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道德视角下大学生抑郁症综合关爱帮扶康复案例分析*

2017-01-20 13:02师会芳陈永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康复心理大学生

师会芳,陈永华,王 楠,吕 茵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shf62@mail.xjtu.edu.cn)

伦理道德视角下大学生抑郁症综合关爱帮扶康复案例分析*

师会芳,陈永华,王 楠,吕 茵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shf62@mail.xjtu.edu.cn)

目的通过对1例典型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综合帮扶的案例分析,探讨伦理道德视角下“综合关爱帮扶系统”来促使抑郁症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建立社区网络化的支持体系:老师家访、谈心,专业心理咨询,宿舍舍友、班级同学、亲友的关爱与支持,为患者提供一个三位一体的社区综合支持系统,综合运用健康教育、社会支持、认知疗法等方法和手段,来帮助抑郁症患者进行康复。结果通过系统、科学的综合帮扶,患者基本摆脱了抑郁症的阴影,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临床实践当中。结论综合关爱教育法可促进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抑郁症;综合帮扶系统;伦理道德

当代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优越、从小被家人呵护,无挫折经历,进入大学面对新环境、新问题时,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也是近几年大学生心理问题逐年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抑郁症(Depression),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思维迟缓等,常常自责自罪,进而出现饮食少、睡眠质量差,有的会出现疑病症,即总担心或总以为自己患有各种躯体疾病,甚至严重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轻生的念头及自杀的行为[1]。对于大学生而言,辅导员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帮扶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伦理道德角度,注重人文关怀,从心理层面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全方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应该是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这也是更高层次的教书育人。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障碍,尤其是抑郁症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关于如何让大学生心理更健康,在校大学生之思想教育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进而从伦理学角度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这是摆在任何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目前已经做了很多方面的尝试及创新。本文通过分析1例经过采取“综合关爱帮扶系统”帮助大学生抑郁症患者成功康复的案例,来探讨面对诸多的大学生抑郁症患者,作为高校教师如何从伦理道德视角,运用伦理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其康复这一重要课题,希望该措施与方法能给遇到相同问题的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力。

1 背景资料

李某某,女,回族,24岁,2010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方某大学。入学后因为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及对生活的乐趣,主要表现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花费较多时间用于看网络小说,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不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考试不及格现象严重,日常表现意志消沉。性格内向,更为不幸的是由于该生父母与其交流沟通方式不妥当,言语上刺激致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更为严重,最后该生发展成以自我放弃的方式对抗父母的管教,或者在她看来是“报复”行为:整日不出门,看网络小说,不按时吃饭,精神萎靡,不修边幅,不主动与他人交流,不及格课程越来越多;与父母关系越来越差,从不主动与父母通话,甚至拒接父母的电话,即使放假也不愿意回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感觉力不从心,进而就顺其自然,听之任之。李某某本人也不愿意去医院就诊,之后经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家长的共同规劝,才前往医院就医就诊,在精神心理门诊被诊断为“抑郁症(重度)”,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抗抑郁治疗。

2 干预方法

2.1 抑郁症病因分析

抑郁症不是单一因素的疾病,而是跟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三方面共同起作用而导致的精神心理疾病[2],关于临床病理生理机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本文仅就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方面进行探讨。就本案例中李某某病情成因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该同学因为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心理不接受或者抵触,但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又不具备申请调换专业的资格,所以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原动力明显不足,时间投入不够,挂科逐渐增多,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这是主要诱因。第二,该生性格内向,遇到困难不愿请求别人帮助,不善于与人交流沟通,自我调节能力及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差。第三,父母与孩子交流方式不当,特别是不当的语言和方式非但没有缓解孩子的情绪,反而使病情更加严重。第四,该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来到大学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生活上有一定的攀比心理,与其他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相比,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不平衡及潜在的自卑感。以上四方面的因素综合导致了该生出现了情绪低落,对生活缺乏希望与兴趣,没有自信,自暴自弃,久而久之,逐渐地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症状。

