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弦外音的运用特点

2017-01-30 01:06欧槐顺
黄河之声 2017年12期
关键词:织体调性和弦

欧槐顺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和弦外音的运用特点

欧槐顺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对于学习作曲技术理论的人们来说,无论是在最开始学习四部和声写作的练习中,还是在后期作品创作的实践中,和弦外音的运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和弦外音能避免和弦频繁的交替带来的杂乱和弦色彩,也能带来和弦本身不具有的新的音响。文章内容包括和弦外音的分类,和弦外音与织体,和弦外音的运用三个部分,希望通过研究论述,能对认知和理解和弦外音有所启示。

和弦外音;织体;运用

一、和弦外音的分类

和弦外音是多声部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形成与声部运动的过程中,根据在音乐中所处的节拍和音节的强弱位置,可分为强拍和弦外音和弱拍和弦外音两种。强拍和弦外音分别为延留音和倚音两种(倚音有单倚音和双倚音,多倚音);弱拍和弦外音有经过音,辅助音,先现音和跳进辅助音(也可称为换音)四种。如果对这些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经过音有自然经过音和半音经过音,辅助音有自然辅助音,半音辅助音和环绕辅助音,跳进辅助音有单跳进辅助音双跳进辅助音。

二、和弦外音与织体

我们在刚学习和声写作时,对和弦外音的处理仅仅只考虑在旋律声部中,过多注重和弦的纵向完整和横向序进,和声结构严谨造成音响色彩单调。但通过分析各种作品发现,作品中各个声部中都会有和弦外音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实际分析进而总结经验,指导今后的实际写作与创作。

和弦外音在各个声部中的存在与音乐的织体密切相关,织体根据不同声部数目可分为两大类,即单声部织体和多声部织体,而多声部织体依据其各声部的相互关系,又分为和声织体(主调织体)、复调织体以及和声—复调综合织体三种类型。和声织体是织体中最常用的一种,下面我们仅从这一方面来阐述。

和声织体的组成结构因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旋律层,和声层以及低音层。它们在音乐中可以三个层次并存,可以两两组合(旋律层与和声层),也可以只有旋律层等。除了低音层外,其他的音层的高低位置是可以互换的,例如,三个层次并存时旋律层在中间,两层次时旋律层在下方(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三个层次的划分及组合方式还可以进行更细小的划分,即每个层次中的声部组合。实际上在具体的音乐中,和声层中声部的组合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很多,甚至可以出现在旋律的上下方构成两个层次。旋律层形态通常是八度重复和三六度加厚以及旋律的缩减,加花和副旋律等等。至于低音,出现层的结构比较少,常见的形态有八度重复等各种音型化结合,考虑到低音的本身色彩属性和泛音列的原理,要避免低音密集结合在一起,以免造成音响色彩的浑浊。

三、在西方音乐史中不同时期的运用特点

在多声音乐发展的历史中,在不断在追求各种紧张刺激的音响色彩时,和弦的使用也趋于丰富,和弦外音的运用也越来越自由。在西方音乐史中,从文艺复兴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每个时期的和弦外音运用既相互联系也有所区别。

文艺复兴时期声部横向运动只是产生三和弦,和弦外音的使用严格建立在固定的和声节奏之上,延留音是人们所惯用的,不用不协和直接碰撞的倚音,先现音还未出现,和弦外音不能连续运用。值得一提的是延留音的用法,延留音的预备必须从较强的节拍位置下行解决,不可以解决在弱拍上,可以装饰解决。不协和音的碰撞在和弦外音的情况下是可以的,和弦外音和下方和弦音形成的平行五度要小心使用。

巴洛克时期主调音乐蓬勃发展,节奏运用单一,和弦外音使用开始广泛运用,各个声部充斥着丰富的和弦外音,调性可以转换并由调式与功能和声支持,不再要求横向运动中只产生三和弦,可以运用七和弦和附属和弦。延留音依旧使用频繁,倚音和先现音开始运用。在快速进行中,倚音可以不进行预备,直接用跳进辅助音解决,也可以上行小二度解决,跳进引入倚音较少,往往是下行级进解决。

古典主义时期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已经完全成熟,主调音乐风格占绝对性优势。这个时期音乐调性鲜明,所用到的和弦全部都是能够建立鲜明调性的,对建立调性无益的和弦几乎不用,不常用的副七和弦几乎不用。所以,我们在分析和写作类似风格作品时,一定要正确的去区分高叠置和弦的叠置音与和弦外音的联系,而不是一味的把出现的音去拼凑成单个和弦。

浪漫主义时期是思想和个性迅速发展的时期,不同作曲家随着国家、民族、地域的不同,建立音乐的音阶基础、和声手法、调式调性等方面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这个时期音乐更多是表现出自然感情的冲动,曲式体裁逐渐丰富,虽然占统治地位的还是传统大小调体系,但是调性开始慢慢扩张,和弦种类的运用异常丰富,和弦外音的使用类型和形式也多种多样,其目的都是为追求新的音响色彩而存在。

四、结语

和弦外音的分类和运用在很多和声教材中均有介绍,鉴于这个基础之上,文章对和弦外音的有关方面进行了阐述,尤其是和弦外音在各个时期的运用特点的说明,希望在以后分析相对应时期的作品时有所帮助。要注意的是,和弦外音的运用千变万化,我们在分析作品时,应该注重作品的实质反馈,善于对比和总结,体会其中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好和弦外音。■

[1] 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和声学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3.

[2] 沈一鸣.和声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5.

[3] 于苏贤.复调音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4] 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6.

[5]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6] 刘康华.和弦外音与织体[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04.

猜你喜欢
织体调性和弦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简论中国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织体类型与文化意义
20世纪20—30年代多调性观念与技法管窥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和声处理方法
——以利盖蒂的部分音乐作品为例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