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二十四节气!

2017-02-13 07:01文丨张隽波
家庭服务 2017年1期
关键词:太阳神立春崇拜

文丨张隽波

厉害了,二十四节气!

文丨张隽波

居家过日子,离不开日历,年、月、日是日历中最基本的时间分割。介于其间、均匀分配的二十四节气,以间隔约15天的巧妙安排,指导了2000多年来国人的生产和生活,并被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得到全世界认可。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仔细一看,成功入围的“二十四节气”还有一个较长的副标题——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这个副题准确而精炼地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来源、结构与用途。换句话说,二十四节气的来源是太阳的周年运动,结构是时间知识体系,用途是国人的生产及生活实践。这三者经过数千年的互相渗透和密切交融,直到现在,依然对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农耕时间表

说到二十四节气,人们习惯在其前面加上“农业”二字。其实,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和发展,以至交节时间精确到分、秒,都和农业关系不大,只是农业生产太需要二十四节气这样的“提醒和暗示”,天长日久,形成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惊蛰至,雷声起”“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加上一些农书和权威历书的传播和推广,“农业二十四节气”就深入人心了。

农业生产离不开二十四节气,我们从二者的发展历程中也能看出一二。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农耕史。黄河流域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虞夏之际进入阶级社会,也就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这个时间点正是二十四节气的发端时间。

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状况,我国传统农业可分为四个阶段:沟洫农业时期(虞—夏—商—西周—春秋)、精耕细作农业成型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精耕细作农业扩展时期(隋—唐—元)、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时期(明—清)。这四个阶段也是二十四节气由4个变成8个、由8个变成24个,走向成熟并流行全国的过程。

当然,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和完善有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最先确定的节气应该是“冬至”。清华大学刘晓峰教授认为,夏人很可能已经认识到冬至,殷商则肯定已经发现了这个时间的秘密。笔者认为,古人测量时间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在地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冬季晴天较多、处于农闲、渴盼阳光等因素,使古人发现这个节气比其他节气较为迫切和容易。

确定了冬至,其他节气也就应运而生。一般认为,同样是在商朝,夏至、春分、秋分3个节气时间点也已发现。经过数百年的经验积累,到了周朝,节气发展到了8个,以后不断改进与完善,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汉,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首见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节日总动员

二十四节气就是传统文化节日,甚至是传统文化节日的渊薮。

在二十四节气中,全国范围内目前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法定节假日。但在个别地方,也把立春、春分、霜降、冬至等当做节日来度过,这从以下名录中就可清晰地看到:200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该项目的扩展名录;2014年,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也被列入。

把节气当节日,最少也有上千年的时间,且流行的时间明显早于现在法定的传统节日。与节气相关节日的确定与庆祝,可以说是传统节日的“节日总动员”。

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个词古已有之,但它所指与现在春节并不一致。汉朝人把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叫做“春节”,到南北朝时,人们甚至把整个春季都叫“春节”。1912年,新成立的中华民国为了与国际接轨,欲把春节的一套庆祝活动和仪式搬到“1月1日新年”来进行。为了顺从民意,袁世凯在1913年批复内务总长朱启钤《四时节假呈》的报告时,保留了公历新年,同时批准正月初一为“春节”,并于1914年开始实行。之所以确定这个名称,主要原因是正月初一都在立春节气前后,有时甚至是同一天。

伏日,又称伏天,三伏的总称,始于春秋,也有一说“伏日”是指入初伏的那一天。三伏的起点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入末伏,和节气有关。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非常盛大。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和节气有关。

梅日(霉日),梅雨开始的日子为入梅,结束那天为出梅。梅雨开始的时间,纬度越高时间越晚。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5月中旬入梅,6月上旬出梅,但具体各地有所差异。一般认为,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梅,和节气有关。

分龙,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一说为农历五月二十,一说为夏至后第一个辰日,和节气有关。

太阳神崇拜

自然神话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斯·缪勒认为,最早的神是太阳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阳崇拜。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过太阳神崇拜。

中国也有过太阳神的崇拜。有专家认为,华夏族的“华”与“夏”,华夏帝王的炎帝、黄帝、太昊、少昊等,都是与太阳有关的不同称谓。而在甲骨卜辞中就有“入日”和“出日”的记载,据宋镇豪先生的考证,“出日”和“入日”祭礼是商代的太阳祭礼。

这个时间段也正好是二十四节气的发端时间,而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换句话说,二十四节气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决定的,一切“信仰”皆来自太阳。现代天文学更是把地球公转一周假定为360°,自春分0°开始,每相距15°就是一个节气,一年便分为24个小段,每段的交接点就是二十四节气。

既然二十四节气来源于太阳,那么冬至日祭天成为古代帝王最为重视的活动就十分容易理解,“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也就顺理成章。

最初,人们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到来。《汉书》中即有“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的记载。汉代称冬至为冬节,在这一天要举行皇帝祭天的盛大典礼。到了魏晋六朝,冬至愈加受到重视。宋朝以后,冬至则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及于明清,皇帝仍然会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并形成制度。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既体现了国人敬天畏地尊重自然的情怀,又表达了为天下苍生祈求风调雨顺的朴素愿望。

(文中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太阳神立春崇拜
农事 立春
农事 立春
立春摆饰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西夏天崇拜研究
古埃及人的圣甲虫崇拜
梁晓君 在太阳神赢得自信人生
父子携手
麦汉霞 在太阳神开启崭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