2.2 伦理道德视角下综合帮扶系统方法

针对该生情况,在综合分析病情成因及正规使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在伦理道德视角下,通过老师对学生的“综合关爱帮扶系统”,从情感上,展开情感关怀,提供情感支持,力争做到以情动人、以爱化人;从空间上,充分利用书院优势,打造温馨宿舍空间,创造温暖班级氛围,为其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帮助其转变康复;从人员方面,动员各方力量,各尽其能,书院辅导员找其谈话、进行家访,并在学校政策许可的范围之内给予其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同时发动其舍友、学生干部、班级同学给予适当的关爱与帮扶,楼管阿姨则从宿舍管理人员的角度给予其理解与关怀。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家庭访问。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获得家庭的支持,书院领导带领辅导员老师前往该同学的籍贯所在地,通过与其父母及其主要的直系亲属进行面对面地、真诚的沟通与交流,不仅充分、全面地了解了该同学所处的生活、成长环境及该同学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同时,也向其家长、主要亲属充分说明了该同学目前的状况,并且详细告知了抑郁症的危害性和目前应该采取的治疗方法等相关的科普知识,让他们了解抑郁症,为取得家庭的理解与帮助做铺垫。

第二,对父母教育方式进行适当干预。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造成该生与父母之间产生情感隔阂,故意疏远父母,从而导致缺少父爱母爱。爱的缺失、不当的言语使孩子形成了比一般孩子更为严重的逆反心理,其结果就是拒绝与父母沟通。由于长期的缺乏主动关爱,人际关系逐渐恶化,渐渐被孤立起来,其内心也就更加的孤独,久而久之,其内心的抑郁相关情绪逐渐显化。这时,通过家访的方式,在与家长充分沟通的情况下,领导及辅导员老师耐心地跟父母讲解了应该采取的教育方式,作为家属应该如何与其沟通,对于一些不当的方式提出纠正,并且特别强调父母及主要亲属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家庭成员主动参与“综合关爱帮扶系统”,一起为孩子的健康努力。经过随访发现,在与父母耐心交流及给予了一定的专业指导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变,日常中多了一些关心、鼓励,对孩子的指责、挑剔、抱怨减少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从心理与情感上的关怀与体贴多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逐渐缓和,交流增多,学生主动接触外围环境的意愿也慢慢增强,从而愿意走出宿舍,走进课堂,走向操场。

第三,社区支持。辅导员充分发动该生身边同学加入其中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给他们讲解了有关正确认识抑郁症的相关知识,经过讲解,让更多的同学获悉了关于抑郁症的成因及如何正确地预防与治疗措施,同时了解抑郁症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疾病,社会的支持对于促进抑郁症的转归及巩固意义重大。积极动员其身边所有人,让他们平时多积极主动地与其进行良好的交流,主动而自然的关心其日常的生活、学习方面的问题,力所能及得给予鼓励与帮助,形成充满温暖、爱意良好氛围,让其感受到周围人的善意,进而让该生从内心里充满自信,主动敞开心扉,并且从心理上接受来自同学的善意帮助与友好情谊,从而消除抵触情绪。

第四,经济援助。由于该生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能对其心理上有一定影响,这也是其不愿意去医院治疗而所顾虑的事。书院领导及辅导员实事求是地向校方汇报该生的情况,并根据学校相关的救助政策,为该同学成功申请到了家庭临时困难补助、国家助学金等,从而在经济上给予该生一定的帮扶,以让其能安心就医、静心养病。

第五,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在辅导员老师及家长的努力下,做通了学生心理工作,成功规劝了该生主动前往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咨询、倾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利用专业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了该生科学的心理指导、情感帮扶,促使其恢复自信,克服自卑。

第六,知心工程。辅导员不定期地与该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谈心、谈话,并根据交流、交谈情况,综合协调各方面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其父母、主要的亲戚、班干部、同学、楼管阿姨等针对性地解决了各种具体问题,全方位的给予其切实而真诚的关心与帮助。

3 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帮助,该同学基本走出了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逐渐得到了恢复和提升;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平时能够主动给父母打电话,节假日主动回家与父母进行深入交流;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主动与舍友、同学聊天、逛街等;主动和老师打招呼、找老师帮助解决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生活也基本规律,作息正常、按时上课,认真参加临床实习,基本能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学业成绩已经合格,目前已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

