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首调与固定调唱名法间的关系及在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2017-02-21 15:39罗延舒
艺海 2016年11期
关键词:首调视唱练耳

罗延舒

[摘要]本文从首调与固定调唱名法间的关系出发,以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及音乐欣赏》和《儿童歌曲弹唱》两门课程为例,探讨两种唱名法在实际授课中的运用以及指导学生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选择唱名法。

[关键词]首调 固定调 唱名法 视唱练耳 儿童歌曲弹唱

在视唱练耳的基础学习阶段,唱名法的合理选择与使用尤为重要,不同的唱名法决定了学习,分析音乐旋律思维方式的不同。用于识谱的七个基本唱名是do、re、mi、fa、sol、la、si,首调和固定调唱名法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随着调高的变化,唱名与音名的对应是否固定,对应即为固定调唱名法,不固定则是首调唱名法,每一位音乐学习者在读谱、识谱、唱谱,演奏乐器,歌唱活动,音乐创作与分析等音乐理论、技能的学习和音乐实践中,都会自然而然倾向于使用某一种唱名方式。这种倾向的依据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自身学习音乐的经验,从小接触西洋乐器的学生,最开始认识的就是五线谱,对于固定唱名和绝对音高的辨识度更高,而民族乐器的学习采用的是简谱,首调唱名法更能容易做到调式主音高度的转换;二是取决于每个人听觉习惯和能力的不同,经验证明,听觉习惯对于采用何种唱名法识谱具有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支撑视唱能力的内在依据是音乐听觉,它是视唱能力赖以提高,发展和高质量有效持续的动力和源泉”。同时,具有不同程度的听觉能力也制约着在基础音乐学习过程中会形成“相对音高”或是“绝对音高”。三是音乐学习的进度和方式,以本人执教的学前教育系学生为例,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正式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弹奏,唱歌等,很多同学在初识五线谱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她们会利用简谱作为加快识谱的工具,掌握了看五线谱的方法后,就会更多偏向于固定调唱名法。但是,《儿童歌曲弹唱》这样的技能必修课程,以及视唱练耳的和弦连接与转调练习中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到首调与固定调的音乐思维,本文将解析首调与固定调唱名法问的区别与联系,着重探讨如何在课程教与学中利用二者的关系,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实现两种唱名法的快速切换。

一、两种唱名法问的关系

前文提到,固定调唱名法的唱名和音名间是一一对应的,不随着调号主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主要用于五线谱教学与西洋乐器中。这种读谱方式要求学习者要具备视觉上读谱的准确性和听觉上听音的敏感性,因为固定调唱名法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培养绝对音高概念,这与固定调唱名法的特点是相一致的,“固定唱名思维对于弹唱转调及音高关系较复杂的音乐作品十分方便准确”,同时,固定唱名思维用于快速识谱和唱谱,弹奏时唱名位置在视觉上更加统一化,有助于提高视奏能力。

相比于固定调唱名法,首调唱名法的普及度更高,又叫“流动do的唱名法”,无论调高如何改变,调式的主音唱名都只有大调do和小调la,“首调唱名思维建立在固定调式关系上,为掌握和体会调式特点提供了方便”,其最好的呈现方式是简谱,用“1=”这样的记法提示调高位置的变化,使用首调唱名法也是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之一。柯达伊认为首调唱名存在着与调式音级,调式运动相适应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出了调式“倾向”,“解决”等逻辑运动和音程的色彩,符合音樂学习或爱好者对声音语言稳定的心理反应与期待感,“这些首调唱名音节综合了声觉的和情感的特质,它们保留在脑中,促进了音乐印象的积累和以及,通过首调唱名会帮助人们清楚地歌唱,建立内心听觉,声音的感受反过来也会使唱名加深印象,促进音乐听觉的发展”。但是,如果看着五线谱用首调思维视唱,调高的变化会使音高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不断改变,造成视觉上的不固定性,影响了读谱的快速性和准确度。

无论是使用哪种唱名法,音名、唱名和音高关系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是在最初学习阶段,固定调唱名法要求学生掌握唱名与音名,唱名与音高在五线谱上的位置问的对应关系,首调唱名法则侧重于唱名与音级关系间的对应,“在音乐思维和创作中,调层次上的固定思维与音层次上的相对思维是同样重要的,理解一个音乐作品在音的组织关系中‘调高的纵向关系,‘音高(音级)的横向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调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妨碍音乐思维的正常发展。”

二、两种唱名法在不同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使用不同的唱名法学习音乐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思维方式,对认识构成音乐作品的要素,视唱与记忆旋律,构唱和弦及其解决,理解作品的调式调性,为简单的歌曲创编和声与编配伴奏等音乐活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接下来,笔者将从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和《儿童歌曲弹唱》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举例说明在课程实施中如何综合运用两种唱名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合理的选择与使用。

