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羌族情歌歌词之美

2017-01-25 09:03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押韵羌族情歌

杨 森

(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

剖析羌族情歌歌词之美

杨 森

(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

羌族情歌是羌族青年男女以对歌的方式来倾诉衷肠和表达心中爱慕的方式,属于山歌体裁,旋律抒情、婉转,歌词朴实、动人。本文以羌语和汉语相结合的手法从歌词的韵、侓和艺术审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从而让我们能深刻地了解羌族情歌音乐,为羌族音乐、文字和创作爱好者提供素材、源泉和动机。

羌族;羌韵;羌侓

羌族被誉为:云朵上的民族。现主要聚集在四川的汶川、理县、茂县、黑水、北川和陕西凤县等地的高山之上,羌族情歌是羌族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情歌羌语称“苕西”,是羌族青年男女相互爱慕用歌声表达情意的一种方式。羌人虽热情豪放,但他们面对情感、爱情男女之间的恋爱时却相对含蓄,按羌族的传统习俗,男女之间不能在家里谈情说爱,一般都在节日庆典时或者在户外相互约定的地点,通过对歌的方式相互倾诉衷肠,探索对方的心灵。羌族情歌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一些生活习性,婚丧嫁娶有事必歌,有歌必舞。情歌的旋律优美、动听,时而跌岩起伏,时而清脆婉转;歌词生动、形象,见山唱山、见水唱水,常以五言、七言和散文诗等多种手法,将羌族的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一、羌族情歌歌词的韵美

韵是在所有文体中最抽象的一种,是凉子在阅读古诗词曲中突发创新的灵感,从而繁衍变出一种令现代大众愿意接受的古典文体。羌族情歌的韵不完全同于古典诗歌的韵。它除了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与韵律外,还具有现代散文的叙事性和抒情性。韵的本意是指和谐的声音,也指风度、气质、情趣。情歌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国的众多少数民族中,以歌会友、会友对歌,以歌声打动心上人,用歌声赢得美人归的范例举不胜举。歌以情为基础,情以歌来表达。羌族情歌虽然在创作的过程中具有即兴性,但还是遵循了古诗词的押韵方法:(1)句首押韵。在句首常用语气(啊、呀和哎等)字押韵,此韵和汉族山歌押韵的方式相同,有一种提醒、呼喊之感,也是交流、对歌的前兆。词一:选自茂县松坪沟乡的《嘎尼叶勒》,歌词为:“(哎)纳里息莫纳里纳拉(哟耶),热纳哦里息莫纳里拉纳哟(吔)。”(2)句末押韵。在句末还常用欸、哟、呃、沙、勒等字进行押韵。词二:选自茂县永和乡的《尤米三吉》,歌词为:“啊萨尤米三吉勒巴索(欸),阿哈尤米三吉尤米吉尤米三吉(吙哟呃)。”羌人能歌善舞,“有舞必歌,有歌必舞”。羌人近距离接触,听他们唱歌时,能感觉到他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随之律动,让你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于是,在尾音处统一成相同的字可能是为了方便演唱、记忆和舞蹈。在人们心中同韵的字总能让人找到熟悉感,有韵的句总会朗朗上口。(3)散文押韵。听起来这个名词就是一对矛盾,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感、写作方法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是区分韵文的文学体裁。但在羌族情歌中,由于创作者就是生活的体验者,于是歌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即兴性。类的歌词在羌语情歌中占有70%,因为这样的歌词更能抒发作者的情歌。为获得心上人的欢心,演唱者热血沸腾、新潮澎湃,唱出时而高亢明亮、时而低回婉转的旋律,将歌声萦绕在彼此的心里,萦绕在蓝天白云之间,用心擦除爱情的火花。羌人歌舞不分家,歌舞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部分,在歌声中会透露很多自己的生活习惯,在歌声中乐渗透着舞蹈的韵律,而舞蹈的最大特征就是节奏的变化和统一,因此羌族情歌在每句的结束处会添加一个虚词或者叹词来弥补散文的不押韵和韵律的节奏感。词三:选自茂县三龙乡的《我的小妹之一》,歌词为:(呀)纳吉纳拉(吔),(呀)纳莫由(呀)西,由西日阿(呀)拉,(呀喔),由西日阿(呀)拉,日啊拉扎(呀)萨。此首歌词由五句构成,属于非方正结构,是一首由散文组成的歌词,为了弥补每句字数不等,创作者在句首和句末的字之前添加一个语气助词将歌词填充为六个字,这样使得句式在不规则中有了规律,在规律中又体现了散文的记叙性。

