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研究综述

2017-01-27 19:43赵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料库外语

赵乐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中国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研究综述

赵乐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通过检索CNKI,从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语际迁移研究、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及学习策略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少数民族英语中介语研究以及三语习得中的心理机制研究五个方面对3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

三语习得;少数民族;中国

三语习得可以定义为语言学习者除了母语和第二语言之外,已经掌握或正在习得的一种或多种语言的习得过程[1]。三语习得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63年 Vildamen所做的一项学习多种语言的研究[2]。从20世纪末至今,三语习得研究已经是有着独立理论根基和研究目的的新的语言学研究方向。三十多年来,三语习得研究蓬勃发展,日益成熟。

1 三语习得与中国三语习得研究

作者在CNKI全文数据库中输入“三语习得”进行检索,共搜索到标题中含有“三语习得”的相关文章1634篇,包括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2010年前的论文以质性研究为主,大多是总结三语教学经验、语言描述和学生习得特点;2010年后,大量量化研究涌现,更科学的方法和更可靠的数据被用于研究过程中。中国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和“三语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得以更清晰、更准确地挖掘、展现出来。经过梳理和分析,作者将这些文章总体分为五类: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语际迁移研究、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及学习策略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少数民族英语中介语研究以及三语习得中的心理机制研究。

1.1 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政策研究

少数民族学生在开设外语课程时,要根据年龄是否适合、是否是平衡双语者、外语语言类型是否相近、是否容易促进正迁移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外语教育政策,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多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优势特征与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开设与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相近的区域性外语语种,或采用邻国语种“优先”选择的原则[3];要从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制定合理的外语教育规划和策略[4]。

1.2 语际迁移研究

语际迁移是“三语习得”的热门研究方向。龙桃先、蔡凤珍等[5,6]从宏观上分析了文化背景、语际迁移、L1、L3双语教材空缺、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水平、语言距离、语言熟练度、年龄、新近性等对三语(英语)习得的影响。

欧亚丽等[7]对少数民族三语中介语的语音、句法、词汇等展开研究,发现在音系学条件下,第二语言地位在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过程中决定源语言的选择。

1.3 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及学习策略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好英语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智商、性格类型等因素,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原一川等[8]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态度、动机、策略等进行了研究。除了学习动机和态度对三语学习有影响外,其他情感因素如焦虑对三语学习也有重要影响[9],少数民族大学生除了有元焦虑外,还伴有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考试、交际、学习动机上的焦虑[10]。

在学习策略研究方面,研究者一般从词汇、口语、听力、阅读等方面进行探讨。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的论文占了绝大多数,口语、听力和阅读方面的研究论文很少,每个方面只有一两篇,而语法研究方面的论文则没有见到。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上均高于汉族大学生,增强英语词汇元认知与认知策略意识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词汇学习效率和词汇记忆技能[11]。

1.4 基于语料库的少数民族英语中介语研究

在中国,较少使用语料库来研究少数民族三语中介语,大部分是关于“建库探析”、“建库设想”的研究。由于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母语不是汉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语料库,刘立、毛怀周等[12,13]阐述了建设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必要性及初步设想,黄信[14]从提供教学依据、丰富真实的教学资源、构建三语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少数民族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设想,但是这些研究都还处于设想和探究阶段,还没有进一步进行基于语料库的实证性研究。2011年以后,国内陆续出现了一些基于语料库的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特点研究。

1.5 三语习得中的心理机制研究

三语习得中的心理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习得研究,如三语习得时语义通达模式的研究[15]、词汇选择机制的研究[16]。未来研究应关注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比较、少数民族文字的加工特点、少数民族学生加工汉字词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第三语言的加工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7]。

2 中国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的不足

20世纪末至今,国内关于少数民族学习者“三语习得”的研究越来越多。从研究方法上看,由最初的内省、经验总结到后来的问卷调查、访谈再到基于语料库的统计分析,研究者正在用越来越科学、客观的方法探寻“三语习得”的规律和特点。从研究内容上看,曾经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受到关注的方方面面,如语言迁移、学习者情感因素、学习者学习策略、学习者中介语特点、三语或多语语言规划等也都成为少数民族学习者“三语习得”研究的视角。但是依然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研究质量不高。关于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的论文数量虽然成上升趋势,但总体研究质量不高,鲜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就连在学报上发表的论文也只占论文总数的30%。

