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工作

2017-01-23 17:58袁静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袁静

摘要: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机构,也是我国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服务部门。财政拨款是大部分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的经费来源,抓好对财政拨款等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防止资金被挪用、挤占,不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因此,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对本单位货币资金的管理,尤其是内部控制对其的管控作用。本文就围绕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管理内容,探讨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工作,以确保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安全和效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资金管理

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机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伟大中国梦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对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实现事业单位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和管理策略。本文认为,首先应当重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法律规章环境,了解法律环境会更加明确构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方向。同时,逐一分析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资金管理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措施,以实现事业单位对资金管控能力的提升和促进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强化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法律规章方向性指导作用

对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管理,需要以适用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和方向,建立起符合法律环境要求的内部控制,才能使内部控制起到良好的效果。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事业单位是帮助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实现对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那么,事业单位接受的财政拨款资金,就必须要接受如预算法等法律的管理要求,不断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尤其是以全额财政拨款为主的公益类事业单位更需要重视此项工作。目前事业单位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受到包括《预算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各省制定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的约束。这些法律规章构成了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法律环境,也是评价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有效标尺。实际中,这些法律规章的控制约束力度参差不齐,直接导致事业单位在相关货币资金管理环节松弛有别。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不断强化,在财政资金支付环节的管控得到加强,事业单位同样也会建立起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他如对国有资产出租收入的管理就显得没那么严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事业单位本身对法律规定的了解并不全面和深入,对货币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设计不足,存在漏洞。另一方面是法律对事业单位资金违规使用的活动处罚力不够,约束力不强,导致事业单位忽视了对相关资金的管理。因此,强化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工作,首先国家应继续不断强化对事业单位所有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完善法律规章的内容,加强对违规违纪事件的处罚力度,并不断地进行宣传和推广。其次,事业单位应提高对使用货币资金相关法律规章的认识,以法律规定为准绳,全面调整和完善管控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使其发挥出管理作用,保证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使用活动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深化对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日常内部管控

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来说,货币资金流主要涉及两个部分内容,一个是对支出活动的货币资金流,包括基本支出活动和项目支出活动;另一个是收入活动的货币资金流,这部分资金流量不大,但是出现的问题较多。强化对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要从事业单位货币资金流开始研究,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逐一分析并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对支出活动的货币资金使用内部控制工作

事业单位支出活动与国库集中支付直接相关,因此,相关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也与国库集中支付规则相挂钩。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在支出环节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效果都很好。但是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内容缺乏实用性,与工作实际结合程度不高,或者管控程序过于繁琐,引发由于责任人嫌弃麻烦而导致监控失效。另一个问题是货币资金安排不科学,导致需要经常调整预算等计划安排,使得内控措施无法发挥作用。强化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工作,要对准以上两个内容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实现精准解决。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卡支付已经占有较大的支付比例,尤其是大额度的单位公务卡在江苏省和深圳市的试行,事业单位会面临更多的公务卡支出管理问题。而当下公务卡管理需要用卡人提出报销申请,然后由财务人员核对公务卡消费信息以及相关凭证信息,最后由相关领导审批并做出报销处理。这一过程中涉及的人员多,会计人员碍于面子,对消费活动检查不细致,审核不严偶有发生,就没有实现内控的预期。针对这一问题,事业单位首先要继续宣传公务卡的作用和使用报销规则,提高会计人员在报销审查环节的内控作用和强化内控措施。其次,会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责任心,对存在疑点和违规嫌疑的支付内容,积极同对口部门负责人进行核对,必要时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活动直接拒绝支付,保证支付内容的合法合规。

无论是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预算法都要求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内容执行,在未接受预算调整批复的前提下,不允许挪用,串用不同用途的财政资金。而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依然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项目支出预算,概算估计不准确,资金结余过大或者预算不足直接影响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大与预算执行部门的沟通,提升对项目预算规模估算的准确程度。优化项目支出结构,不仅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还能预留部分由于不确定性导致的预算波动。这样财务部门就可以严格按照预算安排和内控要求,照章管理,拒绝未按预算规定用途的支付活动,不仅保证了货币资金内控管理的权威性,也促进资金效率的提高。

(二)重视对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等收入的管理工作

公益类事业单位涉及的收入项目并不多,因此,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本身对管理非税收入等收入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易造成一定的资金管理漏洞。事业单位将闲置的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并获得一定的租金收入是面临的收入管理问题。按照现行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规定,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全部纳入到单位的年度预算中进行管理。而实际中事业单位并不按照管理要求进行管理,相关内控也缺失,将产生的收入直接留用增发津补贴或者用于公用经费,这些情况也与近年来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数据是相吻合的。所以,事业单位不仅在思想认识上要重新认识对非税收入的管理要求,树立遵章守纪的意识。而且应积极建立针对收入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如对出借合同的审查与评估,防止签订过低价格的合同,使单位蒙受损失;强化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户管理,及时上交财政,防止被串用和挪用。

三、强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检查工作

内部控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随着内控不断的自我修复和完善而形成的。加强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工作,注意对已形成的内部控制进行必要的评估和完善,是一件关系到实现对货币资金的管控效果的重要活动。所以,事业单位应重视对内部控制体系的修复和完善工作,定期对单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检查,评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重大风险,并针对风险设计必要的程序进行弥补。另外,定期组织单位重要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分析各部门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活动的新趋势,尤其是在资金使用方面出现的新的国家财政监管政策,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措施的设计方向。除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的内控风险评估与措施调整以外,加大与外部审计部门的沟通也是有效的途径。外部审计部门相对更加专业,在防范单位资金风险,降低管理漏洞率等方面有很多经验,所以,事业单位需要积极采纳这些专业意见,不断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保证针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能够保持完整性和有效性。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围绕货币资金流的各个环节,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和强化。尤其在事业单位法律责任意识的强化、科学规范支出活动、收入项目的严管以及广泛利用外部审计和内部定期检查评估等活动,不断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强化和完善,使得内部控制能对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发挥出管控作用,保障单位资金安全,并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梦阳.浅议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 2013(11)

[2]徐传和.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研究[J].财务与金融. 2014(04)

[3]尹琳琳.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探讨[J].管理观察. 2014(20)

猜你喜欢
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关于医院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探究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资金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