二、羌族情歌歌词的律美

律是可以有旋律的美,律可以使词本身渗透出空间与时间的美。羌族情歌歌词的律既有古代诗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意境深远;又有“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现代散文的柔情唯美、朴素淡雅。1.律作为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在羌族情歌中五律、七律随处可见。词四:选自汶川绵裭乡的《郎想妹来妹想郎》,歌词为:“郎想妹来妹想郎,把人想得面皮黄;白果开花难相见,污水烧水不得尝。六月里来三伏天,小哥要上贝母山,没得撒子相送的,苦荞馍馍兰花烟。”此首情歌的歌词完全按照七律的格式创编,虽在第七句未押韵,但不影响整体性,却更体现出了情歌的生活化和口语化。2.律是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音律)。羌族情歌的演唱形式中大多数为对唱,男声和女生这种对唱的音高空间感,这也正好体现出来了十二平均律的六律和六律。(3)律动,一首好的诗、词、句会让你过目不忘;一首好的歌词是字字皆有情,字字皆有画,会让你身临其境、赏心悦目。羌族情歌的律动具有不规则性、即兴性,在创编时虚词、语气词一般会用在起音和尾音。当用在起音时,旋律会以至少三拍(5——)以上的长音出现,曲调高亢、嘹亮;当用在尾音的时候,旋律会以急促的音符(5、50)结束,具有较强的舞蹈性。在很多现代的创作羌族作品的五言和七言中仍然遵循古诗词的律动:①五律一般使用2/4拍,比如:碉楼露笑脸,相对应的节奏为ⅹⅹ ⅹⅹ ⅹ —,习惯把最后一个字甩腔拉长;②七律一般使用4/4拍,比如:妹似山上羊角花,相对应的节奏为ⅹⅹ ⅹⅹ. ⅹⅹ ⅹ,习惯紧凑结束。

三、羌族情歌歌词的艺术美

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羌族情歌的体裁都源于他们的生活,内容丰富、直白、淳朴,虽无华丽的辞藻,但句句扣人心弦。歌词开头必须用“纳吉纳那,纳由西,尤西惹那,惹那杂沙”,这四句唱完了再引申其他歌词。羌人认为:“纳吉纳那的歌要唱,不唱纳吉纳那的歌,就不是自己的民族,会忘掉自己的祖辈”,也正因为这样,羌族的民歌才得以完整地保持与传承。词五:选自茂县白溪乡的《奇布小妹》,歌词为:“纳吉纳拉(哟),拉玛由西啦(呃哟),由西日阿拉(哟),日阿拉鸟珠丝(哟)”。此歌词分为两句:第一句是由纳吉纳拉开始的,第二句是由尤西惹那开始的,旋律优美动听,律中有韵,正好印证了古老的羌族情歌不成文的规定。

羌族情歌也蕴涵着古代诗词的对仗和对联的学问。如:天-地、花—树、山—水、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等。其中有一首羌族情歌是这样写的:“妹是山上的一朵花,哥是岭上一树叉;花儿开在树枝上,哥哥妹妹是一家。” 歌词很巧妙地把妹妹比作花,把哥哥比作是树叉,烘托出不可分割的情意, 表达出了青年男女急切的心情和对爱情的渴望。

情歌多以哥妹相称,歌唱者可以即兴编词,多采取比喻、借喻和拟人的手法来描写。一般把妹妹的描写比作“羊角花、百灵鸟、云彩”; 把哥哥的描写比作“雄鹰、波浪、九顶山、桥梁”等。其中羊角花、云云鞋、羌山、碉楼,包括羌语纳吉纳纳、纳由西、呐啧呐啧、萨朗姐等这些都是羌族特有的名词。比如:“羊角花开在羌山上,羌山呵护着羊角花。”这都是描写羌族男女的词汇。以简单的词语表达最深刻的含义,这就是它的特点,这就是它经久不衰的艺术价值。

歌词的段落关系。未经过创作的羌族情歌歌词具体分节歌的特点,同一旋律反复演出数次,但每次演唱的歌词各有不同。第一段歌词一般由男生采用比喻的方式演唱,打开妹妹害羞的心扉;第二段一般由女生采用借喻以含蓄的方式进行回应,表达自己的心声,此段可以在下属调或者属调上进行呈现。第三段一般是齐唱,歌词常会以:同根、同心等词汇来描绘圣洁、高尚的爱情,并会在主调上叙述。羌族情歌歌词的美只有在演唱中领略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美。

四、结语

作者通过羌区的走访,实地考察、研究所折射的问题是,由于文字的缺失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音响设备对自然声响的不断取代,羌族情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国务院为挽救古羌文化,将茂县列入“羌文化生态保护区”,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很多专家、学者纷至沓来,通过采风、录音、编辑等方式将羌族情歌进行收集、归纳,出版羌族情歌集。部分经典作品通过改变与创新在教育的窗口和学校的平台得以传承与发展。羌族音乐优美动听、楚楚动人,我们坚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美国人Ab 2008年在四川地震灾区赈灾期间向当地儿童学习了《萨拉西》,回国后采用全新的配器录制了此曲,受到了社会的一直好评。希望通过对羌族情歌的研究、学习,能激发更多的同行喜欢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1]陈兴龙.羌族萨朗文化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0.

[2]于光元主编.中国羌族民歌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J607

A

猜你喜欢
押韵羌族情歌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情歌的故乡是我家
押韵押出韵味儿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彝寨情歌
七夕情歌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荒漠之路上的三首情歌
我给小鸡起名字
Watch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