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铜版画中的线的表现语言

2017-01-25 09:03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铜版画物象线条

韩 至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浅析铜版画中的线的表现语言

韩 至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本文主要在于讨论线在铜版画艺术中的语言魅力,通过比对中西方艺术中线性艺术的发展,结合铜版画的独特的审美特点,探究在铜版画中线如何发挥出它的表现力。

铜版画艺术;线;艺术表现力;语言特点

铜版画是一种印刷与绘画结合紧密的艺术形式,创作者需要通过金属板这种物质媒介,将自己的艺术理念、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创作者通过这些间接手段的独特魅力,表达自己对艺术的探索和内心的体验。由于铜版画制作中有较强的手绘特点和严谨的机器操作、丰富的试验探索方式,与印刷感相结合,能够给于创作者难以替代的表达语言。

铜版画艺术在欧洲的普及率非常高,由于它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较大的制作难度,在早期的西方国家铜版画通常是作为一些精品艺术的印刷手段,是一种贵族艺术。在最开始的阶段,铜版画主要用于对油画和素描的复制,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而铜版画作品的突出特点就在于线条的魅力,线条构成了画面的结构,是一幅画的骨架,并且线条具有凸出的立体感,可以形成丰富的颜色变化和层次的变化,既可以形成粗犷豪放的风格,又可以制作精细典雅的画面,对与线条的不断探索可以上溯到铜板画的起源金银镌刻工艺。在十六世纪之前的铜版画创作大多继承了金银镌刻工艺的手段,画面以雕凹线推刀技巧雕刻线条为主,不使用腐蚀手段,画面中的线条体现刀功的水平,刀痕具有刚劲有力的特点。直到十七世纪丢勒所创造出的蚀刻技法,铜版画中的对线的表现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线腐蚀是铜版画制作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艺术家们对线的艺术进行的探索贯穿了铜版画发展的始终,从十六世纪丢勒所发明的蚀刻法开始到现代弗洛伊德的铜板线腐蚀肖像画、大卫霍克尼的《我自己和我的英雄》等,线的魅力一直在各个艺术家的笔下熠熠生辉。由于线的艺术特点是高度概括、简约和精辟,集中体现了艺术家对形体,、空间和画面结构的理解,正是因为它的简单,更能在不同的艺术家手下焕发出不同的艺术特点。

一、国画中的线

在东方绘画的表现语言中,线的语言是其最重要的造型手段,是一种主观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最为简洁、精炼和概括的表现语言,正是由于线条具有高度概括、高度简约的特点,使得它在艺术家表达情感、控制节奏、丰富画面效果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敏感,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方圆、快慢、断续,这些特点的相互结合使得每个艺术家对造型的理解都能够诞生出独到的风格特点。线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代表的含义非常丰富。在中国画的创作中,线往往不仅仅指画面中描绘物象的一根线,还指精神层面上,创作者源于对自然物象的感悟升华于内心的意象,不以现实的物象为基准,而是脱胎于物象,以心、眼、手需求为标准,虚实相结合,意在表现出创作者对自然世界的抽象感悟,具有更多的文化意蕴。谈到中国画中的线条就一定会说到“书画同源”。早在唐朝张彦远就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提到过“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同源具体体现在三点:

(一)共同工具的使用

中国书法与中国画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工具都是毛笔、墨汁与宣纸。从创作方式来看,书法和国画都是通过锥型毛笔,蘸墨水,在宣纸上通过点线面的组合表达创作者自身对自然物象所提炼出的意境。在中国画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究“骨法用笔”,这一点与中国书法共通,骨法指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形体与结构,线条是画面的形体的支柱,通过遒劲有力的勾线和点来追求骨力,是中国书画的艺术的生命力,所以任何一幅作品中线条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功与否,而通过对工具的掌握则是重中之重。

(二)共同运用笔墨的技巧

线条是中国书画的灵魂,笔墨就是中国书画的精气神,不同的行笔和墨色使得画面变化万千,使得画面更有气韵。中国传统的书法与绘画,两者在用笔和画面气韵上如出一辙,最基本的都是用线传递力度,表达和抒发感情,讲究通过点和线的连贯表现出画面的气息。两者对线条的表达,都是通过手腕和手臂来控制运笔的速度和力度,配合运笔的手法如中锋、侧缝、藏锋等,结合提按顿挫等手法,表现出线条的虚实变化,并且要有手、眼、心的相互配合,才能让笔下的线条具有节奏感、有厚度和较强的形式感。

(三)共同的审美情趣

书画艺术的审美都是对作品意境的审美,是属于审美意识中较高层次的体验,书画艺术的审美意境强调“以形写神,以形写意”,用形意的理念来表现艺术家从自然界得到的对物象的体验,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对中国画和书法的欣赏首先是从画面的整体,画面的气息的连贯,画面的起承转合,然后才是注意笔法、画的技法层次等。

点和线条是国画和书法最主要的形式感表达,国画的线条具有书法的抒情性,书法的线条也是中国画的造型语言,在画中也能时刻体现出对自然物象的提炼和精粹,体现画面的意境美。

二、西方绘画的线

西方绘画虽然历史上一直以写实为主要的表现方式,线条的运用也是西方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地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观念的不同,观察方法与表现手法的差异以及工具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绘画对线条的认知和表现风格特点有所不同。

