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艺术美(一)

2017-02-18 11:59傅纪辉贵州省贵阳市星星儿童美术学校校长
少儿美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艺术美感性本质

■文/傅纪辉 贵州省贵阳市星星儿童美术学校校长

什么是艺术?艺术美的本质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四种界说:

1.现实模仿说

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模仿,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模仿。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与缝纫,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所以艺术是人类模仿自然的产物。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美的艺术”是“模仿的艺术”。

19世纪俄罗斯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论断,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再现”,对生活的“复制”。这些西方现实主义理论,对后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我们中国的艺术影响很大,再加上受苏联的影响,中国的文学也好,美术也好,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的。

2.理念显现说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凡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表现了某种理念的,便是美的形象。艺术美便是体现了某种具体理念的感性形象。

黑格尔说:“就艺术美来说的理念并不是专就理念本身来说的理念,……而是化为符合现实的具体形象,而且与现实结合成为直接的妥帖的统一体的那种理念。”可见,艺术美所体现的“理念”不同于哲学逻辑中的抽象理念,它是普遍与个别、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具体理念”,是为艺术所特有的理念,这也是艺术的本质特点。黑格尔又指出:“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西方现代主义的概念艺术、行为艺术、象征艺术就属于这类。现在在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这类艺术甚至已成为主流,因为艺术家们不再愿意老是去模仿现实了。有人认为,模仿力只是人类的低级能力,这连猴子都会;而理念则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的东西,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然而,由于中国人普遍对哲学的理念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不太接受非正统(现实主义)的东西,也因思想水平和欣赏水平而无法理解,所以至今还在排斥。

3.形式和谐说

美在形式,艺术美就是形式的和谐。柏拉图说:“真正的美来自所谓的美的颜色、美的形式。”亚里士多德则说:“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对称和比例的原则。”中世纪的奥古斯丁也很重视美与形式的关系,强调“和谐”“匀称”“适度”“悦目”。

德国美学家康德认为,美与利害无关,美与概念无关,美与目的无关。那么,美与什么有关呢?他认为,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形式。费希纳的实验美学是以颜色、形状、声音等事物的形式为实验对象的,他的结论是黄金分割段是最美的形式。克莱夫·贝尔认为:“使我们产生审美快感的感情是由创造形式的艺术家通过我们所观赏的形式传导给我们的。”这种能够引起审美情感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就是艺术。

“美在形式”在文学上显然不太被接受,没有思想内容的文学形式再美也是空洞的。而在美术上却有很大的市场,有的画没有什么思想内容,比如那条蛇,但色彩和构图很美,也不失为一张好画。但最好还是要有点思想内容,“有意味”的形式,这个意味就有思想感情的意思。

4.表现自我说

此说认为艺术美的本质不是其他,而是作家、艺术家的“自我表现”“自我情感的真实流露”。强调艺术家创作不是受外部世界的种种要求与影响,而是受创作主体内在的要求、欲望和体验的驱使,借助于一定的艺术形式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受与体验、要求与欲望,自然而真切地展现出来。艺术的创造既不是复制现实,也不是再现理念,而是表现创作主体“自我”。德国美学家席勒就区别了两种不同的创作类型,一种叫素朴的诗,一种叫感伤的诗。他所说的“感伤的诗”,就是注重表现自我、表现情感的诗。弗洛伊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非理性主义哲学为艺术的“表现自我说”提供了美学的理论依据。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指出:艺术家“应当用心灵的眼睛或慧眼去观察现实”,而“不能像照相机的镜头那样观察现实”。真正的艺术家的作品,“无论是一幅画、一个短篇还是一部音乐作品,都必须反映出作者本人”。

究竟什么是艺术美的本质?以上四种界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自有其合理的依据。用这四种界说来纵观各类艺术现象,起码帮助我们对艺术美的理解与欣赏不至于局限于一隅。

猜你喜欢
艺术美感性本质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童年的本质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有效积累学生“音乐感性经验”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