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瀑布》中“瀑布”的多重角色解读

2017-01-28 18:49李丹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德克朱丽叶瀑布

李丹阳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24;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061)

《大瀑布》中“瀑布”的多重角色解读

李丹阳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24;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061)

欧茨的《大瀑布》作为一部成长小说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尼亚加拉大瀑布作为其中的自然环境因素,不仅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背景,更包含了多重含义,在主人公们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多重角色,使他们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成长,同时也饱含了欧茨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推崇及对正义的追求。

《大瀑布》;瀑布;角色;成长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 1938-)是当代美国文坛一位重要的女作家,被誉为“自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美国小说家”[1],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同时她也是一位多产作家,迄今为止发表长篇小说50余部,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正如她许许多多的作品一样,《大瀑布》在2004年9月一出版,即好评如潮[2]。著名的《科尔库斯评论》说:“这是迄今为止她最好的作品——也是一部代表作。”[3]《大瀑布》还于2005年荣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

《大瀑布》讲述了一个颇具传奇性的家族故事。新婚夫妇阿莉亚和吉尔伯特来到尼亚加拉瀑布地区度蜜月。然而,新婚后的第一天早上,具有同性恋情结的新郎吉尔伯特纵身坠入大瀑布,自杀身亡。就在被当地媒体称为“大瀑布的寡妇新娘”阿莉亚痛苦无助的时候,年轻富有的律师德克·波纳比无意中闯入了她的生活,并对她一见钟情。随后阿莉亚和德克结了婚并育有3个孩子,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谁知12年后,德克由于卷入一起涉及公共利益的诉讼案而遭人迫害,葬身于大瀑布。又一次失去了丈夫的阿莉亚带着3个孩子搬迁到陌生的郊外,坚强地独自抚养他们。3个孩子长大后齐心追寻到了父亲德克被追杀的真相,并举行了追悼会,使英雄德克得以正名。目前学界对《大瀑布》的研究主要是从生态批评[4]、存在主义[5]及悲剧精神[6]等角度来进行的。事实上,作品本身也蕴含了成长主题,男女主人公及其3个孩子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命运的抗争中获得了不同意义的成长。其中,“大瀑布”这一自然环境因素贯穿整部小说,不仅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更与小说的成长主题密切相连[7]。瀑布在主人公们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具有多重含义。

一、瀑布:神秘力量

在小说中,瀑布扮演了神秘力量的角色,促使了小女儿朱丽叶的心智成长。“智力发展和智慧增长是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第二个维度。智慧认知包括青少年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8]252小女儿朱丽叶正是在神秘力量瀑布的指引下,获得了智慧认知,心智得以成长。小说在前言中就描述了尼亚加拉瀑布的魔力,“大瀑布所呈现出的大自然雷鸣般的震撼力量,可能会带给人类一种神秘的生理上的吸引力”[9]1。许多人沉醉于大瀑布汹涌的激流,甚至会眩晕痴迷而跳入瀑布,因此尼亚加拉大瀑布也被称为“自杀者的天堂”。德克与阿莉亚的小女儿朱丽叶就被大瀑布的魔力所摄,两次伫立于瀑布旁,精神恍惚。

朱丽叶从孩提时期起就没有见过父亲德克,只知他驾车坠入瀑布身亡。但朱丽叶时常听到父亲的声音及父亲对她的召唤。当站在大瀑布面前时,朱丽叶更加清晰地听到了父亲的呼唤。“‘朱丽叶!波——纳——比!到河里来,到爸爸身边来!’她从未听过这么清晰的声音,是如此的焦急和真切。”[9]344恍惚中,朱丽叶感到一个细微而神秘的韵律伴着哗哗的流水声进入她的脑海,抚慰着她的心灵。她沉浸在这个声音里,忘记了一切。此时一位警官察觉到了朱丽叶的异常举动并大声呼喊她,“魔咒解除”[9]345,父亲呼唤的声音渐渐消失了。朱丽叶听从了警官的劝导回到家,似乎不再相信瀑布边的幻觉。

