病人疾病早期血管壁破坏引起局灶性出血称为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CMBs被认为是继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之后预示脑内小血管病的又一可靠表现[1]。多发的CMBs标志着脑血管病变具有潜在出血风险,它对颅内大出血有着一定的预警作用。现已有研究证实高血压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约有56%的高血压病人在MRI检查中发现脑实质中存在CMBs。

ESWAN序列在传统SWI的基础上通过多回波加权得到图像,包含了更丰富的周围组织磁敏感信息,其相位图经过校正之后可以反映物质的相位位移变化。通过测量感兴趣区内铁的校正相位值(corrected phase value,CPV)反映其相位位移转变。有研究证实CPV值越小,铁含量越高[3],将CPV应用到CMBs的诊断中就可以获取脑内不同位置CMBs内铁沉积的情况,因此CPV有望成为定量诊断CMBs的重要评估指标。本研究通过测量脑内CMBs的CPV,分析病灶位置、CPV的大小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及高血压危险分层之间的关系,探讨CPV应用于CMBs定量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4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并行磁共振检查的高血压病人,行头颅ESWAN序列扫描,筛选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CMBs 63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3例;年龄45岁~86岁(65.16岁±10.85岁);高血压病史2年~21年(9.12年±5.04年)。纳入标准:符合我国2010年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4];ESWAN序列上发现CMBs;发现高血压后规律使用相关药物,血压控制良好。排除标准:图像质量不佳,使诊断和测量有一定困难者;MRI显示存在其他疾病者;继发性高血压病人;有磁共振检查禁忌证者。

1.2 磁共振扫描方法 使用GE公司的3.0T磁共振设备进行ESWAN序列扫描,扫描参数如下:TR/TE=38 ms/25 ms,翻转角20°,层厚/层间距=2 mm/0 mm,矩阵320×288,空间分辨率0.47×0.63×2 mm,带宽31.25,相位编码FOV=1,回波数=8。

1.3 ESWAN图像后处理 在GE工作站上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点击Functool软件进入右上方的ESWAN处理界面,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移动滑块选取200-9530的MR单元阈值;选取尺寸为32×32的滤波器过滤由于背景造成的相位位移;忽略前3组回波序列图像,可信区间定为95%;点击COMPUTE,等待图像处理完成;将获得的图像进行MIP处理,层厚2.0 mm,层间距10.0 mm。

1.4 影像学诊断 本研究CMBs的选取标准为ESWAN图像上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直径为(2~5)mm的病灶,病灶至少有一半被脑实质包绕,并通过不同序列的影像征象鉴别除外钙、铁沉积及血管流空[5]。将脑实质分为皮层-皮层下区、丘脑/基底节区、幕下区三个部位,详细记录ESWAN序列上CMBs的数目、位置,在校正后的相位图上手工划取ROI,测量病灶CPV,三次测量最后取平均值。所有测量均由一人独立完成,注意避免结构重叠及容积效应。

2 结 果

2.1 CMBs病灶的CPV 63例均在ESWAN序列上发现CMBs病灶,总数为256个。有13例在常规序列上发现CMBs病灶,其数目为41个。ESWAN序列比常规MRI序列检测到更多的病灶(P<0.05)。在ESWAN序列校正相位图上测量检出的CMBs病灶的CPV,测得的CPV值在-1.61 rad~0.46 rad,平均值-0.83 rad±0.20 rad。CMBs病灶的患病率分别为皮层-皮层下区66.7%、丘脑/基底节区82.5%、幕下区38.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个不同部位病灶的CPV,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38,P<0.05)。采用SNK-q检验两两比较不同部位病灶的CPV,结果显示3个不同部位两两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区域CMBs的CPV值与临床资料比较 所有病人分别按照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及高血压危险分层进行分组,计算并比较各区域CMBs病灶的CPV值。不同性别病人各区域CMBs的CP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以65岁为界限分组,皮层及皮层下区、丘脑/基底节区CMBs的CPV在不同年龄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38)。皮层及皮层下区CMBs病灶的CPV在不同高血压病程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

本研究按照201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治疗工作组SEH/ESC高血压治疗指南分级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低危-中危组、高危-极高危组,比较各区域CMBs的CPV在不同分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见表1),皮层及皮层下区CMBs病灶的CPV在不同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42)。

表1 各个区域CMBs相位值的人口学特征(±s) rad

2.3 各区域CMBs的CPV与病人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将不同区域CMBS的CPV与病人的性别分组、年龄分组(<65岁、≥65岁)、高血压病丘脑/基底节区CMBs的CPV随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皮层-皮层下区CMBs的CPV随高血压危险层次的提高有下降趋势,丘脑/基底节区和皮层-皮层下区CMBs的CPV随高血压患病年限的延长有下降趋势,幕下区CMBs的CPV与这几项临床资料均无明显的相关性(见表2)。

