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动”起来

2017-02-13 10:26余有恭
考试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动起来主动参与

余有恭

摘 要: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育教学活动就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和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动起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动起来 主动参与 计算机辅助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鲜明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不同个性学生的自身发展的不同要求,创造发挥学生特长的环境,给予他们发展自己特长的条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教育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成为未来生存的基础。“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1]这些都具体体现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上,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要是从事着一定活动的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主体,特别是在主动、能动的活动中,人更是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2]。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生效。“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必须改变“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传统做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动起来,参与学习活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想学、爱学、乐学、好学,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想动起来

需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大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引起人的情绪反应重要中介。决定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往往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体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客体倘若满足个体需要,则产生肯定的情绪,表现为“愉快”、“欢乐”、“兴趣”等,反之,则是产生否定的情绪,表现为“悲伤”、“痛苦”、“厌恶”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层是安全需要、隶属与相爱需要、尊重需要(包括人尊与自尊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需要(即发展自己或实现个人信念、理想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个上升的,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成为继续奋斗的动力[3]。当人们具有某种需要时,就会使人产生某种欲望,并支配自己的行动获得满足。当某种需要满足后,往往又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要求的需要。这些新的需要又会不断推动人们以无比的热情追寻、探索,如此循环反复,以至无穷,并使每一循环内容都由前一级进入到更高一级的阶段。由此可见,需要是行动的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动起来,教师事先必须弄清楚学生在学习上有哪些需要,哪些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给学生制造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感”,激发学生持久的行动力,让学生想动起来。

首先,发挥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功能,满足学生认识、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当代中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意识等日益增强,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是是非非的各种信息,像一个个谜,困惑着学生,他们迫切希望解开,又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而无能为力,教师必须利用学生这一心理需求,发挥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功能,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说明自然界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开一个一个谜底,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长久支持下去,学生就会从“为用而学”转向“越用越想学”的境界。例如,利用“海拔与气温之间的关系”解释“高处不胜寒”的原因。

其次,积极假设条件,开辟途径,使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时,就会唤起他们更强的自信心,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和能力,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再去获得成功的欲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因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力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尽力创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满足他们获取成功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动起来

从心理学角度说,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人们学习、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求知欲,一般不会使兴趣减弱或消失,反而使兴趣更丰富和更深化,产生与更高认识活动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兴趣。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而稳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稳定的兴趣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使观察更敏锐,记忆得到加深,想象力更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例如: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不朽的进化论。

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学习对象或地理学习活动力求认识的心理倾向,是最活跃的地理学习非智力因素。地理学习兴趣能使地理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增强意志,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使学生乐意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的学习。

吸引学生兴趣的方法多样。好奇心是地理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以使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求知欲、探索欲。地理知识的“面”很广,上至天文,下至地质,中外古今无所不及,应具体地展示大千世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而应引导学生与周围地理事物加以比较,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兴趣。对传统的地理课题,尤其是资料更新很快的人文地理课题,要引用新的资料。即使是自然地理,也可以援引新的更精确的资料,如国土面积、山峰标高等。适当联系地理学科的新发现、新问题、新理论(包括假说),如太空、海洋和南极洲探索的新成果,厄尔尼诺现象,地球起源,时空转换、外星文明、百慕大等地理之谜。把初中生已经感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自己本就知道很多天文地理知识,再加上老师经常性的表扬,达到效果很好。

如我在讲地图概念时,首先问学生:“大家在哪里见过地图呢?”这个问题比较通俗、大众化,学生基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地图。问题刚提出,马上有近半数的学生争先恐后地相继举手回答:“动物园、车站、机场、电视、书刊、电影、报纸等等。”表扬他们记忆好、见识广之后,再问:“大家在什么时候用过地图?”这时学生回答得更起劲。再问:“那是什么地图呢?”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意会,难以言全,如何表达这个概念,等待我的点拨。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照片有什么异同?两者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这时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就水到渠成,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三、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善于动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关键是用何方法调动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老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多媒体计算机可以让学生善于主动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电视机具有的视听合一的功能与计算机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4]。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方式下,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能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例如:中国的行政区划中,主要是34个省级行政单位在我国版图上的分布。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手段,在我国行政区划的图上,用34个阿拉伯数字覆盖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采取竞赛抢答的方式,由计算机随机提问,学生在计算机上用鼠标点击34个数字,揭示该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如果回答正确的话,计算机屏幕会出现一个卡通人物回答:“恭喜您,答对了”;如果回答错误的话,卡通人物会回答:“加油,继续努力”等。这种人机交互方式、视听合一的功能,使学生善于动起来,十分乐意地参加活动,从中掌握知识,而且记忆十分深刻。

四、积极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全面动起来

能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看一节课中由学生支配的时间,即学生活动的时间。“活动”是人类社会及其全部价值存在与发展的本源,也是人的生命、能力、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源泉。在课内开展活动,可以使学生兴趣、研究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意志与毅力、广泛兴趣与爱好。通过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集体活动氛围中受到感染、受到鼓励,全员参加活动,全面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双方共同的参与,完成教学整个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

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有集体组织个体活动方式、小组活动方式、墙报形式、游戏、演示、辩论会、参观、演讲等各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要求,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集体组织自由活动为主要方法,采取不同活动形式。如开展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图游戏:在讲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时,采用拼图游戏的方法,分组进行比赛。事先把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描下来,利用硬纸片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剪下来,然后打散掉。各组学生人数一样,每位学生的比赛要求一致,各组同时开始拼图,全部拼好后,统计各组所花的时间,时间最少者,即本次拼图活动的冠军。所有的学生为了各自的组都在努力地拼图,都在为自己的组争光,无形中使全体学生自觉地参与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学到新的知识,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地球上的分布。

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这是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只有不断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堂活动,才能使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培养出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宁.培养学生自信心变‘教师为‘导师,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2.4.

[2]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208.

[3]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12:66.

[4]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3:13.

猜你喜欢
计算机辅助教学动起来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站设计与实现
冠心病人如何“动起来”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未来城市交通如何“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