“尼亚加拉大瀑布是有生命的,是有灵魂的。河水是有一个神明的,瀑布也有。”[9]344这个神明在小说中就是圣母玛利亚。小说描述了大瀑布之女的传说。在1891年的春天,居住在大瀑布地区的一位15岁的挤奶少女因与牛奶场主人的儿子犯下情欲之罪,未婚先孕,被亲人们赶出了住所。为弥补她的罪恶,她徒步走向尼亚加拉大瀑布。在发狂的精神状态下,她看着峡谷的巨浪漾起的薄雾,觉得那沸腾的热浪就是地狱的内部所散发的热气。正要跳入瀑布时,她看到了一些小彩虹,在朦胧中似乎看到空中出现了一个散发着光芒的女性神像——圣母玛利亚。这个挤奶少女惊呆了,她跪下来大声祷告,祈求圣母玛利亚原谅她。圣母玛利亚温和地冲着她微笑着,温柔地对她说,“我的孩子,没有什么是不能原谅的。爱,以上帝的意志行事”[9]332。为了纪念这位挤奶少女所看到的情景,人们建造了“大瀑布之女天主大教堂”。在尼亚加拉大瀑布市长大的朱丽叶对大瀑布之女的传说早有耳闻。她认为自己和挤奶少女同病相怜,渴望却无助。在父亲忌日这一天朱丽叶又一次站到了大瀑布前。此时她的头脑已经迷迷糊糊,似乎看到了挤奶少女所看到的那个幻影。“一束闪电般的阳光,从峡谷上面出现一个巨大的、形状怪异的轮廓,模糊的柱状薄雾凑热闹般地升起又散开,在大峡谷上面变换着各种姿态。”[9]359与此同时,在震耳欲聋的瀑布呼啸声中,朱丽叶又一次听到了父亲的呼唤。就在她即将投身瀑布时,一直暗恋朱丽叶并跟踪她的男孩儿巴德猛地抱起她离开了危险之地。大瀑布似有一股神秘力量,时时张开魔鬼之口吞噬人类,但正如大瀑布之女所看到的一样,大瀑布同时给人以希望,促使人成长。至此之后,朱丽叶的心智迅速成长,接受了巴德的追求并开始与他在一起。尽管在身高、样貌、学业、家世及性格上不般配,尽管朱丽叶的母亲及两个哥哥极力反对,她都选择和巴德在一起。朱丽叶用她平静、倔强的声音说:“巴德就像是我前生已经认识的一个人。我可以信任的一个人。他是——我唯一的朋友。”[9]365朱丽叶开始与巴德一起寻找父亲真正的死因,并和两个哥哥联合为父亲正名。她的心智慢慢成长成熟,再也没有过轻生的念头,大瀑布传来的声音也已经消失殆尽。“有一天你会意识到,很长时间没有听这个电台的节目了,你就不会再去搜索这个频道了。”[9]370拥有神秘力量的大瀑布能吞噬人,同时也意味着新生。它在毁灭的同时,也促进希望产生,成长发生。朱丽叶在大瀑布神秘力量的感召下,获得顿悟,实现成长。

大瀑布的迷人景色和巨浪声响容易使人失去理智,走向自我毁灭之路,但同时它也拥有神秘力量,给人撒下希望的种子,促使人成长。朱丽叶正是在大瀑布神秘力量的影响下,经历了两次险些丧命的毁灭之后获得顿悟,感受到新希望,实现了心智上的成长。大瀑布作为神秘力量的角色背后,可以看出小说作者欧茨对大瀑布的崇敬及对自然的敬畏。

二、瀑布:毁灭者

在小说中,瀑布同时扮演了毁灭者的角色,促进了女主人公阿莉亚的心理成长。“自我认知主要表现为对自我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认识和维护。”[8]259缺少自我意识,独立人格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小说女主人公阿莉亚面对瀑布毁灭了其两任丈夫的困境,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变得坚强、独立,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并获得了心理上的巨大成长。