西方人注重对自然物象的客观的观察与再现,重视对现实事物的客观描述,西方绘画将线看做是对客观物象高度概括,与东方绘画的概括有所不同,东方绘画讲究的是表达主观的感情,追求意向的表现,是一种对内心意境的追求,将这些主观的情景用线条流畅的抒发出来。西方绘画中线条的概括主要体现在对客观物象的准确再现,画家对空间、虚实、光影的理解集中概括在线条上,这其实也是中国写意观与西方写实观的区别。

西方的绘画有较强的理性特征,重视理性,重视再现自然,重视写实,线条在画面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造型准确、空间关系恰当的效果。早期的西方绘画线条主要起着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作用。随着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加深,对光影的理解加深,强调在光影下对自然物象的临摹,在这一段时期内画面中对线条的需求变弱了,因为将科学引入到画面中,他们发现单独的线在自然中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有面与面相交所形成的表面上的线。随着艺术的发展,西方艺术家在表现自然规律的同时,开始借鉴东方艺术,重新用线条塑造立体的物象,尤其是在印象派之后,东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顺畅,西方大多数画家也开始认可纯粹的线在画面中更有力量,线开始逐渐成为画家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直到抽象主义的兴起,才使线从物象形象中分离出来,展现线自身的律动、节奏和力量,但是西方绘画中的线条依然是从自然和画面结构出发,与东方绘画中线条讲究的意境有所不同。

三、线在铜版画中的艺术表现力

线在每一种艺术形式中都有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力,在西方现代艺术出现之前,西方绘画艺术的线条呈现出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东方绘画的线条则主要呈现出主观性、意向性的特点,而铜版画虽然是起源于西方绘画方式,线条的特点却是介于两者之间。

铜版画是一门源于西方的线的艺术,纵观西方铜版画发展史,西方铜版画大师大都在线条方面深入研究、长期实践,不断地研究新的艺术技法来丰富版画线条的表现语言。例如丢勒的铜版画技艺大多源自其家族所传的金银镌刻工艺,也就是干刻工艺,使用铜板雕凹刀在铜板上直接刻画的技艺,而其在晚年所实验的用酸液在铜板上腐蚀,形成了之后铜版画最常用的线刻技法“蚀刻法”。在丢勒的绘画中,它采用质朴单纯的线条语言来描述古典浪漫的题材风格,他的线条的张力和表现力几乎达到极致。

铜版画艺术的发展是离不开线条和运用线条组织画面的这种表现物象的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版技术的不断丰富,铜版画所呈现出来的肌理效果也越来越丰富,对于线的造型语言也越来越丰富。在铜版画制作中,可以运用粗细变化,规则或不规则的变化表现出画面的虚实变化与空间感;可以通过或密或疏的排线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变化与色调面积。由于传统铜版画在印刷时是用同一色度的油墨进行印刷,主要依靠线条疏密来表现明暗变化,不过由于铜版画的印刷特点,需要将油墨擦在做好的金属板上,再通过机器压力挤压,将擦入铜板凹槽的油墨印在纸张上,由于机器的压力较大,印制出的线条较刻出的线条粗,如果做版时刻制线条过密,会造成印刷出来的线条黏连成片,反而会失去了画面的明暗层次。所以传统的铜版画中需要灵活控制线条组成线组,在线组与线组的组合和交叉中形成恰当的明暗关系组合。到了印象派之后,铜版画中的线变得更加灵活多变,更加丰富自由,长短曲直,螺旋形甚至不规则的线条,各种形式都可以用来暗示艺术家的各种情绪、心境,亦能引起观者的共鸣。艺术家们将看到的自然物象,总结归纳出画面中所蕴含的线条,用他们的经验与制版技术,结合铜版画独有的语言将线条表现出来,均衡与失重,紧凑与松弛,模糊与准确,表达出的这些含义都是线条的性格,线条所表达的对象也正是需要通过这些线条的性格来准确传达出来。铜版画可以像毕加索一样,运用高度概括抽象的线条来表现物象,亦可以像伦勃朗、佐恩一样运用丰富细腻的线条,而这一切的表现,线腐蚀都是关键,在当代的铜版画制作中,线腐蚀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环节,与传统干刻技法相比,可以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线条的深浅粗细,层次变化和质感。铜版画的干刻法和腐蚀法都是以把握住线的表现方法为基本的。

综上所述,线是我们从最初接触绘画时就开始运用的一种最淳朴、最基本的造型语言,但是它同时拥有最强的表现力,拥有强大的力量。线条由于其独特的造型功能,在铜版画的艺术发展中始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艺术家们的审美观不断地推进对它的探索,成为了贯穿绘画历史的一条主线,在绘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它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特征,表现出了无数艺术家丰富的情感。

[1]田爱华.版画中的点、线、面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艺术探索,2008(2).

[2]曹芳.浅析版画专业素描的特点[J].中国艺术,2012(1).

[3][日]黑崎彰等.世界版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J217

A

韩至(1994-),男,汉,山东济南人,山东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铜版画艺术,综合材料绘画。

猜你喜欢
铜版画物象线条
铜版画技法在作品Salute to my hero中的运用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线条之美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铜版画创作中的个性化语言表现探讨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