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的信息化教学师资培训的初探

2017-01-20 17:00蒋平周琼陈京红傅迎美张晨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5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医学实验室

蒋平,周琼,陈京红,傅迎美,张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30

《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的信息化教学师资培训的初探

蒋平,周琼,陈京红,傅迎美,张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30

围绕自主开发的《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教学软件其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对相应教师开展了信息化培训。目的是力争改善实体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为提升转化医学实验教学质量做有益的尝试。《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信息化教学师资培训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相关教师,共进行3轮培训,培训内容围绕3点而开展:①虚拟实验教学设计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教学设计核心作用;②配合传统实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③进行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经过3轮培训后,《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未来应及时对相应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培训,使该软件发挥更出色的教学效果。

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信息化教学;师资培训

转化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使学生掌握转化医学理论和实验技术是转化医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1-3]。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Virtual Reality Laboratory)的出现,使得创建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促进智能化的网络教学资源与实体教学资源的结合成为了可能[4-5]。

《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教学软件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面向医学院校学生自主开发的基础实验教学软件,依据转化医学实验相关课程标准进行设计,参考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工程实验等课程要求;并充分考虑到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及兴趣,制作时力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该软件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但对于《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的教学实施,既需要一个完整、科学的课件,更需要从事教育的主体即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新设计。无论虚拟/传统实验教学,其教学目标都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7]。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心理特点,能够从多种实验教学形式中合理、适度地选择各种信息化教学载体进行高效的教学设计,这是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的关键,也促使对于转化医学实验授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5-7]。

围绕自主开发的《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教学软件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相应教师开展了信息化培训。培训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而开展,力争改善实体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为提升转化医学实验教学质量做有益的尝试。

1 教学设计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教学设计核心作用

教学设计是一切教学的核心。首先,教师要确定《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整体教学设计:如何突出虚拟实验的特点等—这些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并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其次,确定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知识背景的合适实验内容,并设计教学效果。最后,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能为了“虚拟实验”而使用虚拟实验室,一切都应与课程的教学目标相一致[8]。

《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是信息化时代一种全新的虚拟教学形式,更是转化医学实验教学活动创新的平台。虚拟实验教学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其教学设计也要创新。教师设计《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教学内容时,无论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应勇于创新,这也符合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点。

2 配合传统实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传统实验模式由于受时空多种限制,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并不是要取代传统实体实验教学,而是可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可有效提高实体实验教学质量。

《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的优势在于:通过视频、音频、三维动画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关注实验的整体设计思路;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使教学更丰富活泼,教育成效更加显著[9-12]。但是,虚拟实验室对于一些强调动手操作获得经验的实验(如解剖学实验等)相对较难发挥虚拟教学的优势。而多年的实体实验教学的优势在于: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应与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相互补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 进行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

《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是对实验教学方式的创新,也需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的教学展示与试用,对该教学软件的整体教学效果持肯定态度的有148名学生,并随着年级的提升和计算机知识、基础医学知识的增加,该课件的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升,提示本科生第二学年医学生可能是该课件的最适宜的教学人群[9]。

学生们针对该课件用户体验的教学效果评价,包括:“视频过小,画面颜色太单调,音频需要改善”“操作提示需要更加清楚”“需要兼容多种浏览器”等。这些意见表明,软件的用户体验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学生们进行虚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9-13]。

4 总结

自主开发的《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软件,为医学生提供了学习转化医学实验的虚拟环境,利用丰富的网络和信息化资源促进自学。同时,该软件也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虚拟实验室教学是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我们要充分发挥虚拟实验室教学设计的核心作用。将实验讲授更加直观、更具有可感知性,也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活泼、教学效果更为显著。②虚拟实验室能够解决学习交互性的要求,但传统实验室依然有“亲临其境”亲手进行实验操作的无可替代的优势,新兴的虚拟实验室教学手段无法替代其全部内容。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其各自的优势[14-21]。③虚拟实验室还需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充实和完善,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

虚拟实验室是信息时代教育的新形式,代表实验教学发展的新方向。《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软件需要进行科学的信息化师资培训,使其发挥更出色的教学效果。

[1]蒋平,刘俊文,陈京红,等.应用VRLab进行转化医学虚拟实验教学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3):232-234.

[2]孙铭娟,王梁华,黄才国,等.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室的应用展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6):754-756.

[3]孙铭娟,王梁华,黄才国,等.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应用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3):283-285.

[4]石新丽,唐飞羽,孙梦雯,等.虚拟实验室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6):114-116.

[5]戴淑芳,张蓓蓓,李连宏.医学机能虚拟实验室在多元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4):849.

[6]张伟,张雁容.对医学院校构建虚拟实验室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19):99-101.

[7]王龙海,胡光民,张荣军,等.虚拟医学形态学综合实验室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1):879-881.

[8]刘亚丰,吴元喜,苏莉,等.信息化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3):39-43.

[9]蒋平,周琼,余一旻,等.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课件在医学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4):583-586.

[10]张菊.虚拟技术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9):81-82.

[11]张澄华.职业教育信息化与财会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以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为例[J].科技风,2015(24):218.

[12]刘新海,马彦恒,马晓琳.虚拟仿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5(11):90.

[13]周若宇,贾舒婷,吴晓明,等.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和转化医学理念的创新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5(30):64-65.

[14]刘晋华.基于教育变革环境下高职财经类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模式探索与创新—以商业虚拟环境(VBSE)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为例[J].经贸实践,2017(5):24-25.

[15]臧华东.信息化虚拟教学工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内江科技,2016(12):48,55.

[16]杜玉宝,孙淑强,亓文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7):26-28.

[17]严峻.虚拟实训平台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运用[J].电子制作,2016(15):66-67.

[18]唐文晶,万冬.试论虚拟仿真平台下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之可行性[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5(2):28-31.

[19]於晓兰.信息化条件下虚拟实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3):107-108.

[20]苏强林,赵雅兰.浅析计算机虚拟化对信息化教学的影响[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78-80.

[21]李平,毛昌杰,徐进.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5-8.

R-4

A

1672-5654(2017)09(a)-0061-02

2017-06-08)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5.06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师发展培训项目(JSFZ1600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培育项目(WK-2014 10);201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平台建设立项项目(13dz22 60500)。

蒋平(1978-),女,江苏宜兴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虚拟实验室的开发及应用。

张晨(1977-),男,上海人,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E-mail:zhangchen645@gmail.com。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医学实验室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