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教学体会

2017-02-02 03:11卜明伟杨金磊贾艳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剂量满意度

卜明伟,杨金磊,贾艳华

1.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研究室,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吉林长春 130012

近距离放射治疗又称近距离治疗,是通过输源导管或者施源器将封装好的放射源直接植入患者的肿瘤位置进行放射治疗,具有贴近肿瘤、对肿瘤杀伤力强、保护正常组织等优点[1]。根据近距离放射治疗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腔内照射、组织间插值照射、管内照射和表面施源器照射等,近距离放射治疗相对于体外放射治疗,具有许多优点,如具有较高的肿瘤和正常组织剂量分配比、治疗时间缩短减少肿瘤细胞增殖、放射治疗中减少对氧的依赖性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逐渐在近距离治疗中应用增多,实现了三维粒子布置和剂量计算,使医师更精确地确定肿瘤位置及剂量,以被应用于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皮肤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2]。该文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在该院放射科实习的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教学效果,取得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实习的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名。对照组实习生中,男2名,女 6 名,年龄 20~23 岁,平均(21.5±1.58)岁,其中大专生4名,本科生4名,实习前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为72.8分;观察组实习生中男1名,女7名,年龄21~24 岁,平均(22.5±1.29)岁,其中大专生 3 名,本科生 5名,实习前肺结核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为71.3分。两组实习生在性别、年龄、学历、知识考核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放射治疗的教学,由带教老师按照放射科临床实习教学大纲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讲授,并定期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并听取学生对教学结果的反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学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

①理论知识讲解。为学生讲解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让学生总结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特点和使用到的关键技术;讲述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分类及物理学基础,并详细介绍放射剂量学和计算方法;讲述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介绍评估临床放射治疗疗效的生物线性二次模型。

②操作方法。为学生讲解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操作流程,并让学生提前了解各种肿瘤的性质,并介绍如何利用成像设备检查肿瘤的性状与大小;让学生学会超声、X光机、核磁共振成像及计算机断层扫描等设备的使用;学会施源器的放置和成像的操作,并利用创建的虚拟患者进行练习。

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并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及对教学满意度等情况。

1.3 评价方法

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为理论知识,采用百分制;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习自主性、学习积极性、沟通的能等;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进行调查[3-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处理,研究结果中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用[n(%)]及(±s)表示。采用配对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经过不同教学后,观察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最高96分,最低74分,对照组最高89分,最低74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平均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平均成绩比较[(±s),分]

组别平均分对照组(n=8)观察组(n=8)t值 P值81.25±1.53 90.12±1.19 5.93 0.015

2.2 综合能力调查结果

经过不同教学后,观察组学习自主能力能力、沟通的能力、学习积极性等调查结果也好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情况比较[(±s),分]

组别 学习自主能力 动手能力能力 学习积极性对照组(n=8)观察组(n=8)t值 P值15.23±1.63 25.61±1.12 10.16 0.031 16.27±3.26 25.62±1.58 8.91 0.034 17.86±1.44 26.91±2.38 9.53 0.032

2.3 两种教学法满意率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中有8名学生对教学法满意,而对照组中仅有7名,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87.5%,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P=0.031,P<0.05)。

3 讨论

近距离放射治疗又称近距离治疗、内照射放疗、密封源式放射治疗、内部镭疗法、镭疗法等,是通过输源导管或者施源器将封装好的放射源直接植入患者的肿瘤位置进行放射治疗,具有贴近肿瘤、对肿瘤杀伤力强、保护正常组织等优点。根据近距离放射治疗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腔内照射、组织间插值照射、管内照射和表面施源器照射等,近距离放射治疗相对于体外放射治疗,具有许多优点,如具有较高的肿瘤和正常组织剂量分配比、治疗时间缩短减少肿瘤细胞增殖、放射治疗中减少对氧的依赖性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逐渐在近距离治疗中应用增多,实现了三维粒子布置和剂量计算,使医师更精确地确定肿瘤位置及剂量,已被应用于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皮肤癌的治疗[5]。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可单独进行或和其他疗法一起应用,如外照射放疗、外科手术和化疗结合。界定不同类型的近距离治疗,可依据治疗靶区放射源的放置方式,肿瘤接受到的剂量率或"强度"和剂量照射的持续时间。放射源的放射位置不同,可分为组织间插值式和接触式,组织间插值治疗放射源被直接放置于患者靶区组织内,如乳腺、前列腺等疾病;而接触式近距离治疗是将反射源放在靠近靶区组织的空间,如宫颈、阴道、气管、食管等,也可放在血管中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疾病[6]。

该文研究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教学后,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也有显著性差异,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87.5%,并且观察组的学习自主能力能力、沟通的能力、学习积极性等调查结果也好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教学应用于放射科的临床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放射治疗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1]李凤霜,孔为民.宫颈癌近距离治疗进展[J].北京医学,2016,38(11):1214-1216.

[2]项晖,庄天戈.基于CT/MRI图像的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2,26(6):161-162.

[3]林玉霞,张风贞,杨美英,等.宫颈癌后装插植放疗60例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5):171-172.

[4]汤继英,陈萍.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3):2617-2620.

[5]阿不拉江·阿不都克力木,樊喜文.肺癌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1310-1312.

[6]隋爱霞,于慧敏,张宏涛.治疗计划系统模拟125I粒子周边与中心分布剂量对比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5):422-425.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剂量满意度
·更正·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系列性科普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及肺功能指标评估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