小说中,阿莉亚的两任丈夫都殒命于大瀑布。第一任丈夫吉尔伯特·厄尔斯金是一位同性恋者,在与阿莉亚的新婚之夜,因无法忍受现实的痛苦——道德的、身体的、心理的——而奔赴黄泉。他在前往大瀑布的途中——在短短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回顾了自己年轻的一生。在决定纵身跳入大瀑布的瞬间,他也曾怀疑自己这样做是否是愚蠢的,然而,面对奔腾咆哮的大瀑布,他没有再犹豫,仿佛任何痛苦都可以被它摧毁。“大瀑布竭力施展它恶毒的魔力,从未减弱过。……如果离得太近,哪怕是出于理性的好奇,你也会身处危险之中:开始产生一些与你自己的意愿相悖的怪念头,雷鸣般的水声似乎知道你心中所想,它剥夺了你的意愿和情感。”[9]49实际上,吉尔伯特面临的是自我毁灭的命运,也使阿莉亚成为“大瀑布的寡妇新娘”。丈夫的投水自尽对阿莉亚的心理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这在她心里留下了阴影,她甚至认为自己被下了诅咒。然而,阿莉亚却不听任何人的劝阻,坚守七天七夜直至看到丈夫的尸体被打捞上来。就在所有人包括阿莉亚的父母都在可怜并同情阿莉亚时,她却意志惊人,慢慢接受了寡妇新娘这个残酷的事实。

就在此时,年轻富有的律师德克对阿莉亚一见钟情,为她的气度所迷恋,两人不顾父母的反对而结婚。婚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并养育了3个孩子。然而,12年后德克为了本地一起涉及公众利益的“爱的运河”诉讼案,被人陷害坠入瀑布身亡。大瀑布又一次吞噬了阿莉亚的丈夫,只不过这一次热爱生活的德克是被逼向深渊,被迫毁灭。但是内心逐渐强大的阿莉亚并没有倒下,她忍住悲痛,独自抚养3个孩子。

在德克死后,阿莉亚带着3个孩子搬迁到远离之前所住豪宅的郊外。她们居住的环境恶劣,“位于波罗的海街区差不多被遗弃的破落的排子房处”[9]361,但却拒绝接受德克“用鲜血换来的被玷污的钱”[9]326。阿莉亚试图勇敢地装出一副平静的表情,她知道她是这个家里责无旁贷的领导。她“昂首挺胸,腰杆笔直”[9]259,想表现得很勇敢,很坚强,在这个焦虑的时期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虽然每逢德克的忌日阿莉亚都会失眠,但她却不肯承认因此而被折磨得很虚弱,就连跟医生也不肯承认。在没有任何人可依赖的情况下,阿莉亚内心的成长是巨大的。与此同时,她还开设钢琴课,靠在家里教学生弹钢琴得来的收入维持生活。这不仅是她维持生计的需要,更是她的兴趣所在,是“她自我实现的一个途径”[10]。她热爱音乐,即使在生活潦倒时也没有放弃。阿莉亚把钢琴当作生命演奏着,她可以弹奏庄严的快板,也可以同样熟练地弹奏安静的曲子。“只有她教的钢琴学生让她牵肠挂肚,是她永远的兴趣所在。”[9]379阿莉亚不仅独自抚养3个孩子,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教会孩子们如何坚强、高贵地活着。她拒绝卑微,拒绝普通。在波罗的海街区生活的16年中,她没有拜访过邻居们,甚至没有因为住院期间为她照顾孩子而感谢过他们。仅是用昂贵的信纸写了正式的感谢信送给邻居们。她很少接受学生家长的邀请,并且强烈反对孩子们和他们一起吃饭。她的宣言是:“我们虽然穷,但是决不需要施舍。”[9]321她还常常鼓励孩子们要有信念,要从最糟糕的境况中站起来。阿莉亚毅然决然地过着一种自持的生活,她在这个让自己愤怒、伤心、羞愧的城市把3个孩子抚养成人。她希望别人知道,她从来不想回顾过去。过去的经历不仅没有把她打倒,反而促进了她心理的成长,使她获得了新生。

