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资本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贵思考

2017-02-01 16:07匡列辉
伦理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同体教授资本

匡列辉

(湖南城市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

共享资本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贵思考

匡列辉

(湖南城市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

大时代激荡着大变革,大变革呼唤着大智慧。细读卢德之教授新著《论资本与共享——兼论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重大主题》(东方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下文简称《论资本与共享》)一书,真切地体悟到卢德之教授多年孜孜以求对“资本”及“资本精神”真谛覃思精研的执著,并为在这种执著求索与睿智思考下,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作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与目标的可贵探究所形成的共享资本观而深深折服。共享资本观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颠覆着人们对“资本”的世俗理解,为人类提供了朝着终极发展目标走向共同美好的未来与生活的导向。可以说,共享资本观是卢德之教授对资本精神与共享概念深层辩证思考的理论化、系统化成果,体现了著者独具匠心的理论智慧和敢于担当的天下情怀。其不仅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理论创新,更是一种以共同善的美德来应对全球治理的实践指引。

卢德之教授一直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深化着从资本到资本精神、现代慈善到走向共享、再到治理资本的认识与思考。他认为,《论资本与共享》是他多次反复地“灵与肉相互博弈的呐喊、生命情感的理性表达”。著作中,他特别注重于阐释资本、资本精神、共生、共享、共享能、共享场、共享社会、共享家园、协同共享、协和共享、慈善之剑、慈善天使这些概念的内在意义、逻辑关联以及与人类社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关系,构筑起了一个崭新的“共享资本观”有机的理论体系。

卢教授认为,如果把人类文明发展史谱系比作是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那么涵括着自然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道德文明中各种文明因素在内的璀璨明珠里,最能辉耀人类发展历程与灿烂成就的无疑为这两大文明成果,“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本,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精神基础——资本精神;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共享。”[1](P6)他用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历史上各种传统的经典资本观条分缕析之后,提出了资本是一种活的财富的新资本观。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引入了“资本能”的新概念,并将“资本”与“精神”大胆结合起来,形成了特指资本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动机和这些动机背后的道德精神的“资本精神”新理念。这一概念因其不同的文化基因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其核心思想卢教授精辟而通俗地概括为“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为神圣的目的而花钱”[1](P38),并称其为“资本的福音”。资本精神有着强大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作用,是一种“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1](P47),是一种从远古走来的“世界精神”。继而,卢德之教授结合自己的长期实践与缜密思考,将资本与共享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认为资本精神与共享发展是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共同价值,创造性提出了共享资本观。这一理论体系逻辑严谨,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卢德之教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贵思考。共享资本观的基本观点是,资本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本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基础。资本精神对“资本能”起着去恶扬善的作用,能发挥资本正能量,促进资本整体向善发展。通过治理资本,从制度上规范资本与共享的关系,也从道德角度来约束资本与共享的关系,以资本为手段,实现共享的目的。它的核心是具有鲜明开放性的“协同共享”,就一个国家来说追求的是“协同共享”,就国际社会来说,谋求的是“协和共享”。

卢德之教授对资本与共享的理性思考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姿态去聆听资本与共享相互激荡的时代新声;认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元素创造性地转化,并与时俱进地融合着中国当代社会大发展的改革创新精神。在回归历史与面向未来的双重互动中不断超越和完善自我的理论建构,从而促成了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的最新理论成果——共享资本观的形成与完善。

卢教授将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执著思考结晶并进一步凝炼而成的新著《论资本与共享》架构严谨。全书包括前言、结语和正文十二章,以著者对资本到资本精神、共享到治理资本的逐层深入认识思考为经线,巧妙地诠释了共享资本观。前言从资本发展所引发的全球化从发展到出现逆转的趋势这一种重要国际现象出发,敏锐洞察到世界进入了资本与共享博弈发展的时代。第一章到第三章,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结合不同的文化基因,就资本、资本精神和共享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著者匠心灼见。卢教授认为,资本是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本精神是文明发展的精神基础,而文明发展的基本目标则是实现多数人原则和社会公平为本质要求的共享。第四章到第六章着力于共享文化的历史起源及中西共享文化不同肌理,为读者呈现了共享丰富多彩的历史发展形态。提出了以共生发展观、共同价值观、共享财富观和现代治理观为基本内容的现代共享核心价值体系,期待人们创新和发展共享能与共享场,为共享社会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新道路。第七章至第十章从资本与共享的正相关关系入手,直面未来人类发展难题,指出了资本走向共享的必然性,描绘了未来共享社会的新形态,提出了充溢着中国智慧的国内与全球治理共享新模式。第十一、十二两章致力于德性伦理中共同善的价值追求,探讨了慈善作为共享的重要表现形式,提出了21世纪新的慈善观,倡导全世界慈善人联合起来。结语部分满怀豪情地预言人类未来发展之路将是文明协同发展的共享之路,未来的世纪将是向共享社会形态超越发展的创新世纪。

“资本”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共享”内涵着丰富的伦理意蕴,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发展理念。卢德之教授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新而成的“共享资本观”的理论体系,对如何重塑资本价值,扬扩资本正能量,创造共享发展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自成机杼的智慧思考和路径探索。

著者在论述方式上很少有抽象的概括总结,也极少有长篇大论的纯理论阐释篇章,而是结合自己数十年来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动慈善事业的亲身经历,结合不断对共享价值观的理论思考,结合人类文明发展史和当前的世界发展复杂形势,与读者如话家常,娓娓而谈。当论及不同文明共同发展、共享共生时,著者想到了他2015年访问俄罗斯与吉洪大神父讨论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时大神父兴味盎然地用俄文背诵《道德经》的情景,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到了中华文明的震撼力。在谈到古代资本文明时,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那个急流勇退携西子泛舟五湖的陶朱公向鲁国穷人猗顿传授致富经验“子欲速富,当畜五牸”的故事。在区分资本精神的多样性时,他就援引《圣经》上帝与子民的关系和中国“天人合一”思想来展示资本精神在东西文化影响下迥乎异然的发展变迁,等等。著作通篇严谨凝炼的表述透射出著者洞察历史、直面现实、乐见未来的深邃幽思与豪情自信,明白晓畅的语言又让精深的资本共享道德理论转化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话语,读来令人如沐春风。

卢德之教授认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是资本与共享博弈发展过程。面向崭新未来,人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财富观,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世界都应当好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共享资本观既给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上提供了问题的一个宝贵的回答,也更进一步引发了读者更深远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

[1]卢德之.论资本与共享——兼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主题[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共同体教授资本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