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

  • 感性工学在纺织服装领域的研究进展
    中更加关注用户的感性需求以提升消费体验[1]。除产品品质外,消费者也逐渐重视从产品中获得审美和情感实现,因此,从消费者的情感与心理需求出发进行产品设计开发,从而提高产品的感性附加值,方可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感性工学将工程技术与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充分融合,促进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开发。近些年,感性工学广泛运用于产品的情感设计中。纺织服装研究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人体工学、美学、材料学、制造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因此,对纺织服装的感

    纺织学报 2023年11期2023-12-24

  • 马克思感性概念的思考
    人类存在意义上的感性概念及其结构,批判费尔巴哈从直观的视域去理解感性并将主体与客体形成理论壁垒的做法,主张从主体对象化的活动中重新理解和确立感性,把感性存在从直观视界中解放出来,落脚到现实的人的劳动中,实现了哲学视界的绝对提升和转换。这一转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一块坚实的理论基石,彻底清算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单面、凝固、僵死的哲学视野,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缘起。【关键词】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感性【中图分类号】A81 

    今古文创 2023年37期2023-10-27

  • 感性的类属化、对象化与历史化
    学思想的起点,对感性缘起问题的回答。李泽厚通过对“人类如何可能”这一问题的美学内涵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了“理性积淀为感性”的这一论断;并以此为理论背景,在《美的历程》中展开了对感性实践创造出的有意味的形式的巡礼;以审美趣味的历史为考察对象,呈现了审美情感被塑造的历史进程。关键词:李泽厚;感性;积淀;有意味的形式;趣味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科青年规划项目“审美治理的共通感基础及其对话伦理”(GD20YZX03)研究成果。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中国当代

    美与时代·下 2023年7期2023-08-31

  • 感性自由作为人之生存论根基 ——基于费尔巴哈感性直观思想的追问
    别是非的能力——感性直观能力。这不仅不利于个体生存,也不利于良性政治的建构。人是通过感性器官与世界通融的,感性是人的基本能力,感性直观是人们检验和调校认知的基本规范,但感性也有被遮蔽和扭曲的可能性——这就使得一种提倡感性自由的生存论哲学成为可能。本文遵循这一思路,以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为讨论契机,充分肯定感性直观的重要作用,在感性无限性等观点架构下,强调感性自由对人之生存的本体价值,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分析感性不自由的原因及通达感性自由的人类解放

    广西社会科学 2023年6期2023-08-27

  • 图书策划的三个境界
    键词:图书策划 感性 理性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笔者从事策划编辑工作已近二十载,总结从业心得,觉得图书策划也可分为三个境界。从选择入行,全心投入,在时间中产生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到持之以恒,打破“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瓶颈,获得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实现价值

    出版参考 2023年7期2023-08-17

  • 领导者要感性一点
    图/付常青一位感性的领导者与一位理性的领导者,哪一个的下属执行力会比较强?答案是前者。总体上来说,首先是领导者的性格要感性一点,要尽量做一个兴奋型领导,这样的领导必然会带出一支充满激情的兴奋型团队,并催生出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其次,领导者的语言要感性一点。这样的领导者极少进行理性说教,而极其擅长感性鼓舞。他们往往口才极佳,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表情丰富、情绪激昂,以这样的领导者为核心,团队的凝聚力不可能不坚固,执行力不可能不强大。

    中国医院院长 2023年13期2023-07-30

  • 马克思感性概念的哲学革命意蕴 ——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中心的考察
    。以“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3]169自诩的费尔巴哈哲学对感性的推崇,曾经给予马克思重要启发。但由于意识到费尔巴哈哲学对感性理解的局限性,马克思不得不在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重新审视感性。以对感性的重新审视为契机,马克思从根本上清算和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这一清算和批判也使马克思新哲学得以和费尔巴哈哲学根本区分开来。基于此,本文拟立足于《提纲》文本,力图以感性概念为切入点,阐明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核心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从哲学的视界、哲学的致思方式、

