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老人实现同频共振?

2017-02-13 07:01文丨李赞
家庭服务 2017年1期
关键词:义工共振陪伴

文丨李赞

如何与老人实现同频共振?

文丨李赞

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的群分其实就是建立在彼此之间同频共振的基础之上的。生命频率相近或相同的人往往容易走到一起。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处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彼此寻找频率并相向而行直至同频的过程。在陪伴老人的实践中,我们会有意识地去捕捉老人的频率,调整自己的频率,从而尽快实现与老人的同频共振。其实,老人与陪伴者之间是一个彼此适应和相互调整的双向过程,当陪伴者处于高度宁静、和谐与喜乐的积极状态时,给予老人的引领力量就会很大,从而就能较快地达到彼此之间调谐趋同。

同频共振的表现形态

在陪伴老人的具体实践中,同频共振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身体的同频。也就是说,陪伴者与老人之间在身体动作的幅度、语言表达的节奏和呼吸心跳的频率等诸多方面,均非常接近甚至趋于完全一致的状态。老人往往由于漫长岁月的沉淀和身体机能的衰退,动作、言语、思维等日渐沉稳甚至缓慢,而陪伴者往往年龄层次和经验阅历各不相同,与老人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入养老院或者走近老人身边时,有必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和频率,让自己从身体和心灵方面都变得舒缓柔和,以便能够更快、更顺畅地与老人建立起连接,实现身体的同频共振。比如,与老人呼吸的同频,语言节奏的同频,动作幅度的同频。

心灵的同频。虽然人与人之间在身体、言语、动作甚至思维习惯方面的差异可能十分巨大,但是人的心灵却可以完全不受任何外在的羁绊而获得自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灵的同频是任何状态下的生命都可以体悟和获得的感受。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用爱与陪伴的频率来激活和引领老人的频率,让爱迅速连接,彼此完全接纳,体悟当下安详宁静喜乐舒适的感受。

话题和感受的同频。在与老人交流的过程中,彼此都对所谈论的话题很感兴趣,就像遇到人生的知音。比如,老人可能经历过某些历史事件或熟知某些人文掌故,而陪伴者可能恰好对此很有兴趣,反之亦然。于是在共同的话题中感受同频的喜悦。还有一种感受的同频,比如老人聊起自己的开心或伤心往事,引起了陪伴者的共情,反之亦然。于是彼此之间“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在欢笑与泪水中完成各自心灵的疗愈。

作为陪伴的技法,同频共振适用的老人类型主要是那些无法正常交流的老人、排斥与拒绝情绪较重的老人、重症昏迷或植物人状态的老人等。面对这种状态的老人,新义工伙伴可能会倍感压力,无所适从,自身也需要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因此,遇到此种情况,不妨运用同频共振的原理和方法。由于同频共振几乎是所有生命之间和谐美好的呈现,因此这种技法也可理解为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老人,爱与陪伴就是希望达到所有生命都能同频共振的效果。

实现同频共振的路径

放空自己,全然安住在当下。一个内心充满了苦恼、忧愁、怨恨、纠结等不良情绪的人,是难以被别人所接纳的。老人尤其敏感。因此,在走近老人之前,一定要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全然地放空自己,放下心中的一切挂念和不良情绪,集中注意力,唤醒和维持自己心中喜乐安详、自在的能量。能量虽然无形,但却可以通过特殊的途径在生命之间传递。当老人看到或者感受到充满光和热的另一个生命靠近自己时,就容易敞开心扉来接纳。

觉察与调整。随时觉察老人和自己的状态与频率,放缓自己,与老人建立生命的连接。通过捕捉老人的呼吸、动作、眼神、表情等节奏来掌握老人的频率。通过自我调适,来达到与老人的同频。同时,可以借助零极限或者“三不”技法或者其他老人和自己都可以接受的方法,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与其他技法配合使用。几乎所有的陪伴技术都需要运用同频共振的方法。比如祥和注视、用心倾听、经典诵读等,都是为了通过注视、倾听和诵读的技术手段达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同频共振。为了达到同频共振,有时候需要借助其他技法实现。比如,当老人闹情绪时,可以通过用心倾听的方法,让老人尽情倾诉,情绪得以发泄,复归正常的生命状态;或者当老人情绪低落时,可以运用音乐沟通、动态沟通或经典诵读的方法,通过歌唱、舞蹈或经典的力量转换老人的思维,点燃老人的激情,走出情绪的泥沼。

案例解析

案例一:78岁的张大爷还不能接受自己卧床、手脚麻木、行动不便的现状,觉得太苦了。此刻,接纳他的情绪,认同并感受到这份不舒服,让他倾诉这份不舒服。(点评:放空自己,全然接纳老人当下的状态,并用心倾听。)聊了一会儿,大爷自我总结了自己颈椎出问题的原因:近50年的伏案工作。是啊,用了50年的颈椎确实是累了,想休息了。(点评:老人本身有疗愈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真正相信每一个生命都能找到内在的力量,那么,老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原因,说服自己,接纳自己的疾病和一切痛苦。)这时,我顺势用很自然通俗的话对大爷说:“大爷,你看我们用了颈椎50年了,让它不舒服了,它也累了,该对它说声对不起呀,得请它原谅啊。我们还得感谢它,能支持我们工作,养家糊口过日子。”大爷说:“是,请它原谅,谢谢它。”临走时,再把这些话自然地又说了一遍。试着与身体对话,是一种很好的自我陪伴,那份力量就在自己手里!(点评:适时引导运用零极限的方法,帮助老人全然接纳自己的现状,与自己的身体和身体里的疾病和解。)