表2 不同部位CMBs的CPV值与临床资料分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3.1 CMBs的病理基础及其诊断的临床意义 脑内微小血管发生病变时会导致CMBs的出现,其特点主要是出血量微小,大多没有临床表现,正因为如此,CMBs往往不被临床所重视。CMBs不同于症状性出血,它仅仅是含铁血黄素的沉积,是一种具有出血倾向的状态。由于病灶很小,国内外活检后的病理研究并不多[6-7]。 CMBs曾经被认为是没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对脑功能影响甚微的脑血管改变,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MBs与多种神经系统病变存在一定的关联,如阿尔茨海默病、脑淀粉样变性、高血压血管病变等[8],还有研究认为CMBs可以预测病人将来有发生卒中或者卒中再次发作的危险[9],它能够预测病人将来有症状性出血的可能[6]。因此,及时发现CMBs能够为临床上判断微血管病变有无出血倾向及其严重程度提供参考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ESWAN序列定量研究CMBs的优势 不同组织之间的磁敏感效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SWI正是利用了这种磁敏感差异以及BOLD效应成像的一种磁共振新技术,它是一个三维采集的、具有完全流动补偿的高分辨率梯度回波序列。ESWAN序列与常规SWI相比,能够降低化学位移伪影,磁敏感性更高,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也有显著的提升。CMBs中不同时期的血红蛋白均能够通过吸引局部磁力使信号缺失,在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本研究结果发现ESWAN序列能够更好地诊断高血压病人CMBs病灶,并且通过成对的相位图和磁矩图使得病灶情况更加直观[10]。此外该序列还能够提供CPV这一定量指标,对铁含量进行测量,使得测量脑组织磁敏感性成为可能。

3.3 CMBs病灶CPV定量研究结果 本研究测量了脑内不同区域CMBs的CPV,CPV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皮层-皮层下区、幕下区、丘脑/基底节区,由于CPV与铁含量呈反比[3],CMBs内铁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丘脑/基底节区、幕下区、皮层-皮层下区,这也进一步印证了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病变主要发生在豆纹动脉这一病理学基础,血管损害严重程度不一可以导致不同区域铁含量不同。不同性别间不同区域CMBs的C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不表现出相关性,可以认为脑内CMBs的铁含量并不受性别差异的影响。皮层-皮层下区、丘脑/基底节区CMBs的CPV在不同年龄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皮层及皮层下区、丘脑/基底节区CPV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该区域病灶的铁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年龄可能是这两个区域出现CMBs的危险因素。

皮层及皮层下区CMBs的CPV在不同高血压病程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丘脑/基底节区和皮层-皮层下区内的CMBs内的铁含量随高血压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这可能是由于罹患高血压的时间越长,脑内穿支小动脉玻璃样变性逐渐进展,因此小血管的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皮层及皮层下区CMBs的CPV在不同高血压危险分层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PV值与高血压危险分层呈负相关,这一结果提示当高血压危险层次越高时,皮质小动脉越容易受损,因而病灶内铁含量增多。

ESWAN序列比MR常规序列发现CMBs 敏感,CMBs的CPV与高血压危险分层有关,定量测量CMBs的CPV有助于临床上判断脑微血管病变出血倾向及其严重程度,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1] Charidimou A,Krishnan A,Werring DJ,et al.Cerebral microbleeds: a guide to detection and clinical relevance in different diease settings[J].Neuroradiology,2013,55(6): 655-674.

[2] Roob G,Lecher A,Schmidt R,et al.Frequency and location of cerebral microbleed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2000,31: 2665-2669.

[3] Ning N,Zhang L,Gao J,et al.Assessment of iron deposition and white matter maturation in infant brains by using enhanced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 R* versus phase value[J].PLoS One,2014,9(2): e89888.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 579-616.

[5] Schrag M,Mcauley G,Pomakian J,et al.Correlation of hypointensities in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es to tissue histology in dementia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a postmortem MRI study[J].Acta Neuropathol,2010,119(3): 291-302.

[6] Poels MM,Vernooij MW,Ikram MA,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microbleeds: an update of the rotterdam scan study[J].Stroke,2010,41(10): 103-106.

[7] Naka H,Nomura E,Kitamaura J,et al.Anitiplatelet therapy as a risk factor for microbleeds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analysis using specific antiplatelet agent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3,22(6): 834-840.

[8] Werring DJ,Gregoire SM,Cipolotti L.Cerebral microbleeds an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J].J Neurol Sci,2010,299(2): 131-135.

[9] Steven M,Greenberg MD,et al.Cerebral Microbleeds: A guide to detection and Interpretation[J].Lancet Neurol,2009,8(2): 165-174.

[10] Guo LF,Wang G,Zhu XY,et al.Comparison of ESWAN,SWI-SPGR,and 2D T2*-weighted GRE sequence for depicting cerebral microbleeds [J].Clin Neuroradiol,2013,23(2): 121-127.

(本文编辑王雅洁)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 030001)

张辉,E-mail:zhanghui-mr@163.com

R544.1 R743.3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24.035

1672-1349(2016)24-2954-04

2016-08-22)

引用信息: 王效春,闫蕾,张辉,等.高血压病人脑微出血的ESWAN定量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4):2954-2957.

猜你喜欢
丘脑基底节皮层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扣带皮层结构和灌注变化
急性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对川芎嗪注射液用药指征的指导作用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丘脑前核与记忆障碍的研究进展
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影响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背侧丘脑解剖结构及其生理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