瀑布在阿莉亚的生活中扮演了毁灭者的角色,但同时也促进了阿莉亚的心理成长,激发了她坚强不屈的精神,使她变得坚毅、勇敢,能够坚强地迎接命运的挑战,获得新生。通过作者欧茨对阿莉亚成长过程的叙写可以看出其对女主人公独立人格的赞扬及对人性的推崇。

三、瀑布:指引者

瀑布在小说中也扮演了指引者的角色,间接促进了男主人公德克的精神成长。能够逐渐走出自我中心的思维习惯,体会他人的感受,是成长的一个重要内涵。道德认知“包括人的同情心、正义感、公正意识和责任意识等”[8]256。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通过外界种种反馈来修正自己的道德判断。男主人公德克正是在瀑布的指引下,唤起了自己的同情心、正义感和责任感,提高了道德认知,实现了精神成长。瀑布在小说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以它为背景线索,作者把尼亚加拉地区的政治、经济、司法及生态环境等社会问题展现在人们面前。但同时,瀑布也是精神洗涤的净化物,促进了德克·波纳比的精神成长。

德克的祖父雷金纳德·波纳比是位伟大的走钢丝者,不幸掉进了大瀑布而葬送了生命。从此瀑布成为波纳比家族的噩梦,同时也不断提醒着他们敬畏瀑布,敬畏自然。瀑布间接指引着德克逐渐成长为捍卫自然,为人类谋福祉的奉献者。小说详尽讲述了德克卷入“爱的运河”的诉讼案。“爱的运河”案件是美国历史上真实的垃圾污染事件。运河位于纽约州北部,原先是一处化学物质填埋场,后被改建成了居民区。但是,当地居民并不知道自己的家园和学校是建立在有毒垃圾场之上的。为此,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有不少人还为此送了命。在以后的多年时间里,他们就此事向当局投诉,但常常是石沉大海。小说揭露了斯万化学公司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任意糟蹋自然的社会现象。其他政府部门受其贿赂,任其污染环境,置当地百姓的健康于不顾。男主人公德克是位事业有成的律师,与其他同行一样,代理诉讼,盈利是他们的目的。在受理“爱的运河”诉讼案之前,德克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中产阶级固有的价值观就不止一次地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卷入这起案件之中。经验丰富的德克深知在“爱的运河”案件背后运作的不仅有斯万化学公司,更联合了政府机构,而案件所要状告的正是这些权力部门和重要人物。“城市的核心力量是那些掌握权力、举足轻重的人物……德克·波纳比当然是其中之一,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他的朋友,或朋友般的熟人。”[9]158受理这起案件就意味着要与自己的朋友为敌,这在当时的德克看来是不会发生的事情。正如德克自己对受害人妮娜所说,“我的朋友是你的敌人,但我的朋友不可能成为我的敌人呀”[9]158。

