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在晚期癌症临终关怀中的全人照顾研究
——基于山西省某宁养院的实践

2017-01-20 17:00刘卓晓王志中姚尚满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5期
关键词:全人黄某灵性

刘卓晓,王志中,姚尚满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

医务社会工作在晚期癌症临终关怀中的全人照顾研究
——基于山西省某宁养院的实践

刘卓晓,王志中,姚尚满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

目前人口老龄化结构在不断加深,肿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但随着人们对于生命质量的追求提高,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从全人照顾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全人照顾的重要性,并从社会工作的方法、主要服务对象、全人照顾要素分析,联系实践经历,分析医务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中的全人照顾。

临终关怀;全人照顾;灵性;医务社会工作

临终关怀是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在可预见的生命旅程即将终结时,提供一种积极的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保全患者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通过缓解患者及家属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等方面的痛苦,使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途中感受到尊严,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使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1 全人照顾的界定

临终关怀在服务过程中关注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身、心、社、灵”方面,宁养服务的“五全”照顾理念即“全人照顾”“全家照顾”“全程照顾”“全队照顾”“全社区照顾”,其中的“全人照顾”即除身体症状外,提供社会、心理、灵性的全面照顾。即团队除了提供最基本的减轻疼痛的服务以外,还从心理、灵性等方面提供服务[1-3]。当疾病的治愈无望,死亡不可避免时,临终关怀团队帮助患者进入一个没有孤独、平静安静且有尊严地面对死亡的境界。

2 全人照顾的重要性

2.1 中国传统生死观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对于死亡的问题都是避而不谈的,谈论死亡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事情。面对即将与亲人分离并对死后的世界一无所知的焦虑,使临终者无法正向地面对死亡[4]。故而长期受不良情绪的困扰,甚至在困扰中离世。

临终关怀的全人照顾关注患者的各层面需求,能够促进临终者与其家属在这段特殊时期更好地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死亡的自然规律,降低对于死亡的恐惧,使去者善终,留者善存,达到生死两相安的境界。

2.2 临终者的全人照顾需求

临终患者(或致死性疾病)从知悉病情到濒临死亡的心理反应分为5个阶段,包括震惊与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纳。但阶段论的不足在于没有认识到情绪反应是不断相互交错在整个死亡历程中。临终者在临终阶段是无助的,他们需要来自家属、临终关怀团队以及社会的关怀,去帮助他们顺利走完人生。

2.3 临终者家属的全人照顾需求

家属是与临终者最为密切的关系者,在服务对象临终阶段,家属除了要担起照顾临终者衣食起居等责任,同样要经受即将失去亲人的疼痛和对未来的恐惧。家属是患者最期待的支持者,关怀家属实则是在强化服务对象的家庭支持系统,对家属的全人关怀可以使其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日常照料和精神支持。

3 宁养服务过程中全人照顾的实践探究

3.1 宁养项目概述

宁养项目是在国内首次创立了以家居服务为主要特色的全人照顾服务模式,项目旨在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家居服务、咨询服务、门诊服务为主要服务方式,进行镇痛治疗、护理照顾、心理辅导、家属教育、哀伤辅导等服务。

3.2 医务社会工作在全人照顾中的工作方法和服务内容

宁养项目是以居家服务为主要方式,医生、护士、医务社工进行上门访视,社会工作专业义工与临终者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对接服务。该研究基于两年的临终关怀服务经验和感受,以下从服务对象、全人照顾要素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服务对象上划分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①对于临终者而言,医务社工通常按照个案工作的步骤进行工作,首先从服务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灵性”等多方面进行需求评估,再制定服务计划,联合临终关怀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共同进行服务,应尊重服务对象的个别化,采用优势视角分析,提高服务对象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提高其生命欲望。②对家属的关怀同样重要,医务社工可通过个别访谈、家属团体活动等方式对家属进行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普及照护知识、情绪疏导、情感支持等,构建家属间支持系统,提升家属的生活质量[5-7]。由于宁养项目服务方式的特殊性,家属团体活动通常是半封闭小组,利用家属前往宁养院取药的时间进行活动。家属团体小组形式多样,如:减压小组、互助小组、手工小组等。③宁养项目的服务对象还包括全体居民,主要是面向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等大众,提升大众对末期临终者照顾的知识及理念、宣传生命教育、培养正确的死亡态度及生命意义观、推广“善终-善别-善生”理念。主要的形式包括专题讲座、义诊、图片展、座谈会、对社区卫生专员进行指导培训等。

从全人照顾的要素角度,以下分别从心理、社会、灵性方面进行分析。

在心理层面,临终者主要面临着对死亡的畏惧、未了心愿的浮现、孤独、不舍等方面的问题,在对临终者心理层面介入时,对于死亡的恐惧,医务社工应以渐进、婉转的方式来帮助服务对象转变心态,学会更好地看待死亡,重塑服务对象思考方式;对于晚期临终者在生理上、情绪上的崩溃感,医务社工可采用的最好的方式即为陪伴,仔细聆听服务对象的心声,鼓励其发泄;对于未了心愿的遗憾和牵挂,医务社工应鼓励服务对象表达,并与其社会支持系统合作,尽可能地协助服务对象完成心愿。