    河南社会科学 2022年3期2023-01-04

  •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而是本能;感性的反面不是理性,而是麻木。本能的人不会成功,麻木的人不会幸福。” 我们平时往往都是在理性和感性这两端之间找自己的状态,但是这段话让我明白:很多自以为感性的人,不过是追随自己的本能,好吃懒做、喜怒无常而已;很多自以为理性的人,不过是对世界的感受麻木,没有感受,不会感动而已。 所以,理性和感性这两个词,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品质,而是我们要向上提升自己的两个通道:用理性来纠正我们的本能反應,用感性来激发我们麻木的心灵。那都是需要

    华声文萃 2022年6期2022-07-05

  •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宇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而是本能;感性的反面不是理性,而是麻木。很多自以为感性的人,不过是追随自己的本能,好吃懒做、喜怒无常而已;很多自以为理性的人,不过是对世界的感受麻木,没有感受,不会感动而已。理性和感性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品质,而是我们要向上提升自己的两个通道:用理性来纠正我们的本能反应,用感性来激发我们麻木的心灵。那都是需要花很多時间,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拥有的品质。而且,我们完全可以既拥有理性,又不缺感性。(摘自2022年第16期《文萃报·周五版》)

    北方人(B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而是本能;感性的反面不是理性,而是麻木。本能的人不会成功,麻木的人不会幸福。”我们平时往往都是在理性和感性这两端之间找自己的状态,但是这段话让我明白:很多自以为感性的人,不过是追随自己的本能,好吃懒做、喜怒无常而已;很多自以为理性的人,不过是对世界的感受麻木,没有感受,不会感动而已。所以,理性和感性这两个词,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品质,而是我们要向上提升自己的两个通道:用理性来纠正我们的本能反应,用感性来激发我们麻木的心灵。那都是需要花很

    今日文摘 2022年11期2022-05-30

  •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而是本能;感性的反面不是理性,而是麻木。本能的人不会成功,麻木的人不会幸福。” 我们平时往往都是在理性和感性这两端之间找自己的状态,但是这段话让我明白:很多自以为感性的人,不过是追随自己的本能,好吃懒做、喜怒无常而已;很多自以为理性的人,不过是对世界的感受麻木,没有感受,不会感动而已。 所以,理性和感性这两个词,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品质,而是我们要向上提升自己的两个通道:用理性来纠正我们的本能反应,用感性来激发我们麻木的心灵。那都是需要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16期2022-04-28

  • 论西方哲学发展进路的演变轨迹
    1001)一、从感性领域向超感性领域的转向西方哲学起步的时候就是在感性领域里边寻找世界的统一性,但经过柏拉图之后,西方哲学的主题发生了转向,转到超感性的领域寻找真理。这种超感性的领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理念形而上学和理性形而上学。(一)感性领域的追问不同于“道器合一”的中国,西方哲学走了一条“道器分离”的道路。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摒弃了古希腊神话,把目光放在能够充当世界万物的始基上,试图想用存在于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来对复杂的世界做出解释。例如泰勒斯的万物皆水、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1-29

  • 感性工学技术在鞋品创新设计中的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感性工学技术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我们应该透彻了解感性工学技术的理论内涵及其在鞋品创新设计中的运用方法,使鞋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感性需求,缩短企业鞋品设计周期,从而达到双赢目标,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简单研究。一、感性工学技术及其在鞋品设计中的应用发展概述提到感性工学,可能大多数都会觉得非常陌生,而实际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工业产品都受感性工学技术理论的影响。感性工学理论最早由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的研究人员导入工学研究领域,它属于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4期2021-11-23

  • 论马克思“感性意识”概念的基本内涵
    胡立刚一、何为“感性意识”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使用了“感性意识”这个概念,并成为其哲学基础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但是马克思使用“感性意识”概念便会立即使人引发错觉,认为马克思用意识的生物学机制来代替或者说破除意识的内在性、形而上学的机制,从而使“感性意识”概念沦落为人类学意义上的概念。因为在近代哲学的基本解释框架中,“意识”概念自笛卡尔以来,特别是在黑格尔哲学里乃是非经验性的存在,是纯粹和自足的,是自己规定自己的;而“感性”的东西,必然是“有形可见”的