4 讨论

4.1 正确认识抑郁症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良好的治疗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抑郁症已经成为困扰很多人的难题。根据相关的研究,目前约有17%的人可能患有抑郁症[1]。正处于心理成熟期的大学生群体中,抑郁症患者更为引人关注。抑郁症主要临床表现:①精神心理上而言:兴趣减弱,个人意志逐渐消沉,自我感觉心情十分烦闷,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表现出严重的悲观、绝望,同时很难有面对各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自暴自弃,丧失了顽强拼搏的斗志,从心理否定自我,没有自信心,甚至没有自尊心,平常顾虑重重,过分地寄托与依赖别人,容易多愁善感等[3]。个别病情特别严重者甚至会采用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宝贵生命。②躯体上而言:经常出现失眠,有时伴发心慌、头痛症状,出现这种异样之后,表现出更加悲观的心态,认为自己是不是得了绝症,部分人会四处求医,做各种检查,即使都正常,仍觉得自己有病,难以听从医生的解答。个别严重的情况,甚至可以导致极度消沉,生活都无法自理,长时间下去,会发展成精神崩溃。

抑郁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主要的共识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研究表明,抑郁症有一定家庭聚集性。有些文献研究数据显示,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而言,其直系亲属患抑郁症的风险要比正常人高3倍。这其中既与家族遗传基因有关,也与环境中反复精神刺激,从而形成对抑郁症的发病敏感度增加有关。②与生理生化因素有关。目前有研究表明,抑郁症具有一定的生理生化基础,即发现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机体内,某些生活活性化学物质较正常人而言,明显减少,这些化学物质正常生理功能是促进患者情绪的调节与把控,那么这些物质的减少,就将促进患者的抑郁状态与情绪。综合上面两点,规范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是必要的,该生接受了三甲医院心理科正规的抗抑郁药物治疗。③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就大学生而言,这一阶段是人进一步成长与成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大学生心智日趋成熟的窗口期,但这一阶段总体而言,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发育不健全与不完善,其自我调节的能力相对较差,其心理承受外界变化与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弱,遇到问题不能较好地变通处理,特别是在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如果不及时疏通或者合理地调节,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很容易患上抑郁症。所以,社会帮扶对抑郁症的康复得尤为重要,应与药物治疗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

4.2 伦理道德视角下有效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及治疗效果的巩固

“社会支持”这一专业术语的使用,是在有关的社区心理学及大众流行病学的研究中被使用,其主要指的是所有与人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综合的社会因素。在这方面而言,“社会支持”被定义为:介于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所共同感知到的各种资源交换,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接受者的健康[4]。同时,在心理学领域,关于社会联系与人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在19世纪末期就开始致力于创建一个强有力的理论论据,通过突出地强调心理疾病的可能社会致因,即在人口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广泛纳入有关的社会因素。从20世纪以来,有关的社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对于充满社会排斥或者社会融入程度相对低的个体而言,其身心健康水平较差,同时死亡率也就相对较高。同时,20世纪70年代初期,精神病学相关的研究结果中,首次正式引入了“社会支持”的概念,有研究者认为,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能有利于人身心的健康,因为社会支持,其中一方面对处于相对压力状态下的个体而言,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另一方面,对个人维持一定良好的情绪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抑郁症患者最需要正面的且具有建设性的社会支持,这种支持是含有情感的、阳光一样的爱和关怀,它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的巩固。本案例利用社会支持理论,采取综合系统帮扶模式,动员各方力量,帮助该生恢复自信心,提升自我调节力和环境适应性。特别是通过家访,了解该生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从根本上分析、找准发病原因,为综合帮扶规划打下良好基础;夯实知心工程,辅导员不厌其烦多次找该生深入交谈,并提供及时情感关怀,从而逐渐走入该生内心,使该生最终打开心扉、开口倾诉,并使其能够重新认定自己,获得信心;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治疗,帮助其正确的评价自己,肯定自己和喜爱自己,激发出热爱生活的激情;舍友、班级同学给予的微笑、关心让其感到温暖与爱,获得了与人交往的勇气;学校在政策许可下给予的经济资助使其缓解了经济压力,感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本案例所采取的“综合关爱帮扶系统”帮扶措施全方位的包括了该学生学习和生活,切实做到让爱无处不在的社会氛围,让其做到更好的治疗依从性、更快的恢复,最终按期、顺利完成学业。

