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2017-02-15 16:20殷亚军
名师在线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词语课文阅读教学

殷亚军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黄圩中心小学,江苏盐城 224600)

引言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他们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语文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何等重要。但从现今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一部分学生看到阅读短文就“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得分率很低。究其根本原因,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往往都是滞留在文章、文字的表面,没有能够带着自己的“心神”走进文本,从内心深处与文本对话,也没有能够有效地把握和利用已经学过的语文阅读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领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一、多读——感悟语言

多读书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努力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时空,让他们通过个别读、点名读、齐声读或者默读等丰富的形式,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文本文字的趣味,读出文中作者蕴含的思想情感。

1.给学生富足的阅读时空,夯实他们的阅读基础

学生自由读课文,有利于他们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认识,所以,在学生进行课文精读之前,我们要给他们富足的时空,让他们充分地进行课文自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在新课教学前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的任务,将课文读通读顺,借助一些工具书弄懂课文中的生字词的读音、意思。这是要求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必须解决的问题[1]。这样,在学生进行课文初读时,就让他们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课中,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再和他们一起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的顺序和方法等,接着让他们去自由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并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2.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我们千篇一律地让学生一个劲儿地去朗读课文,在他们读的时候,不注意给他们予以读的方法指导,长此下去,容易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阅读的强烈反感和厌烦心理,听到老师让他们读课文就畏难、害怕。所以,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应当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入手,给他们创设语文学习活动的情境,努力提升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的参与面、参与度,努力提升他们在阅读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尤其是阅读的热情。

第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课文的“赛读”。在小学语文平时的阅读教学时,当学生已经解决了相关的生字词后,可以有序地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比赛性阅读,比如同桌赛读、男生与女生赛读、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赛读,在赛读的过程中,组织一些学生作为第三方“评委”,让他们认真听读,同时对赛读的双方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朗读个人、最佳朗读小组等等,同时在每周、每月评出周朗读高手、月朗读最佳小组,学期结束前,评出学期最佳朗读个人、最佳朗读小组。这样,让学生通过朗读竞赛、师生共同的点评和各个阶段的总评,不但促使学生努力地去掌握阅读技巧,训练自己的阅读,同时还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知识、积累阅读经验,一举多得。

第二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课文的“表演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的课文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故事情节的某一个角色进行表演读,要求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加上合适的表情、配上适当的动作等,这样学生通过表演就能获得更加真切的感知、体验和领悟。

第三种有效的方法:以古诗文的形式来改编所学的课文。诗歌,它的句式非常工整,人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以课文的内容为依据,教师和学生一起来把一些大段的文字进行改编加工成诗歌,这样学生就能从视觉获得一种最新的感觉,这种新颖的形式就会吸引他们不断地再读课文。如我在教学《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时,因为“老天鹅破冰的场景十分壮观”,文章中动作的描写非常精彩,所以,我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这段文字: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当学生读了一段时间后,我要求他们和我一起改编课文,把这段话改为诗歌的形式:老天鹅/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击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再次要求学生朗读,结果学生一个个铆足了劲儿地读开了。试想这样的阅读效果还会差吗?

二、细品——品析语言

读课文是学生细细品味课文的基础,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对课文的品位。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后,让学生细细品味课文,才能使他们读出的文字更加具有情感[2]。

1.细细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第一是理解词语。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一些词语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去了解这些词语和相关的句子在具体的语境中的含义以及用法。如我在教《拔苗助长》这篇课文时,通过“换词”让学生从字面上去理解“巴望”这个词语的含义,有些学生讲是“希望”,有些学生讲是“盼望”……接着,我让学生把“希望”“盼望”……词语替换到句子,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学生们通过读和比较,深刻体会到了要表示农夫急切的心情用“巴望”更准确、更贴切。我们应该善于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字眼、词眼,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去进行阅读活动,在阅读中进行大胆的想象、感悟和欣赏。

2.细细品味课文中的情感

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情节,步入角色,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如课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爸爸坚决要求汤姆放掉那条大鱼”,此刻的汤姆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认真地读课文,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我就是汤姆,我费了好大的劲儿,好不容易才钓到这么一条大鱼,爸爸却坚决地要求我把它放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呢?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特别是读作者心里非常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的段落。这样,学生慢慢地就会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写作——运用语言

利用语言和文字是阅读教学内化的最高层次和最终的归宿。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文是阅读的延续、巩固与发展。

1.积累语言

教科书的课文里面含有很多的优美词句、段落。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思,同时勾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同时把这些“精华”摘录下来,把自己读的感悟和体会写下来,逐步养成良好的摘录习惯。让他们在课外阅读时,把遇到的佳句美词、优质精彩的片段,利用同样的方法做好摘抄,加强语言的积累。

2.内化语言

当学生逐步丰满了自己的语言素材积累时,我们可以明确地要求他们把自己摘抄的或者自己即时感悟的,运用于习作之中,变为自己的“东西”。这样就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

结语

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合理、科学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真读、实读”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1] 肖盛兰.低年级学生语感培养的途径[J].小学教学参考,2012,(01):42.

[2] 阮美华.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55.

猜你喜欢
词语课文阅读教学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找词语
背课文的小偷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一枚词语一门静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