    理论界 2020年3期2020-03-03

  • 论《精神现象学》中“感性确定性”的辩证法
    从哲学层面来讲,感性认知,及其所确立起来的确定性存在意义,是世界成为一个可领会的、向着意义发生主体而开放的世界之开端,也是直接性意义上的开端。不同的是,自然科学往往将这一起始性标刻为存在意义世界的始基,真实性逻辑的现实落脚点,而哲学或者有着绝对真理诉求的形而上学,则往往试图将感性确定性归拢为一种生发性的精神现象,而非绝对的直接性落脚点,它们会依循不同的精神活动方法论用种种精神活动形态去描摹感性发生活动。一、黑格尔哲学及其精神现象学黑格尔作为西方哲学史中追求

    湖北社会科学 2020年11期2020-01-16

  • 谈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感性的颠覆和自然的解放
    中另寻新迹,重视感性的颠覆和自然是解放的[1],另外两种隐藏比较深的异化。本文尝试从马尔库塞解读出的另外两重异化规定,具体分析感性的颠覆能力,自然是解放的,还有二者之间的联系。一、感性的颠覆能力其一,在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中,“感性”这词出现比较频繁,并且突出感性活动和感性存在的重要性,这显然是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另外也是反对黑格尔“绝对精神”、是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近代唯理论家用抽象“理性”来解释世界历史与人类活动的意义。[2]从感性的一般特性来看的话

    长江丛刊 2018年2期2018-11-15

  • 何以谓“感性”:一种马克思的视角 ——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感性”是哲学世界观的重要范畴,对感性的阐释贯穿于哲学演进的不同阶段,它在造成哲学话语体系分野的同时,也衍生出不同的思想范式。马克思坚持将感性作为探寻世界的基础和开端,马克思视野中的“感性”本质上是一种“感性活动”(即实践),是体现人的主体性的对象化活动,它是马克思对“思辨哲学”进行批判性反思、建构新的世界图景的重要路径,不仅如此,在经典马克思主义主题的现代化转变中,“感性”是一个重要维度,它打开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动态融合的视域,本文仅以《18

    教学与研究 2018年9期2018-01-27

  •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导写理性与感性
    清楚“理性”与“感性”的意思。“理性”一般指我们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分析、综合、比较、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也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感性”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作判断的。在理解两者意思后,“理性”与“感性”哪個重要呢?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观点鲜明即可。譬如:理性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理性造就成功;理性重于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6期2017-07-10

  • 浅谈审美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美”;审美;感性理性下面将结合德国美学家席勒说的一句话来进行解释。德国的美学家席勒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感性的人是野人,只有理性的人是蛮人,而真正自由的、完善的人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和谐的人”从这句话当中可以明白,美学家席勒强调一个真正的完善的人是需要理性和感性完美结合的,首先何为感性,何为理性,从文献中可以知道,感性是指感官知觉。尤指内容或方向倾向美学或感情方面的;感性是听从直觉,内心的声音,而理性则是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期2017-03-04

  • 音乐:理性分析与感性效果之间的差异
    音乐:理性分析与感性效果之间的差异一直以来音乐分析主要以乐谱为对象,因此也可以称之为乐谱分析。这种分析自有它的合目的性,即认识音乐的形式结构。但是音乐的理性分析和感性效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乐谱分析结果与实际感受并不等同;能分析出来的东西,未必能听得出来。美学作为“感性学”,理当关注这种差异。如何分析活态的音乐,如何切中感性体验的实际情况;感性分析如何进行、如何表达值探究。——宋瑾.理性分析与感性效果之间的差异.[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04).