临走前,大爷一遍一遍告诫我们要照顾好身体。(点评:当生命觉醒的时候,不但唤醒了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强大力量,还能以自己的疾病为师,帮助他人觉醒。这其实就是一个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生命成长过程。)

案例二:我们经常和颐寿轩菜市口分院的老人们做集体活动,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跟老人互动、连接、融合、欢乐。

一开始让我带领集体活动时,我不敢,怕带不好,会紧张。后来我发现为什么有的老义工能那么快地进入状态和老人融合在一起,其实就是“做就好,在就好,爱就好”。呵护好老人,首先要呵护好自己。(点评:保持自我觉知,调整好自己,放空自己,让自己处于高能量状态。)有一次互动的时候,我带领大家大笑,当自己笑出来几声以后,看到老人们跟着一起笑了起来,我越笑越开心,也更敢于和老人互动了。看着老人们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真实,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老人们在一起,互相看看,看到对方都开怀大笑,也就笑得更开心了。我的心也在笑容中被温暖,内心的那一丝不安也就被融化了。在一起大笑的过程中,将爱传递,将温暖传递。(点评:跟老人们一起玩大笑的游戏,借助这种独特的动态沟通方式,让大家在开怀大笑之中达到同频共振。)

现场模拟

体验方式一:适量喝一口水,不吞下去,用嘴含着水说话,并且一只手不能动,体验老人的感觉。嘴含水说话,体验到一份与老人交流时的耐心,真实感受老人的感受。说话不利索,一只手也不能动,以此来体验心能交流,心能舞动。

体验方式二:义工每两人分为一组,一人扮演义工,一人扮演老人。义工教老人学“我爱你”的手语,老人是失明的状态。用心去教,用心去爱,用心去交流。

体验方式三:义工每两人一组,扮演口齿不清的老人,彼此用含混模糊的语言对话。体验自己在完全放空的状态下纯粹通过声波振动来交流的感觉。

每次互动后分享各自的感受。

(摘自《爱与陪伴——老人心灵呵护理论与实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

案例三:第一次陪伴这位奶奶。奶奶说得到院方安排的通知,告知她有人来看她。明显感受到奶奶的个人素养高,她很礼貌客气地请我们坐下,问我们想了解什么,她说她记忆力不好,什么都记不太清,老容易忘记,说养老院这儿都挺好的。虽然奶奶很开朗也很健谈,但彼此之间还是有距离感。(点评:觉察对方和自己的状态。第一次陪伴服务,彼此若一见面就能同频共振,是很难的。虽然老人出于礼貌和修养表现出很热情和得体,但由于彼此的内心还缺少爱的连接,因此有距离感是自然的。)然后我跟奶奶说:“我给您唱歌听吧。”奶奶说她不会唱。我准备把歌本打开让她自己选。最后我们选了一首奶奶勉强能唱两句的歌曲。

奶奶说想看看我们的歌本,于是我把歌本给了她。她把歌本从封面到封底仔细看了个遍,说这本书真好。奶奶说她最爱诗歌,平时也写一些,还喜欢抄录喜欢的文章、段句、故事、诗词。(点评:终于在老人的喜好方面找到了共同语言。以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媒介,为最终实现心灵的同频共振做好铺垫。)我一看奶奶的书桌上有《中华古诗词鉴赏集》《中华文学鉴赏词典》等好几本很厚的书,而且书里还有记号、书签,瞬间惊叹,我在奶奶面前表现出无比的崇敬和惊羡。(点评:恰当的赞美总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礼物。全身心与对方同在,感受到对方的兴趣点,表达肯定与赞赏。)奶奶非常开心地一边介绍她的几本摘抄本,一边告诉我:“年轻人要把美好的东西收藏,特别好的东西要摘抄下来,以后自己翻出来温习时会很有帮助,年龄大了,记不住的。”和奶奶一起欣赏着她的几本摘抄本,奶奶开心得像个纯真的孩子,瞬间感觉和奶奶之间像祖孙,又像朋友,还像儿时的小伙伴。

我们经过咨询领队确定可以把歌本送给奶奶时,奶奶开心地哭了,是欣喜、是珍爱、是感谢!我也非常感恩能在这里遇见这么美的奶奶,和她一起共同欣赏着美丽的诗词、感叹着生命中各种美好的东西。(点评:彼此感受到爱、欣赏和珍惜,连接合一、共振高频的爱的能量。最后彼此在心灵上完全合一,实现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义工共振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ZJP56型组合绳锯组锯机超谐共振分析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陪伴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凝心聚力 互促共进 实现机关党建与文明单位创建合拍共振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