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管理及其控制加强措施探析

2017-01-23 18:01周春玲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控制

周春玲

摘要:行政单位是我国的基础性单位,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服务,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我国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行政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行政单位的发展形成了障碍。下面我们就针对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具体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单位 预算执行 控制

一、行政单位预算控制的具体内容

行政单位的预算主要是指行政单位通过对自身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制定出符合单位情况的年度收支计划。行政单位的预算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单位年度收入计划,另一方面是单位年度支出计划。行政单位的预算控制工作主要包括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行政单位想要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必须要从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两个方面入手,在保证预算内容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保证预算能够及时有效的执行,让预算能够在行政单位充分发挥其指导性作用,为行政单位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行政单位预算控制的意义

(一)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行政单位的收入大多都是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以及地方财政收入。行政单位如果不进行预算,很可能导致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资金断链的现象。行政单位通过预算能够提前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防止事业单位资金由于分配不合理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最终实现对资金的优化配置。

(二)完善行政单位财政支出构成

行政单位通过制定科学的预算计划,能够提高对于资金支出的控制,保证行政单位的资金利用效果,完善行政单位行政支出的构成。例如:行政单位可以制定科学的费用支出标准,工作人员在消费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一旦费用超标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提供合理的解释,工作人员必须自行承担相关的费用。这样行政单位的各项费用支出会更加的标准,行政单位的财政支出结构也就更加的完善,对于行政单位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目前,我国行政单位的预算支出已经占用了我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如果行政单位能够对通过预算管理来有效的控制单位的费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把剩余的资金投入到其他方面的经济建设中去,从而帮助国家更好的进行宏观调控。

三、我国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单位的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

行政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是为了进一步的提升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然而,行政单位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不注重对于风险的防范,单位的工作人员只是盲目的执行预算,完全不考虑行政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一旦风险发生,预算的作用不但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增加事业单位的经营风险,让行政单位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失。在很多情况下,行政单位制定预算是为了应付我国政府部门的检查,因此其预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一旦行政单位没有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来保证预算的执行,那么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可能为行政单位带了严重的损失,影响行政单位的正常经营,甚至导致行政单位的倒闭。行政单位风险防控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预算的执行效果,很多的行政单位为了能够避免风险的发生,只是把预算当做摆设,从来就不按照预算执行,导致行政单位预算执行力不断下降,预算在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指导性作用。

(二)预算执行力较低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不是非常的完善,预算执行与单位的员工绩效缺乏联系,很多的工作人员都缺乏对于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预算根本就不受重视,预算执行力不断降低,预算只是行政单位非常表面化的工作,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另外,行政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的稳定性非常高,从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根本不需要严格执行单位预算,只要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这种思想上的惰性也影响了预算的执行力,阻碍了行政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三)行政单位缺乏必要的预算执行分析机制

行政单位在编制完预算以后,一般情况下就直接按照预算数据执行了,单位没有设置必要的预算分析岗位,因此,预算的可行性不能被有效保证,员工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因此执行的效果也不是非常的理想。行政单位编制完预算以后,缺乏必要的分析机制,使得预算的执行效果被明显削弱,不但不能充分发挥预算的作用,还可能影响行政单位的日常经营与管理。比如:在行政单位的生产过程中,如果行政单位编制的生产预算数据过小,那么就影响行政单位的生产效率,最终影响行政单位的经济效益。

(四)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行政单位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监管,行政单位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预算的执行效果。一旦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没有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与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很可能与最初的预算方案出现严重偏离,不能有效的评定与监督企行政单位的日常经营,发挥预算的指导性作用。即使有的单位设置了必要的监管部门来监管预算的执行,但是其监管方式也不是非常的科学,因此监管的效果不好,再加上监管部门对于监管职能的分配不合理,很多的监管人员没有严格执行监管工作,而是利用职务之便为预算执人员设置挡箭牌,如此以往,预算的作用不但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反而助长了行政单位的不良之风。

四、行政单位提高预算执行管理及控制的策略

(一)强化风险控制

行政单位想要进一步提升预算执行管理及其控制力度就必须要加强风险控制,保证行政单位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实现预算的有效执行。没有相对安全的预算执行环境,预算的意义将无法实现。行政单位强化风险控制水平,首先应该建立建群的预算执行追踪制度,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提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利用追踪制度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提高预算执行环境的安全性。再次,行政单位应该建立执行通报制度,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跟进预算执行进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把预算执行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有效控制风险。再次,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英爱积极的挖掘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强化风险控制能力。

(二)增强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力

行政单位只有拥有了强有力的预算执行力,才能让行政单位的预算真正的落到实处,实现预算能够为行政单位带来的最大利益。行政单位增强预算执行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制度,通过制度管理,强化工作人员对于预算执行力的重视。其次,把预算执行与员工绩效进行有效结合,对于那些积极执行单位预算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对于不积极执行单位预算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处罚,保证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工作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绩效管理提升员工执行预算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水平的显著提升。

(三)完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机制

行政单位应该在预算制定完成后进行科学有效的执行情况分析,制定科学的预算执行方法,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首先,行政单位应该在预算制度完成后召开相关会议,讨论预算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从全体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预算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其可执行性。其次,行政单位应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执行方法,利用有效的方法让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完善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的相关制度规定,一旦发现单位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预算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增强员工对于预算执行的重视。

(四)加强对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管

首先,行政单位应该应该设置专门的监管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行政单位应该加强对于项目经费的监督与管理,从经费的角度提高对于行政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如果发现某项费用超支,提高监督力度,对于经费超支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保证行政单位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再次,行政单位对于专项费用必须进行特别监管,提高单位专项费用的监管力度,让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的细致认真,防止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保证预算工作的顺利运行与完成。

五、结束语

总之,行政单位是我国的基础性单位,其经营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行政单位必须要强化预算执行管理,通过提高预算执行力来提升行政单位的经营效益,提高行政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让行政单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更好的实现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小雯.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7)

[2]石丽娟.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 ( 8)

[3]蒋瑞贞,论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中国市场,2014 ( 43)

猜你喜欢
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控制
探讨基于EVA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新思路
论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探析
试论加强和完善企业预算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我国行政单位成本会计构建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