(2)研究内容挖掘不深、内容重复较多,研究视角缺乏创新性。如语际间的正负迁移等研究大都浅尝辄止,没有达到像“二语习得”研究中针对某一点进行深度剖析挖掘的程度。在L1到L3、L2到L3的迁移研究中,只关注了正向的正负迁移过程,却很少探究L3对L1、L2的反向迁移。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设想、初探阶段,真正的建库并在语料库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还很少,即使有些研究是建立在自建小型语料库基础上的,也存在着语料库规模较小,资源有限,分类不全面的局限。另外,在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态度、动机和策略的研究中,很多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学生跟汉族学生的情况相近,这虽然反映了情感、策略等因素影响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普遍性,但也可能是研究者没有真正发现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在情感、策略因素方面的独特特点。

(3)研究方法单调,缺乏科学性。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定性研究,经验总结,缺乏有数据、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定量研究、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无法指导我国少数民族三语教学实践。

3 研究趋势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民族语言和汉语)使用者将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走上世界大舞台,成为三语甚至多语使用者,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发展。由于少数民族语言的独特特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外语种类可能更加多样,为这一领域的教学与学习实践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和方向。

(1)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比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其他国家语言的特点,为少数民族地区外语语种的选择以及外语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实现我国外语教学的多元化,改变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学局面。

(2)在针对三语的研究中,还可以关注历时性多语研究、语言现象的比较研究以及从社会学、心理学、民族学、宗教学等方面进行跨学科研究。学习者往往倾向于从目标与类型接近的语言中吸取经验,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重点关注语际影响要素、心理类型学(语言间的感官距离)和一语、二语因素对三语认知的影响以及三语对二语、一语的反向影响。

(3)由于三语或多语现象的复杂性、阈限性、广布性,在展开研究时,要结合涌现论、系统功能理论、认知隐喻理论等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的知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语料库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外语学习者,“三语习得”的研究必将推动和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外语教学的发展。

[1]Fouser R.Creating the Third Self:Pragmatic Transfer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C].The Irish Yearbook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4.49-58.

[2]曾丽,李力.对“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2):6-9.

[3]曾丽.儿童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的发展对我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 748-755.

[4]王晓宏.从需求分析角度看少数民族地区的“三语习得”[J].贵州民族研究,2013,(5):232-235.

[5]龙桃先.景颇族学生三语习得中语际影响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2):183-186.

[6]蔡凤珍,杨忠.L2(汉语)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L3(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2):10-13.

[7]欧亚丽,刘承宇.语言距离对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蒙古族学生语音迁移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4): 93-97.

[8]原一川,尚云,黄炜,等.云南布依族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策略实证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8):18-23.

[9]杜丽娉.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实证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41-144.

[10]徐宜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35-138.

[11]徐世昌.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2011,(4):57-60.

[12]刘立.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建设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2):176-179.

[13]毛怀周,梁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语音语料库设计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3,(5):56-60.

[14]黄信.少数民族多语语料库:三语教育的新途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6):34-37.

[15]热比古丽·白克力,闻素霞,雷志明.维-汉-英三语者三种语言语义通达模型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12,(2):287-293.

[16]崔占玲,张积家,顾维忱.藏-汉-英三语者言语产生中的词汇选择机制[J].现代外语,2009,(1):51-58.

[17]崔占玲,王德强.少数民族双语者的语言表征和语言联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2,(8):1222-1228.

(责任编辑:朱 彬)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Chinese Minority Students’L3 Acquisition

ZHAO Le
(School of Humanities,Tarim University,Alaer 843300,China)

Through searching for correlative articles in CNKI,this paper summarizes data and giv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about the studies of Chinese minority students’L3 acquisition in the past 30 years,including studies of foreign language policy in areas inhabited by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studies of cross language transfer,studies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minority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studies of interlanguage of minority students’English based on corpus and studies of mental mechanism in L3 acquisition.

L3 acquisition;minority students;China

G752

C

1009-3583(2017)-0107-03

2016-12-04

赵 乐,女,河南西平县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语料库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