1、关于中国民族调式的旋律分析

在中国民族调式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会谈到其基本的两种调式类型,五声调式和以五声调式为主加入了偏音的七声调式,通过分析五声调式的调式特点,五种调式名称的三音组,三种七声调式的名称和偏音的类型等等知识点,引导学生除了会书写相应的调式音阶,掌握同宫系统各调之外,还能够分析五线谱形式的民族调式旋律,如果其中含有偏音,还应能说出其偏音的名称和由偏音所带来的离调或转调。但是,当学生面对五线谱形式的旋律时,第一反应都是用固定唱名法先将旋律快速哼唱一遍,形成初步的印象,再对其进行旋律分析,但固定调音乐思维对于分析民族调式的旋律容易出错,这时候就要运用到首调唱名法帮助确定调式的类型、名称,是否存在调性转换。

上面给到的是在乐理考试中国民族调式部分中常常会见到的旋律分析的题型,在有些考试,例如艺术类统考的单独招考笔试中,会将中国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式的旋律混合在一起,考验学生对调式的敏感程度,增加了一定的考试难度。我们知道,无论是分析哪一种调式体系的旋律,第一步都是要将旋律模唱一遍,对旋律的走向,构成方式有个最初的印象,这个时候用的是固定调唱名法,用以确定唱名位置、音高,第二步是判断调式体系,到底是属于中国民族调式还是西洋大小调式。在此,笔者提供几种判断方式,一般来说,西洋大小调式旋律最终会结束在大调或是小调的I级上,民族调式最终不一定会结束在宫音上,假设最终都结束在主音位置,就要用到第二个判断方式,旋律中是否存在小二度的进行,如果不存在,则属于五声调式,如果存在小二度进行并且结束在主音上,可以判断为自然大小调,如果存在小二度进行却不结束在主音上,可以判断为是带有偏音的七声调式。最后一步就是要根据之前的判断得出答案,例如上面两个例子,经过第二步之后,确认两题都为民族调式,这时候要运用的是首调唱名法,将宫音和结束音标记出(如图所示),在例2中,通过视唱发现其中存在偏音(如图),用首调唱名可以很容易看出偏音的名称,从而得出最后答案。因此,笔者认为,通过综合使用两种唱名法,既可以提高解决该种题型的效率,也可以在用固定调思维视唱中国民族调式的旋律同时用首调思维分析其调式名称,提高学生对旋律的感知与实践能力。

2、关于和弦的解决、连接以及为简单的歌曲创编和声和伴奏

学习属七、导七、重属和弦的解决是为弹奏、听唱和弦连接做好准备,掌握和弦相关知识能够更快地进入基础和声学的学习中,为给简单的歌曲编写伴奏奠定基础,这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习中最重要但最难的一个项目,不仅要有较好的钢琴弹奏技能,更要有对钢琴键盘和声位置敏锐的观察和反应能力,同时也要兼有固定调和首调两种音乐思维,能够快速地对歌曲进行转调和移调等,这些都对学生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在和弦的解决与和声连接的学习与训练中,需要在不同的调性上迅速反应并弹奏,模唱出相同的和弦连接,固定调唱名方式可以帮助快速确定每个和弦在键盘上的位置,弹奏时使用的指法,是否存在共同声部的保持或是不同声部的级进,在每一种和弦连接中都具有不同的“倾向”或是“解决”的色彩,首调唱名方式便是利用这种和声色彩,因此更加适用于进行转调的练习。这种训练方式用在《儿童歌曲弹唱》课程中,可以采用首调唱名体系为主兼有固定调唱名的音乐思维按照步骤编配和声,选择伴奏音型,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可以做到在看到曲谱的时候就能在钢琴上找到其正三功能和弦的相应位置,并尽可能采用副三、属七,重属等和弦丰富歌曲的配置,从而积累创编的经验和歌曲的数量。

在解决每一个乐理知识或是关于和声的听觉积累,还是运用已有知识编写弹奏伴奏的过程中,都不能绝对偏向于某一种的唱名法,应遵循听觉能力发展的原则和规律,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遵循课程目标和教学实施方案,对不同唱名法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区别,从而形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首调视唱练耳
视唱教学中固定调与首调唱名法的运用探究
浅谈“首调唱名法”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中的惯性运用
——以匈牙利1-8年级课程纲要为参照
“首调唱名法”的推广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首调唱名法”在基础音乐教学中运用之探索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等艺术职业学院视唱教学中固定调与首调唱名法的合理运用