4.3 伦理道德视角下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缓解抑郁症患者病情及改善长期预后

本案例充分利用生态学理论中有关伦理道德的综合关爱帮扶系统,切实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针对其个人而言,让其具备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融入环境中;二是针对其个人、家庭及其成员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而言,并且充分地将其个人及其所需要的各方面的资源、服务与机会有机地连接起来;三是针对其个人环境系统而言,通过充分地改善其周围的系统环境,从而更有效地让环境满足其需要[5]。同时,这一生态学的模式,综合了个人的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系,侧重于更好地解决其关键的转折问题及内在的需求。由于抑郁症是一种综合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其病程有时迁延不愈,而且很容易复发,同时这个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可能应激源,将导致其以及其家庭主要成员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其中一方面是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进一步增大了总体的经济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收入;另一方面,患者本身情绪抑郁、消沉,这样势必影响整个的家庭生活质量。在对该生进行帮扶的过程中,我们一面给家长普及抑郁症的知识,一面在为患者治疗的同时进行感恩教育,以增强患者与家人之间的理解,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综合关爱帮扶系统”是社会支持的一个部分,是从伦理学角度出发的人文关怀,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于抑郁症而言,十分有利于其康复。自从20世纪70年代,精神病学理念中引入了“社会支持”这一概念以来,医生、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研究所提出的“综合关爱帮扶系统”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支持,并且是建立在社会支持理论及生态平衡理论的基础上的关爱方式。通过这一方式,建立起三维网络化的社会支持体系,让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处在更加温暖、人性化的生态环境中,使患者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感受到周围人的善意,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和谐平衡状态。进而,让其能够主动地与老师及周围的人员进行真诚的沟通与交流,融入集体中,并且能够积极地参加学校的各种文娱活动。同时,其周围的人也积极主动地与其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真诚地向其表达出关爱与理解,使之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久而久之,让其养成更加豁达、开朗、乐观的性格,努力营造出一个祥和、宽容及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的环境。同时,给予规范、有效的抗抑郁治疗药物,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及巩固疗效,直至完全解除抑郁的痛苦,恢复正常的生活。

综上所述,运用“综合关爱帮扶系统”,是伦理道德视角下的人文关怀系统,让患者沉浸在爱与温暖的环境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更快、更好的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讨与推广的方法。

[1] 王永顺,王岚.传统体育养生手段对大学生抑郁症辅助治疗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12):79-80.

[2] 范青,李建林.女性抑郁症[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15(3):154.

[3] 高延斐.对大学生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6):194-195.

[4] Shumaker, S. A. , Brownell,A.Toward a theory of social support:Closing conceptual gaps[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84,40(4):11-36.

[5] 宋文霞.抑郁症患者康复指导的案例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0):5907-591.

〔修回日期2017-07-01〕

〔编 辑 金 平〕

CaseStudyoftheComprehensiveCareforCollegeStudentwithDepressionintheSightofEthics

SHIHuifang,CHENYonghua,WANGNan,LYUYin

(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EducationandResearchCenter,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E-mail:shf62@mail.xjtu.edu.cn)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rehensive care and help system” 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1 typical college student with depression. Method: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ty network support system: teacher’s home visits and talk,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love and support from dormitory roommates, classmates and relatives, we provided a three-in-one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support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ly used health education, social support, cognitive therapy and other method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Results: Through the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care, the patient basically freed from the shadow of depression and put into the clinical practice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Care Education is possible 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depression.

Depression; Comprehensive Support System; Ethics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JDSZ3031);2014年度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人文社科类)“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教育关怀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K2014026)

R-052

A

1001-8565(2017)08-1006-05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8.20

2017-05-08〕

猜你喜欢
康复心理大学生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