    艺术评论 2016年3期2016-12-08

  • 感性理性不拔河
    ,常常被判为扼杀感性的刽子手。对于这一点,我总觉得有点无奈。爱情的初始,必然是“说不出为什么,我爱上了他”的好一片混沌世界,然而在爱上他之后,如果坚持一味糊里糊涂谈恋爱,必然会将上一代人们在恋爱中的各种天性、惰性、劣根性犯满。若是打篮球,犯满能出局也就算了,在爱情里,可能还哀哀切切地犯满了规却没法出局,还得白头偕老在刮风下雨的球场上。感性和理性一定要这样被分为两个不相干的领域吗?近来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用电波扫描人们正在做决定时的脑部,

    特别文摘 2016年18期2016-09-26

  • 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农资集团 韦 佳感性和理性在通俗的定义看来似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概念,我却尤其欣赏能够感性做人,理性做事的人。近来翻出《感性做人 理性做事》又看一遍,倒多生出些许感悟。人们常常习惯性地把理性看做是衡量一个人成熟的标准。的确,人总是要长大成人的,一个人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感性总是会在理性中得以升华,才能够凭借一份不失感性的心灵理性地对待世间的真假虚实而不失去本真,于是乎 “感生悟,悟生道,道生理”,没有“感” 又何来 “理”? 感性以其

    中国农资 2012年43期2012-08-15

  • 作为美学之可能的“感性”——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分析对象
    为美学之可能的“感性” ——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分析对象李一鸣(海南省委党校 《新东方》杂志社,海南 海口571100)鲍姆嘉通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一门系统研究“感性”的学科“感性学”,即美学,并且将美学大厦建筑在“感性”这一基石之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不厌其烦地提到“感性”一词。通过分析其中“感性世界”、“感性需要”与“感性意识”等核心概念的意义,即可挖掘出“感性”所包含的美学意蕴:一方面“感性世界”所体现的美学对象世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3-19

  • 论费尔巴哈哲学的反理性维度
    维度主要体现于其感性哲学的逻辑起点“感性”及其“感性—对象性原则”。费尔巴哈;感性;反理性;感性—对象性原则在探索哲学的进程中,费尔巴哈深刻地感受到传统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的“非现实”性。在他看来,哲学只有同人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才能服务于它的时代和历史,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否则就会像黑格尔哲学那样:“当我们处在生活之中时,我们是处于哲学之外的;而当我们在哲学思想中时,我们是在生活之外的。”[1]如果说黑格尔哲学仅仅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依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4-01

  • 论“感性”的本体论向度 ——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
    10631)论“感性”的本体论向度 ——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刘卓红,彭小伟(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感性”既不同于黑格尔的“感性概念”,又区别于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而是“思辨的感性”,即“感性活动”。由能动性和受动性这两大张力构成的“感性”,遵从的既非黑格尔的“理性活动原则”,亦非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原则”,而是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原则”。马克思的感性是“逻各斯”和“努斯”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2010-09-14

  • 感性设计
    谈起感性,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与之对应的理性《理性与感性》是英国的历史文学名著,后被改编成电影,由如今火热异常的台湾导演李安执导后更广为人知,在通常意义上,我们会把理性与感性看成事物的两极,似乎不可调和。实际上,理性的列立面并不是感性,而是反理性,我们今天要谈的感性设计,也正是基于理性基础上的。

    缤纷家居 2008年2期2008-04-01

  • 感性的再生
    书的题目本来是《感性的多元取向》,后来编者从发行的角度考虑,又把它改回刘东最早在《未定稿》发表的那篇论文的题目——《西方的丑学》了。Y:但我认为,从这本书的实际内容和它所造成的影响来看,叫《感性的多元取向》更贴切些。“丑学”阶段,只不过是刘东所描述的西方感性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之一。更重要的是,在朋友们中间,大家一致公认,把“美”还原为“感性”,并且从发生学的角度描述出感性的历史发展,进而提出建立“感性学”,正是刘东的一大开创。T:这本书的现实意义也在于此。

    读书 1988年5期198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