在社会支持方面,临终病人面对的问题,包括失去重要角色和关系造成的社会孤立。社工可协助其家属为服务对象创造安全、舒适的家居照顾环境,必要时链接社会资源,在医护人员的督导下,向照顾者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服务对象及其支持系统和谐相处,减少彼此间的遗憾,促成亲友、社区等对服务对象的关心与支持。

灵性的照顾强调临终者与自己、与神、与他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共融[8]。台湾“宁养疗护之母”赵可式提出宁养疗护的三大目标是“身体平安、心理平安、灵性平安”,并将灵性定义为 “一个人思考存在的意义,其中包含有人内在丰富的源头和意识体会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首先应尊重服务对象个别性,社工可利用一本《旅行笔记》,引导服务对象回顾人生路上的美好、机遇、挑战等,领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自我发现与自我认可。当服务对象拥有宗教信仰时,社工应将自身的宗教信仰或人生哲学暂时放下,绝对尊重服务对象宗教信仰。同时可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宗教、生死观、死后的世界[9]。还可采用音乐疗法、艺术治疗、意义治疗法等方法,使临终者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的价值,使其对过去、对现在、对未来充满平和、安适,接受死亡。

虽然在现阶段,临终关怀事业还存在着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团队建设不完善、资金紧缺、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但是可以明显感受到临终关怀的迅猛发展,临终关怀是我们未来社会的需要和人类文明的标志,它体现了对于生命的尊重,在生命的最后可以有尊严的离开。社会、心理、灵性等全方位的全人照顾是临终关怀事业中的重要方面,作为医务社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共同拖动临终关怀事业、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4 案例分享

黄某,女,62岁,患左乳癌10余年,术后多发转移,转移至骨、肺。曾接受过放疗和化疗,疼痛症状已经超过1年。高中以上学历,年轻时在面粉厂做会计,离婚,因多方面因素与儿子失去联系,独居在医院旁的旅馆中。每月有退休金2 000元,享有低保,雇佣保姆照料日常生活。

第一次服务见到黄某头发花白,面无血色,因病痛变得弯腰驼背,情绪状况不佳,甚至拿出刀片试图自杀,经耐心劝导黄某终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随着服务的进行,宁养义工评估到黄某有情绪问题、家属关系障碍、恐惧死亡、孤独隔绝、自杀意图、对后事问题担忧、存在未了心愿等问题情境。对此义工根据黄某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并认真实施。

黄某从刚开始的排斥到慢慢敞开心扉,在义工的引导下讲述自己从前的故事,进行生命回顾,义工逐渐引导黄某表达自己近年来独居的孤独和苦闷,并给予回应和支持,一起回忆黄某的工作经验并夸赞其工作认真、业绩惊人等,引导服务对象体会自己的生命意义;黄某喜欢文艺,义工便鼓励黄某一同进行文艺小活动,渐渐地使黄某变得开朗;联系黄某弟弟给予情感支持等[10-11]。但服务对象的病情在不断恶化,不能进食的问题已十分严重,在医护人员和义工们的努力劝解下,黄某决定进行留置胃管手术,并在义工们的全程陪伴下进行了鼻饲管留置,解决了不能吃饭的问题。

黄某的内心从刚开始的轻生孤独到最后的积极乐观,不再畏惧死亡,放下了许多恩怨,感恩生命,感恩家人,想平静地走完人生。在最后走的时候她是安宁的,就像一片静美的秋叶。

[1]张斌.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1):178-180.

[2]罗灵,仲伟爱.临终关怀与医务社会工作[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0):2610-2611.

[3]成彦.临终关怀工作中的社工介入[J].社会福利,2007(6):44-45.

[4]王卫平,谭卫华,郑立羽.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探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175-179.

[5]秦燕.医务社会工作[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6:68-71.

[6]姚尚满,刘俊,李薇.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介入临终关怀的可行性和应用.

[7]屈冠银.老人临终关怀的沟通策略[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5,9(4):29-32.

[8]范丽君.临终关怀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1968-1970.

[9]刘继同,袁敏.中国大陆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前瞻[J].社会工作,2016(2):34-49.

[10]林章华,钟进才,张华萍.390例居家晚期癌症病人的全人照顾[J].护理研究,2013,27(1):88-90.

[11]吴新,邓涤,赵运香,等.灵性患者的灵性困扰调查[J].药品评价,2012,9(12):25-28.

R48

A

1672-5654(2017)09(a)-0193-02

2017-06-09)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5.193

刘卓晓(1995-),女,山西临汾人,本科。

姚尚满(1983-),男,安徽寿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医务社会工作,E-mail:bayerlever@hotmail.com。

猜你喜欢
全人黄某灵性
天津市2 057 名护生灵性照护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口唾沫引发互殴: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erson- Centered Primary Care Measure’: findings from cognitive debriefing
氤氲灵性画图开——傅抱石四十年代绘画展览综述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女子向纠缠示爱男子扔砖头致人死亡 被诉故意伤害罪
偷自家的东西犯法吗
浅谈数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全员导师育“全人”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