然而,对波纳比家族影响深远的瀑布指引着德克,唤醒了他的良知、正义感和责任感。“这里有尼亚加拉大瀑布,还有尼亚加拉大瀑布市。一个是美丽的,带着恐怖的美丽;另一个则是丑陋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才把它变得如此丑陋。”[9]183对瀑布及自然充满敬畏的德克在目睹了受害人妮娜一家恶劣的生活环境后,终于决定正式受理“爱的运河”诉讼案,自己出资打这场官司,与政府部门抗争,维护尼亚加拉瀑布地区居民的利益。他意识到,“那些可怜的人需要我的帮助。应该还他们个公道。所有人都在欺骗他们,我不会欺骗他们的。我也不会不管他们”[9]201。德克从一名只注重自己阶级利益的律师成长为一位充满正义感的正直律师。他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捍卫民众权利的精神被深深地唤醒。“任何一个正直的律师都不会把这样的案子丢开不管的。情况这么严峻,原告又这样无助,正直的律师是不会撒手的。”[9]202但是,德克深知,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面对异常艰难的取证工作,他觉得自己就像那些早期在瀑布中倒霉的探险者。“起初觉得以这样的速度摇桨,船一定会前进;后来就会发现什么速度啊,推力啊,原来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9]182尽管如此,德克仍然充满勇气地去追求正义,承担责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感受到了瀑布的指引和召唤,“他不停地向前,向前。他不能睡觉。就在月神公园的东边,从大瀑布的远处一直到它的内部地区。有一种东西向磁铁一样吸引着他”[9]204。是瀑布指引着他继续向前,不能懈怠,更唤醒了他的良知。德克对最后离开他的好友克莱德说:“我现在所做的,克莱德,就是要听从我自己的本性一次。不是跟在钱的屁股后面走,而是跟着我的良心走。”[9]206身处众叛亲离的处境却仍然不放弃对正义的追求,德克已然获得了精神上的巨大成长。

瀑布给人压力,使人警醒,更洗涤精神,是灵魂的净化物。瀑布在小说中充满社会意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男主人公德克敬畏自然,捍卫自然,维护民众利益,获得了精神成长。在瀑布扮演的指引者角色背后,是作者欧茨对德克精神成长及道德认知提高的肯定,可以看出其对正义的追求。

在成长小说《大瀑布》中,尼亚加拉大瀑布这一贯穿始终的自然环境因素不仅为小说提供了绚丽的背景,更蕴含了深刻的意义。大瀑布是一股神秘的力量,引诱小女儿朱丽叶走向深渊,但同时又撒下了希望的种子,促使朱丽叶智力的成长;大瀑布象征着毁灭,使阿莉亚失去了两任丈夫,但却激发了她坚强不屈的精神,为她带来了新生,获得了心理的成长;大瀑布更是精神洗涤的净化物,指引着德克从个人主义者成长为英雄主义者,伸张正义的“爱的运河”诉讼案使德克收获了精神上的成长。大瀑布的多重角色使人感受到它的神奇魔力,更感受到这一自然环境因素背后作者欧茨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推崇及对正义的追求。

[1]Johnson,Greg.Invisible writer[M].New York:A Dutton Book,1998:xvii.

[2]郭英剑.序言[M]//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大瀑布.郭英剑,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1-5.

[3]Wilkinson,Joanne.The falls[J].Kirkus Reviews,2004 (15):55.

[4]徐健.生态视角下的《大瀑布》[J].鸡西大学学报,2006 (5):92;81.

[5]梁黎.存在主义视域下《大瀑布》中的选择与责任[J].山花,2015(12):147-148.

[6]孙方莉.敢问路在何方:欧茨小说《大瀑布》的悲剧精神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176-177.

[7]张薇.“瀑布”意象:解析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大瀑布》[J].当代外国文学,2010(2):107-114.

[8]芮渝萍,范谊.成长的风景:当代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9]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大瀑布[M].郭英剑,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10]金铭.和谐的憧憬:《大瀑布》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外语学界,2013:113-124.

[11]Oates,Joyce Carol.The falls[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04.

I712.074

:A

:1671-9476(2017)01-0057-04

10.13450/j.cnkij.zknu.2017.01.12

2016-06-20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美国成长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因素”(13YJA752025);陕西省教育厅2014年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美国成长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因素”(14JZ038)。

李丹阳(1988-),女,河南林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

猜你喜欢
德克朱丽叶瀑布
贺德克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瀑布之下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主持人的话
彼得·汉德克获奖信息
彼得·汉德克人物争议
瀑布
现代美国街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