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学生缄默知识的策略研究

2017-01-27 19:43梅,郑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过程教育

杨 梅,郑 枫

(1.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6;2.铜仁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贵州铜仁554300)

转化学生缄默知识的策略研究

杨 梅1,郑 枫2

(1.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6;2.铜仁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贵州铜仁554300)

学生缄默知识指学生自下而上获得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非系统性知识。其对学生的成长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教师必须认清学生缄默知识对学生的制约所在,采取“转变教师角色,变主导者为促进者;鼓励学生挑战权威;支持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等策略充分转化学生缄默知识,发挥其在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学生缄默知识;转化;策略

学生有两种知识,一种是自上而下获得、可精确表达的系统性知识,另一种是学生自下而上获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非系统性知识。据研究,前一种知识被称为显性知识,后一种知识被称为缄默知识,其在学生成长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学生缄默知识的内涵与现状

学生的缄默知识,即是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这一知识包含了学生缄默的学科知识和思想观念。因此,笔者认为学生的缄默知识就是指学生个人在学校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对教师个人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学习生活过程的感知等的一些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的主观观点和看法。

斯腾伯格认为“缄默知识是行为定向的知识,在没有他人直接帮助的情况下获得,他帮助个体达到他们所认为是具有价值的目标”。[1]由此可以看出,缄默知识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重视的是学生书本知识即显性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在理解、掌握显性知识层面上可能发展空间的寻找与挖掘,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获得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也是学生积累知识、形成良好意志品质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处世的态度等不完全是从书本中所学到的,而更多的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受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获得的缄默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没有察觉或察觉了但没有重视学生的这些缄默知识,因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无法对学生的缄默知识有效地加以运用。学生的缄默知识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的学生受消极缄默知识的支配,其行为不仅会干扰和妨碍教师正常的教学活动,还会对学生自身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缄默知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师对学生缄默知识转化的意义与价值

1.形成学生正确价值观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形成了关于知识与价值观形成的缄默知识,这种缄默知识影响和支配着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尽管大多数教师都能从理念上认同“21世纪的基础教育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的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须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2]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没有学生自主的活动,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也仅仅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成了“学习内容”的缄默含义,从而导致教师不可能以学生“能动、自主、有创造性”的学习为导向,重视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教师一般喜欢听话的学生,听话的学生一般能按教师的要求较准确地记忆教师所教知识,考核时再现教师所讲知识,因而听话的学生考试一般成绩较好。然而,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听话就意味着少动脑,久而久之,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其影响,学生形成了这样的缄默知识:认为只要按教师的要求记忆所讲知识内容,就能考个好分数,进个好学校,谋个好职业,忽视了对自身发展终身受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的学习,忽视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样的结果便是,学生的学习没有了自主性、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了,手脚笨拙了,学生创造性也就这样被扼杀了。

2.形成学生完整的个性

学生的缄默知识,可以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学习、生活方式中找到源头。一个学生从小就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众多权威的要求和教育,因而,“权威”成了学生的缄默知识。长期以来,教师受着传统“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些观念早已内化为教师的缄默知识,因而,在教育行为上,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于是“权威”成为了师生共同拥有的缄默知识。在这种缄默知识的影响下,教师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教育者”,学生即为“受教育者”,“教育者”这一缄默知识就成了教师教育观念的底色。教师喜欢的是听话的学生,听话的学生往往不会有出格的行为,不会给老师带来“麻烦”。在教师这种缄默知识的影响下,学生形成了这样的缄默知识:听话的就是好学生,只要听老师话,按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就是好学生。因而,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想法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不一致时,当教师的权威受到质疑时,教师就没有了民主平等的思想,不能心平气和地与学生对话。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没有了发问的精神,自我没有了,自信消失了,学生的个性也就泯灭了。

3.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方式

正如前面所讲,认为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缄默知识的教师和学生,均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承担着“传递”知识的任务,学生肩负着“接收”知识的任务。在这种“接收”式的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保存”好这些知识,考试时能够再现这些“保存”的知识,因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记忆来认识一个个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对“接收”过来的这些学科知识进行分类、贮存,需要时提取出来。这种学习方式,强化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和亲身体验,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对“权威”的怀疑勇气、没有了批判精神,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就消失了。

三、教师对学生缄默知识实施转化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师角色,变主导者为促进者

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大量消极缄默知识的存在,改变自己是知识“传递者”、教育中的“主导者”,学生是知识“接收者”、教育中的“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变主导者为促进者、研究者,让学生形成“能动、自主、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缄默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使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得到空前的展现,学生才能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鼓励学生挑战权威

教师要促使学生的缄默知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提高教师研究、了解学生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大胆参与实践活动,勇于探索,不受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形成勤于动手、动脑,不怕困难,不畏权威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信念。

3.支持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

学习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维系学生快乐的支撑。学生只有学习得精彩,才能生活得精彩!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它具有情境性、具体性和个别性,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着力营造平等、尊重、宽容、关心、分享的师生人际环境,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激发个体的自主精神与首创精神,形成人人都“乐观向上、相互合作、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学生集体氛围。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形成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养成学生的创造型特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设置学习情境,不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不再强调学生对现成知识的掌握,而是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为此,学生将一改过去直接内化现成的知识并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学习方式,而是通过教师提供的提示性线索,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探究和学生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和切磋,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从而归纳结论,然后再将归纳的结论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同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又有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交流,对形成和发展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等个性特征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言蔽之,学生的缄默知识对自身的成长意义非凡,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学生的缄默知识并采取正确有效的转化措施,才能发挥学生积极缄默知识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刘桂辉,杨钦芬.论教师的缄默知识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6):75-77.

[2]祁加萍.让学生享受生活体验升级的乐趣[J].小学科学:教师,2011,(12):94.

(责任编辑:娄 刚)

On the Strategies of Transforming Students’Tacit Knowledge

YANG Mei1,ZHENG Feng2
(1.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Zunyi Normal Collge,Zunyi 563006,China;2.Tongre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Tongren 554300,China)

Students’tacit knowledge refers to the non-systematical knowledge with no words but meanings acquired through the fromdown-to-up way,which plays either a positive or negative role in students’growth.Teachers mustknowthe restriction ofthe tacit knowledge upon students’growth,and adopt such strategies as“changing teacher’s role from a leader to a;encouraging students to challenge authority;and supporting students’individual learning way,etc.”to transform students’tacit knowledge,which should be brought into full active play in students’growth.

students’tacit knowledge;transformation;strategy

G420

A

1009-3583(2017)-0091-03

2016-10-20

2015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教师培训转向“造血”语境下西部乡村教师非正式学习模式的建构研究(2015B237)”研究成果之一

杨 梅,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观过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我的价值观
题解教育『三问』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