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民间音乐活动初探

2017-02-18 22:41马丽童北京市朝阳区京通幼儿园
幼儿100 2017年33期
关键词:律动童谣音乐作品

文/马丽童 北京市朝阳区京通幼儿园

小班民间音乐活动初探

文/马丽童 北京市朝阳区京通幼儿园

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游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制,具有多样性、随意性、竞争性、科学性和较强的趣味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及幼儿园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游戏中的歌谣、童谣容易表现,贴近自然,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民间音乐游戏以其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独有的特点及价值,在幼儿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应该继承和发扬。

一、选择适合小班的民间音乐作品

通过对部分民间音乐和民间童谣的收集、筛选、改编、整合,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加以应用,充分挖掘适合小班开展的民间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有机地将民间音乐游戏渗透在小班的活动中,让幼儿从小班就开始了解、感受民间音乐的多种元素,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理解力,培养幼儿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建立爱家乡的情感。

选择具有游戏性的民间音乐作品,因为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寓教育与生活于游戏之中”。根据这一精神,民间音乐作品应尽量选择具有游戏性的,甚至也是一种音乐游戏,才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音乐律动活动 “拉大锯扯大锯”,这是广为流传的一首老北京民谣,在北京四合院的老人们,用通俗易懂、代代相传的言语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儿歌《拉大锯》篇幅短小、精炼,容易被幼儿接受,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边说边做动作中就很容易学会。童谣的内容属于民间喜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经久流传的文艺作品,是实际生活与艺术相结合产生的童谣,每次说起这首童谣,都会勾起我童年的回忆。在活动中我很好地将拉大锯的游戏动作与音乐紧密结合,选材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幼儿能根据歌词内容和老师的要求,随着音乐的节奏,边说儿歌边做拉大锯的动作,在边说边玩的过程中体验用动作表现音乐的乐趣。活动过程清晰,教师以游戏的口吻贯穿于整个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教师从请幼儿一个人拉大锯,过渡到两个人合作来完成拉大锯的动作,出示两个锯子的图片对比,来帮助幼儿引导幼儿两人合作完成,幼儿在边玩边说边做的过程中,有节奏地说童谣,很好地完成了目标,并且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个别幼儿还主动邀请客人老师来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做律动组合,更增强了活动的参与性、游戏性、趣味性。幼儿能根据童谣的节奏做拉大锯的动作,在教师出示图片以后,幼儿两两结对,一前一后地来玩游戏,说童谣。

二、 创设小班幼儿喜欢的民间音乐的游戏情境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相适应的环境氛围,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创设民间音乐的游戏情境,营造宽松愉快的音乐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是开展音乐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创设与民间音乐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富有民间文化气息的氛围,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音乐表演“小兔乖乖”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感受这一民间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兔妈妈不在家时大灰狼来了的气氛,和兔妈妈回来了的情景,教师在教室中准备了小兔家的房子,教师扮演大灰狼,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游戏氛围。幼儿扮演小兔子,听着音乐,根据音乐内容来边唱边玩游戏,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非常高。当大灰狼出现时,小班幼儿很紧张地融入到游戏情境中,“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从而使小兔知道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

三、在小班开展民间音乐活动的教育策略

(一)图谱记忆法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所以在学习民间音乐作品时,我采用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来帮助幼儿来记忆理解歌词内容。如:歌曲《小燕子》,我通过出示每一句歌词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大工厂”“新机器”等词的内涵,更好地帮助了幼儿学习歌曲。

(二)图片辅助法

图片的出示能很好地、直观地帮助幼儿。图谱是音乐活动中幼儿所喜欢的一种使音乐形象化的教学图像。它能形象、直观地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曲式的结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获得对音乐作品完整的印象,使幼儿的感知更具体、生动,更易于且乐于接受。例如:音乐律动“拉大锯扯大锯”活动中,我尝试着先出示一把锯子(一个人锯)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自己来一个人边说童谣边做锯木头的动作,当教师出示另外一种锯子的时候,引导幼儿发现锯子的不同,从而很好地帮助幼儿很自然地过渡到两个人合作拉大锯扯大锯,图片很好地帮助教师完成了目标。

(三)动作引领法

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是动作先于语言,体态律动与游戏都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将之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民间音乐活动中是很好的教学手段。所以在民间音乐的学习中,我采取动作引领的方法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的内容。例如:音乐活动“小老鼠上灯台”,我通过玩手指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边说儿歌边玩手指游戏的过程中理解儿歌童谣的内容,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四)故事呈现法

每个民间音乐作品都有它的内涵和背景,故事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所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我尝试着在音乐律动活动“拉大锯扯大锯”中,前期通过故事视频呈现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记忆并理解童谣内容,为后面的律动活动打下基础。幼儿非常感兴趣,也很乐意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小班开展民间音乐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我们大量地去了解、筛选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素材,同时还要深入地去挖掘素材的背景,通过实施多种方法的教育策略来对作品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找出适合小班学习特点的教育内容,设计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分析教育效果。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民间音乐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来自于民间,来源于生活的东西往往是最有生命力的。我们常常说的“让生活音乐化,让音乐生活化”,也可以随着民间音乐渗透给孩子,影响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

因此,在小班学习民间音乐中,要创设整体教育环境,在不同的教育活动中渗透此内容,让小班幼儿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猜你喜欢
律动童谣音乐作品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